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世界历史 > 印度有哪些宗教?印度外乡的锡克教是怎样样的宗教?

印度有哪些宗教?印度外乡的锡克教是怎样样的宗教?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4.9K 次

印度有哪些宗教?印度外乡的锡克教是怎样样的宗教?

印度教信仰、哲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甚至相互矛盾.印度的社会等级、集团和不同的文化阶层有着各自相异的信仰和实践.这种综合性、多样性使人们很难对印度教的信仰和特征作出公认、明确的定义.

1.耆那教

耆那教是印度传统宗教之一,该教徒的信仰是理性高于宗教,认为正确的信仰、知识、操行会导致解脱之路,进而达到灵魂的理想境界.该教是一种禁欲宗教,其教徒主要集中在西印度.耆那教徒不从事以屠宰为生的职业,也不从事农业.主要从事商业、贸易或工业.

2.锡克教

锡克教是15世纪产生于印度的一神教,尊崇十位上师并以上师们传授的《阿底格兰特》为经典,《阿底格兰特》象征第十一位上师;以公平正义、扶贫济弱和宗教自由为基本教义.锡克教允许吃肉,但禁止吃按伊斯兰教律法屠宰牲畜.换句话说穆斯林认为合法的食物,锡克教就认为是非法.

在电视或是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印度人中有一族人的男子身体彪悍、头裹长巾、胡子很长,一副英伟的男子气概。这就是锡克人。锡克人信奉的宗教就是锡克教。

锡克教教徒在印度这个人口大国中,相对说来人数不算多,现在有二千多万人,主要生活在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锡克教尽管教徒不是很多,但从它的教义、教规、教庙以及教徒的穿戴等方面来看都极富特色,因而是一个十分独特的教派。

锡克教产生于15世纪下半叶,鼻祖是纳那克。锡克教既不是印度教,也不是伊斯兰教,它是一种试图把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教义融为一体的宗教。锡克教提倡平等、友爱,强调现实。锡克教反对印度教的多神论和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同时也反对偶像崇拜和男尊女卑,而且还反对妇女戴面纱和幽居深闺以及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中繁琐的祭礼。锡克教至高无上的经典是《阿迪·格兰特》,亦称《格兰特·沙哈布》。

“锡克”一词源于梵文,意即“门徒”。锡克教教徒十分敬重本教的首领和祖师,尊称他们为“古鲁”,用汉语说就是“师尊”。锡克教从鼻祖纳那克开始,先后有十位师尊,之后的首领不再称为师尊。从第六代师尊开始到第十代师尊,锡克教为了对抗莫卧儿王朝的压迫和进行复仇,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带有军事化色彩的组织。第十代师尊时期,男教徒的名字后面加上了“辛格”,意为“狮子”,女教徒的名字加上了“考尔”,意为“公主”。

锡克教徒的特点

锡克教徒的着装和服饰一直以来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在许多国家的一些影视作品中,头裹长巾、胡子很长,一副英伟的男子气概的锡克教徒打扮成了人们心中典型的“印度人”扮相。

1699年,戈宾德·辛格制定了锡克教徒必须遵守的为正义而进行圣战的五条“卡尔萨戒律”称为“5k“标志:kesh(终生蓄长须发),kangh(戴发梳),kacch(穿短裤),kirpan(身佩短剑),kara(戴手镯).

这5件事在锡克教中具有特殊含义。蓄长发、长须表示睿智、博学和大胆、勇猛,是锡克教成年男教徒最重要的标志。加发梳是为了保持头发的整洁,也可以促进心灵修炼。戴钢手镯象征锡克教兄弟永远团结。佩短剑表示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坚强信念。穿短衣裤是为了区别于印度教教徒穿着的长衫。不过,今天的锡克教男子平时很少穿短衣裤、佩短剑,但蓄发、加发梳、戴钢手镯仍然极为普遍,尤其是在梳好头发之后,再包上一条长长的头巾,成为锡克教徒的典型形象。此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虽然印度乞丐很多,但锡克教徒中很少有乞丐,因为锡克教徒强调勤劳、勇敢,而且内部团结,互为兄弟。锡克寺往往就是该教的慈善中心。

锡克教允许吃肉,但禁止吃按伊斯兰教律法屠宰的牲畜。换句话说穆斯林认为合法的食物,锡克教就认为是非法。

锡克教的信仰核心

锡克教的信仰核心是上师,按印北旁遮普方言有两个解释:一是指上帝是永恒的真上师,二是指上帝的仆人是上师。上师是指不受“生死轮回”所控制,又能彰显上帝本性的神仆,所以锡克教教徒相信从第一代到第十代的上师全部具有相同的上师精神,他们的教训就是启示上帝真名的上师话语。这种上师精神和话语,从第十代上师古宾信以后,就传承给“经典上师”──格兰斯沙希伯。

锡克教的教堂

锡克教的教堂,就是他们礼拜的地方。锡克教没有神像,他们拜的是经典。他的祭坛上有两个大箱子,里面放的是经典,外面用布盖起来,有两个人拿着拂尘照顾,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礼拜”时信徒走近“经典上师”,跪在它面前叩头,额要触地,以表虔诚顺服,稍后便献上金钱或食物,向上师感恩,退下后在会众中打坐,面向“经典上师”,并跟随司会的长老唱“经典上师”内之经文或诗篇,会后有团契爱筵。信徒要加入“卡尔沙”团契,表达他们是纯净者,愿意结盟,不分阶级,实践团结、友爱和彼此服务,团员不分男女,男性加上新名字“猛狮”,女性加上“公主”(kaur),

他们要持守五戒:

A、不偷盗

B、不奸淫

c、不抽烟

D、不吸毒

e、不叛教

宣誓完毕,要行剑洗礼,此后就要穿戴“5K”记号来表明身份。

印度宗教节日"昆梅拉节"

锡克教颇为独特,锡克教的庙也很有特色。锡克教的庙一般都是金庙,最著名的是印度北部旁遮普邦阿姆利则城的一座通体镏金的寺庙。这是一座兼具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建筑风格的庙宇,但它既非清真寺,也不是印度教庙,而是“锡克教圣冠上的宝石”,是锡克教徒心目中的圣地。

阿姆利则金庙圣殿上为圆顶,下呈方形。圆顶和四面墙体全部镏金。圣殿位于一汪碧水中央,在阳光灿烂的日子,蓝天白云之下,金庙光芒四射,碧水熠熠生辉,无疑是一派金殿水中来的美景。圣殿里不设任何神像,只供奉着锡克教圣典《阿迪·格兰特》。金庙平时向公众开放,进入金庙前,必须在庙前的大理石水池中洗脚。非锡克教教徒也要戴上帽子,没有帽子,就需头顶一块毛巾或是手帕。

还有一点很值得注意,印度乞丐很多,但锡克人中很少有乞丐。据说,锡克人强调勤劳、勇敢,而且内部团结,互为兄弟。锡克教庙往往就是本教的慈善中心。

锡克教历史上与伊斯兰教和印度教都发生过冲突,50年代以后,锡克教徒与印度教徒也是摩擦不断。1984年,印度政府军曾冲进锡克教圣地金庙,引起过全国性的局势紧张。随后,3名锡克卫兵又开枪杀死当时的女总理英迪拉·甘地。进入90年代,锡克教与印度教之间的矛盾趋于缓和。

3.伊斯兰教

说起伊斯兰教,人们一定会想,这不是阿拉伯世界的宗教吗?事实确是如此。印度的伊斯兰教也是来源于阿拉伯世界,但伊斯兰教在印度的影响的确很大。从历史上来说,伊斯兰教曾一度贵为国教。从目前教徒的人数上来讲,伊斯兰教是第二大宗教。印度现有穆斯林1亿多人。

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建了伊斯兰教。与印度教不同,伊斯兰教主张的不是多神论,而是一神论,并且反对偶像崇拜。伊斯兰教认为,安拉是宇宙万物之真主,先知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8世纪初,伊斯兰教通过不断发展和扩张,成为地跨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世界性宗教。也许是由于印度在地域上与伊斯兰教的发祥地相对较近,因而早在712年,伊斯兰教就在印度的信德地区立足,随后其势力不断巩固和扩大,到12世纪和13世纪,伊斯兰教在北印度几乎是无坚不摧。到14世纪,伊斯兰教更是登峰造极,成为惟我独尊的国教。当时信奉伊斯兰教的莫卧儿王朝不仅全力扩张伊斯兰教势力,而且还压抑其他宗教的发展,以刀枪和税收强迫当地居民改信伊斯兰教。

悠久的印度历史深深地打上了伊斯兰教的烙印,许多古代建筑显现出明显的伊斯兰风格。伊斯兰教派的力量在印度独立运动中也起过重要作用。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全印穆斯林联盟曾与印度国大党携手合作,反对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但由于彼此政见和主张不同,两派力量最终分道扬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英帝国力量大为衰落,在印度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推出了历史上有名的“蒙巴顿方案”,于是,印巴1947年实行分治,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以两个不同的国家面貌出现在世界上。

印度的穆斯林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穆斯林一样,《古兰经》同样是他们的圣典。印度的穆斯林属于伊斯兰教的逊尼派,大都居住在印度的北方、西孟加拉、比哈尔和安得拉等邦。由于政治、经济、历史以及宗教观念的不同,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自古以来冲突不断。在1992年,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就发生过严重的冲突,印度教教徒在北方城镇阿约迪亚一夜之间把一座四百多年的清真寺夷为平地,这一事件在当时不仅引起了全国性的教派摩擦,还震动了整个世界。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