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一次考试作弊彻底葬送了晋朝江山

一次考试作弊彻底葬送了晋朝江山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2W 次

公元265年8月,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嗣位相国、晋王,这年他29岁。十二月,司马炎逼迫魏主曹奂禅位,自己登基建立了晋王朝,改元泰始元年。对司马氏的这一段经历,西晋末年的奴隶皇帝(后赵)羯人石勒曾经说过一番很有名的话:“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从此,人们对司马懿及其子孙的印象,大抵是“欺他孤儿寡妇”的野心家一类。我以为,对司马懿家族的这种评价是很不公允的。

一次考试作弊彻底葬送了晋朝江山

应该说,司马家族是三国时期最具才情的家族之一。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个个韬略过人,政治才干出众。经过三代让人的努力,三国纷争的局面最终在司马炎手中归于一统。再造统一之功是无论如何也抹杀不掉的。就司马炎而言,《晋书》称赞他“宇量弘厚,造次必于仁恕;容纳谠正,未尝失色于人;明达善谋,能断大事,故得抚宁万国,绥静四方。”作为开国之君他虽算不上明君,但是其身上确有很多可称道之处。首先,他宽仁大度,听得进不同意见。曹魏的元老旧臣大都为其所用,政权更替并没有造成时局动荡(需要说明的是,嵇康、阮籍都是曹魏的忠臣,拒绝与司马氏合作。而且杀嵇康的是司马昭,司马炎即位时嵇康、阮籍都已过世)。其次,他不嗜血好杀,统一(吴国)过程中并没有过度杀伐。魏王曹奂、蜀后主刘禅、吴主孙皓以及汉朝的宗室后人都在他治下得以善终,这在司马炎身后的三百年间是很少见的。再次,他安抚地方政策得当。平吴以后,他任用原吴国官吏治理地方,消除苛政,简化政令。对迁居北方的吴人分别免除徭役赋税10年(将吏)和20年(百姓百工),于是“吴人大悦”,由此赢得了民心。因此,在晋初司马炎统治的20多年时间里,由于采取无为而治的方略治理国家,天下比较太平,百姓相对幸福。史书称这一段时期“民和俗静,家给人足”,不是没有道理的。

晋朝(265—420)155年的历史中,除了司马炎这一朝之外,皇权一直是旁落的。皇权旁落造成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野心家们你争我斗,杀伐掳掠无所不为,国家陷入空前的大动荡、大内战之中,最终断送了大好江山。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司马炎犯了三个非常低级的政治错误。

第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是分封诸侯王。司马炎本不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的江山应该说是从父辈继承过来的,阅历见识毕竟有限,常恐江山不稳。他认为自己祖孙三代之所以取得成功,是由于曹魏宗室力量薄弱,缺少强援。于是他仿照周朝分封制度,大封宗室为诸侯王,开了历史的倒车。即位之初,一下子封宗室27人为王。根据封地的大小,允许诸侯王拥有数量不等的军队(邑二万户为大国,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兵千五百人),允许他们自行任命地方官。灭吴以后,又下诏罢州郡兵(解散地方军),地方政府不再拥有管理军队的职权。虽然之后司马炎也曾经做过努力,意图防范诸侯王尾大不掉,对抗中央政府。然而东周、西汉的历史已经证明,封建制一旦确立,必然会造成诸侯王经济、军事实力的扩张,中央政府很难驾驭他们。果然,司马炎死后不久,诸侯王为了各自的利益,开始了长达16年的内讧,国家顿时陷入血雨腥风之中。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即便司马炎身后即位的不是司马衷,诸侯王作乱也是早晚的事。更何况与此同时,他还犯了另两个严重的错误。

第二个非常低级的错误是选错了太子。司马炎后宫姬妾之多是很有名的,在位时正值身强力壮,所以儿子也很多,光留下名姓的就有18人,长大成人的有9人。晋泰始三年(267年)正月,司马炎立年仅8岁的第二子司马衷为皇太子。按说这年司马炎才三十出头,身体非常强健,政权也很稳固,仓促立储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司马炎似乎知道自己的太子不够聪明,于是任命李憙(《资治通鉴》做李獈)为太子太傅,李密为太子洗馬,希望此二人能够好好教导太子。李密是蜀汉旧臣,并不愿意为司马氏效力,于是写下《陈情表》拒不赴任。李憙是个很有才华的人,知识广博,品德出众,但是他同样看不惯司马家族的作为,内心并不愿意为司马氏效力。《晋书》记载,当初司马懿多次征召李憙入朝为官,他总是以身体不好、母亲有病等理由推辞。后来司马师辅政任大将军,征召他为大将军府幕僚,他不得不到任。司马师问他:“当年我父亲征召你,你不肯赴任。为什么现在我一招,你就来了呢?”李憙回答:“当年先君以礼待我,我以礼决定进退。如今您以法来约束我,我畏惧法不得不来。”说白了,李憙是为了避祸才入朝为官。以这种心态入仕,治理地方、造福百姓或许会尽心竭力,辅导太子能否尽心可就很难说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