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隆中对》诸葛亮集中众多人智慧加工出来的作品

《隆中对》诸葛亮集中众多人智慧加工出来的作品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8W 次

诸葛亮从十七岁到二十七岁在荆州州治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居住了十年。这个时期他做了一件深刻影响当世,而巳激发起后世赞叹的大事:建安十二年他向刘备提出了《隆中对》。

《隆中对》诸葛亮集中众多人智慧加工出来的作品

《隆中对》对刘备集团的发展壮大和蜀汉政权的建立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于是后代不少的人便给《隆中对》涂上一层层神秘的色彩,如“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一言而定其机势”,“定王业于胸心,决神机于掌握”,等等,把《降中对》几乎说成是上帝降下来的福音书,把诸葛亮也几乎描述成了一个末卜先知、无所不能的神灵,而《隆中对》也就逐渐成了一个神乎其神的不易解开的谜。

要解开这个迷,要真正了解《隆中对》的酝酿及产生的经过、重要内容及意义,就得从深入了解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入手。

诸葛亮在隆中生活的十年,正是全国政治军事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从全国看,在中原地区,吕布、袁绍、袁术,张绣等大大小小的割据者已先后失败,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孙权占据江东,“招延俊秀,聘求名士”,其势力在不断发展。韩遂、马超等人占据关中,但内部矛盾甚多,互和猜疑,势孤力弱,不能有所作为。刘璋割据益州,但是昏庸无能,内部不稳,他的统治已摇摇欲坠。

从荆州看,刺史刘表号称“八俊”之一,其实他是一个目光短浅的“坐谈客”。荆州在他的统治下,表面上“万里肃清”,实际上政治动荡,社会经济荒残。东有孙权,北有曹操,强邻虎视,危机四伏。刘表为人“外貌孺雅,而心多疑忌”,“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当时从中原地区逃到荆州避乱的有名人物,为数不少,都没有受到刘表的重视。至于荆州集团的重要人物庞德公、庞统、司马徽等人也没右博得刘表的青睐。司马徽曾经被老气横秋的刘表轻蔑地斥为“小书生”。庞统曾经被刘表的重要官员傅巽说成是“半英雄”,讥刺嘲弄之意,溢于言表。

荆州地主集团看出刘表碌碌无为,也就采取与他不合作的态度。庞德公曾经几次谢绝了刘表的邀请。这个集团一方面加强联络,等待有利时机,与别的实力集团结合,寻求政治出路,一方面积极物色和培养新生力量,作为在政治舞台上的代表人物,力图开创新的局面。他们看中了居住在隆中的“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的青年诸葛亮。

诸葛亮家境清寒,没有显赫的门第,少年时代过着流离转徙的生活,吃够了军阀混战的苦头,身受过强宗豪族的压制,因此他的思想感情与广大民众的思想感情有许多相通之处。‘但是诸葛亮毕竞不是劳动人民,他是一个庶族地主,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有着出将入相的抱负,怀着取威定霸的雄心。他要奋力登上政治舞台,“展其器能”,“建立功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诸葛亮突破重重困难,积极展开活动,并不是象他后来在《出师表》中所宣称的“苟全性命于乱世”的那种情态。

首先,诸葛亮竭尽全力来发展他同荆州地主集团的关系,并收到显著效果,可以说他后来己成了这个集团在政治舞台上的代表人物。

荆州地主集团是一个以庶族地主为主体的集团。它的头面人物是庞德公。庞德公的名气大,交游广,见识也高。他的周围团聚了不少的有才干的人。所以这个集团拥有相当强大的潜在力量。诸葛亮对庞德公是必恭必敬的,每次到庞家,“独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可见庞德公也很赏识这位青年,没有把他当外人看待。后来诸葛亮的小姊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山民,两家的关系更是不同一般了。

由于庞德公的声望高,各地名士常到他的住处来聚会――鹿门之会。诸葛亮在庞德公的提携下,有机会参与这些重要聚会,增长不少的见识,受到不少的启发,了解更多的实际情况。同时,各地名士对这位“有逸群之才”的青年有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各种渠道,榆扬称说,使诸葛亮的名声逐渐传布到许多地区去。庞德公在这一方面做了锦上添花的工作。他叫诸葛亮为“卧龙”,叫庞士元为“风雏”。这些雅号,一经品定,不胫而走,于是诸葛亮的名气越来越大了。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