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片面剖析曹操不敢称帝的缘由

片面剖析曹操不敢称帝的缘由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18K 次

我们回顾历史,总是会做很多的假设,所站的角度大体上都是从我们现在的观念出发,而且很多事我们知道结果,知道那些不确定因素;而这对于当时的人来说,都是未知的,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与我们也决然不同,对于曹操为何不称帝这个问题,我们不如回溯一下,以当时人的观点来诠释。

片面剖析曹操不敢称帝的缘由

如果你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在许都随便找个读书人,问他“丞相欲称帝乎?”

那么他应该会这么回答你;

汝予构丞相谋反乎?岂不闻丞相亲作《让县自明本志令》;语之恳切,其志高洁;实乃兴汉良臣也。某试记之。丞相言: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然董卓跋扈于朝堂,致使天子蒙难,丞相不忍,遂以数千众迎天子于许,此拥立之功也。其时,伪帝袁术作乱于淮;袁绍雄踞河北,谋立新帝;刘焉、刘表虽宗室,包藏奸心,实图州据。天下败坏至此已,后丞相诛袁术,争吕布,败袁绍,天下咸服。若无丞相,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今丞相还封邑与朝,颇有古风,兴汉者,丞相也。

先光武皇帝曾言,“代汉者,当涂高”,汉为火德,代汉者当为土德。丞相姓出自颛顼帝;颛顼帝有后名陆终,陆终之子曰安;武王封其于邾,后为楚所灭;子孙遂为曹姓,朱姓。据此,丞相当为火德也;此兴汉之德;非代汉之德,岂能称帝乎?坊间曾言,丞相形陋,而天子伟仪。丞相若称帝,能服众吔?

我们不会知道曹操是怎么想的;他其实是个非常矛盾的人,凭借一次军事冒险,他消灭了袁绍,成为了当时最有权势的人;显然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这个位置,于是有了《让县自明本志令》(见《三国志-裴松之注》-魏书一)。在这个面向全天下剖析自己,辩白自己的的公告中。曹操明确的说自己将忠于汉室,对于时人对其独掌兵权的诟病,曹操说了大实话“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他得罪人太多了,离开了军权估计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不敢放军权。那么他得罪了谁?当时还有谁能威胁他?他剿灭了袁氏兄弟,所以得罪了天下士族。

我们都知道袁绍四世三公,算上袁绍的大将军,袁家四代人出了七位三公。东汉的三公虽然已不是政府的实际掌权人(在东汉通常是官拜大将军的外戚掌握朝政),可却是政府名义上的领袖,是天下读书人所能获取到的最高位置;也是和中朝斗争的领袖(在东汉,外戚、宦官都算中朝,东汉实际掌权在中朝,而不再外朝。诸葛亮《出师表》中,所谓“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提到的宫中府中,就是要求刘禅要注重中朝和外朝的平衡问题)。

袁家四代人都能做到三公的位置,和他们犀利的投机能力分不开;在那个年代,他们几乎逃过了每一次的权利更迭,每一次都站在胜利者一边,包括杀伤力极大的两次党锢之祸。我们这里不展开,有空专讲。这样他们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三国时期,包括董卓、陶谦、韩馥等人都是袁家的故吏。在汉朝,门生故吏的关系是划分政治派系的重要依据,所以通常情况下这些人都可以看做袁家的胁从或者下属。(周瑜的祖父也是袁家的故吏)

袁绍就更不得了了,他是党人领袖李膺的女婿;也是袁家指定的下一任家主。人长得也帅气,德行更是没的说,前后守孝达6年之久。他一出道就成了天下闻名的名人,由于党锢时期读书人找不到工作,他身边聚集了何颙、荀爽、荀彧、王允、郑泰、曹操、刘表、张邈、许攸、逢纪、伍琼、周毖、黄忠等人,逐渐有结党的趋势。包括荀攸、郭嘉、程昱、辛毗、辛评、郭图等在三国早起混的风声水起的颍川军师集团,是这个组织的外围成员。

之后袁家算计了何进,招董卓进京,实际上是准备独揽朝政;结果宦官杀了何进,袁术袁绍杀光了宦官,这样统治东汉的中朝不复存在了;这下该由外朝领袖袁家和同盟杨家来主政了;结果在董卓这里除了变数。此时皇宫里最大的是董太皇太后,也就是刘协刘辩的祖母,袁氏集团杀光了宦官,无疑给了董皇后巨大危机感。之后他和董卓攀了亲戚,欲以董卓为外戚大将军主政;条件是废掉刘辩,改由董太后养大的刘协为皇帝。这时袁绍和董卓的根本分歧就出来了,因何进何苗兄弟在混乱中死去,袁绍名义上继承了前大将军何进的全部政治遗产,包括和少帝刘辩这个皇帝的关系,他完全可以以继承何进同志未成之事的悲怆论调来总览朝政。董卓凭借在洛阳的优势兵力,强立献帝刘协;之后董袁决裂,才有讨董卓一说。董卓的名声之所以这么烂,一是出身不好,再有就是打破了当时门生故吏在站队问题上的优良传统,被袁氏集团所不齿;最严重的是,他杀了袁隗-提拔他的老首长,这是相当犯忌讳的事情,以怨报德总是让人不喜的。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