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伤感日记 > 易家龙门的童年记忆

易家龙门的童年记忆

推荐人:阿春归来 来源: 阅读: 2.61W 次

幼年时毕节城很小很雅静,晚饭后的暮色黄昏,老奶总喜欢牵着我们的手,闲逛到南关桥至沙石牌坊,好象全城只有这一段路比较热闹,就成为唯一的去处。现在街逛就是逛商场,那时无非是饭后百步“看神仙过路”。

易家龙门的童年记忆

一路上,老奶总会给我们口述一些毕节的历史和家族的往事。走着走着,时常有街坊邻里的熟人迎面走来,问候着向奶奶打招呼:“龚大奶,还住易家龙门吧!吃饭了吧。”那时邻里间总是那样的和谐和亲切。

毕节这个叫易家龙门的宅院,就是自己整个学生时代窝居的地方。童年与世无争的日子,就这样平静如秋水般过着,人们安静地任凭日出日落的循环和更替,只有时光从身边不经意间悄悄地流逝。

十几年后,回望成长的经历,长期居住在一个亘古不变的环境中,自己便与这个简陋的大杂院,结下了终身的不解之缘!再次怀念起从小居住生活的小屋,时光早已永久地定格成岁月无法磨灭的印记。

毕节是一个拥有悠久龙门文化的黔西北老城,透过“院落天井式民居”这种龙门宅院的称谓,隐约中我们仿佛聆听到祖辈,对家族子孙寄予的殷切厚望。

说起县革委对面的“易家龙门”,前后共有四个天井,四个堂屋,还有十多间的客房、闺房和耳房,自然与松山路的“刘家龙门”,大横街的的“唐家龙门”,以及“魏家龙门”、“高家龙门”、“龙家龙门”等相比,在老城毕节人的记忆里,地位自然不算显赫,却承载了自己对童年太多美好的向往,都是老毕节城市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十年代旧城改造被拆迁的“易家龙门”,却不时闯入梦里,湿润自己怀旧的缠绵心事和过往的许多遗趣。

易大奶易三奶,作为易家男主人的妻妾,低调地相依为命,依旧住着左侧的木房,记忆中,从未见过主人,也不曾打听主人的去向,只记得街政府开会,这对沧桑的妻妾便提着小板凳,乖乖地准时赶到开会的院坝,任凭贫苦大众的指手画脚和忆苦思甜。

邱奶则是这个大杂院具有象征意义的一个符号,苦大仇深的她,无牙的嘴和满脸的皱褶,诠释着旧社会的苦难。拥挤在易家龙门的住户都很意会地敬重着她,没有牙齿的她,吃着毕节悠久的酸菜,嘴里居然有甜美的声响。端着碗站在黄昏的屋檐下,邱奶!便站成那个时代,课本中的一个典型形象,扎根于人们永久的记忆里。

从解放前过渡而来的大杂院,始终住着十多户不变的邻居,从童年记事到改革开放,人们开始陆续搬离这里。在我漫长的童年记忆中,许多成长的往事和烦恼,仿佛至今没有走出这里,从青石板光滑的院坝,到雕龙画凤的夹壁;从老屋瓦上滴落的雨声,到邻居婴儿的啼哭声,仿佛还在述说岁月的悲情。

曾经流逝的往事,萦绕成今天的愁绪,时光浓缩不眠的意境,凝重成灰朦朦的暮年人生,让自己的思绪始终走不出浓烈的怀旧情结。借此,无非就是要唤醒大家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用时代发展的视觉共同拥抱毕节美丽的明天,谱写今日毕节人新的辉。

翻开每个人童年的日记本,每一个人都会留下许多不同的回忆,讲述的视觉也会千差万别,在此,我就抛砖引玉地记述这些只言片语的追思了,更多的感动只好细心地保存到各自童年的记忆中去了。

文/李新春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