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片面剖析荆州之失

片面剖析荆州之失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1W 次

荆州的丢失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并不能用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愚以为可从战略、战术、外交、援兵这四个方面来阐述。

片面剖析荆州之失

首先,战略上关羽是完全按照孔明的指示先出兵攻打曹仁,可以说这次战略的幕后总司令是孔明而非关羽。当时正值曹操孙权欲联合取荆州,刘备集团得知这个消息后,孔明献计于刘备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矣。”看完这个计策我们在往前看看孙权集团的谋士步骘献给孙权的计谋,骘曰:“今曹仁现屯兵于襄阳、樊城,又无长江之险,旱路可取荆州;如何不取,却令主公动兵?只此便见其心。主公可遣使去许都见操,令曹仁旱路先起兵取荆州,云长必掣荆州之兵而取樊城。若云长一动,主公可遣一将,暗取荆州,一举可得矣。”对比一看,孔明正中步骘之计也!所以,在这次战役的整个战略部署上就出现了错误。有人会问,当曹操与孙权联合起来攻打荆州,若关羽不先发制人必坐以待毙也!没错,先发制人是对的,但是在关羽出兵之后,孔明显然忽略了孙权集团会暗中偷袭其后,这就是此次战略部署错误之所在。刘备集团当时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在派关羽出征的同时应再派一上将去守荆州,这样才能让关羽放心地不遗余力地攻打曹仁。对于在战略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承担责任的并非关羽而是孔明!

其次,关羽是整个战役的直接指挥者,所以在战术上犯的错误应该由他一人独力承担。在整个战役的一系列战术上,关羽应该说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比如用计败曹仁而一鼓夺取襄阳、败吕常令曹仁散胆、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使曹操欲迁都以避其锋。这些关羽在战术上可以说是做得相当完美。而后来的调荆州兵以围樊城、被徐晃逼入麦城等又是做得比较失败的。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关羽在战术上有所失败的原因,先看调兵围城这一做法,这一做法我认为有四点原因。其一,吕蒙称病,让关羽放松了对东吴的警惕。其二,陆逊的奉承,让关羽完全解除对东吴的防备,直接导致其决定调出荆州守兵。其三,前线的荆州兵在连续作战中有所伤亡,急需新鲜血液的补充。其四,曹仁的死守以及曹方援兵的陆续赶来使关羽不得不增加兵力来快速攻打。其中的第一点和第二点是关羽的骄傲和大意导致的,才使东吴方面有了可趁之机。因此,在这点上关羽要负全部的责任;而对于第三点和第四点,关羽又不得不出兵。有人会说,关羽刚水淹七军,收了那么多的降卒,怎么可能会缺兵源。拜托,请同志们好好看看演义,书上有三次提到降兵。第一次是于禁降时,左右止有五六十人;第二次是成何被关羽射死时,众军皆降,那众军是多少?前文早有交代。“时庞德并二董及何成,与步卒五百人”。就算那些小卒一个不死也才五百人;第三次是“其会水者料无去路,亦皆投降”。有人会觉得第三次降得挺多的,那就请你看看前文吧“于禁所领七军,皆死于水中!”所以,水淹七军后的降兵没你想像中的那么多!况且,新降之兵岂敢大用乎!曹军援兵一到,那些降兵又本是魏人,若见势头不对,阵前反戈的话,那后果是非常的严重的。由此看来,关羽是必须从荆州调兵过来补给的,这样就矛盾了!调吧,东吴那边就会动作了;不调吧,曹仁这边打得下打不下先不说,就是对付那一波又一波的援兵就够困难的了。关羽他不是神,不可能求得再降一次大雨,再来个水淹徐晃的!何况,徐晃过后还有张辽、夏侯元让等人呢!于是,我们就得寻找问题的根源了。很显然,关羽打这仗本来就吃亏,因为曹操那边的援兵不断地开过来,而且中间还有个孙权在虎视眈眈。而刘备集团在整个荆襄战役上显得那样的安静,几乎一点动静都没有!那五虎上将中的其他四虎在干嘛呢!张飞守阆中就不说他什么了,那赵子龙在干什么?黄忠马超都在干什么?有人说刘备刚在汉中与曹操干了一架,要休养生息,不宜出兵!这是什么话?你刘备干一架胜了就要休息,人家曹操不也干了一架么?还输了呢!结果援兵是一波又一波地往外派遣。有人又会说,曹操强,你刘备弱,曹操不用休息的。这么说就是你的不对了。要按这么说,刘备还打什么打啊?干脆把荆州还给孙权,自己守在益州不出来不就没事了么?何必白白牺牲了关羽。因此,荆州之失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刘备集团的不闻不问,关羽也算是奋力拼斗了,最终也是独力难支。接下来我们继续看关羽被徐晃逼入麦城这一战术上的失误。当时荆州已经失了,当关羽确定了这个消息后应该是振作起来重新鼓舞士气,结果自己一听到消息就晕倒在地,这是大大的失败。作为一个主将,心里素质确实有待提高。很显然,主将如此,将士们的士气肯定是到达了最低谷了。所以从这点看,关羽又缺乏了在逆境中的良好素质。

再次,荆州的丢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交上的失败。主要是关羽的傲慢,不会灵活地运用外交手段来应付孙权集团。一句“吾虎女焉嫁犬子乎!”彻底破灭了孙权和平收复荆州的梦想。这点上关羽做得是极度差劲的。对于外交上关羽要负60%的责任。为什么不是百分之百。我以为有两个原因。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