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 > 工作报告 > 2017安徽乡村空巢白叟调查报告

2017安徽乡村空巢白叟调查报告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W 次

今天小编提供给大家的是安徽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2017安徽乡村空巢白叟调查报告

前言

为了及时了解城区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与服务需求,倾听广大老年人对老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合肥市老龄办于2017年3月5日至4月20日对全市城区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与服务需求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获得了大量、丰富、质量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现对本次调查结果作一简要的分析。

开展本次的调查研究,主要是为了就空巢老人的问题提供一些对策和建议,分析的角度与深度都难以谈及。我们只是想通过这种形式来促进老龄事业的发展,并且争取领导层面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如果能够使课题的某些建议和意见,哪怕是一些微小的部分得以采纳,并付诸实施,那将是十分欣慰的事情,也算是为老龄事业和老年群体的一份贡献。

第1篇调查主要结果分析

一、基本状况

本次调查的2924位空巢老人中,属于非农业户口的2368人,占80.98%,而农业户口的556人,占19.02%。男性与女性空巢老人分别为1504人与1420人,分别占总数的51.44%与48.56%。从年龄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65-69、70-74、75-79、80-84岁四个年龄组,分别占15.32%、18.51%、17.93%、23.04%,60-64岁、85-89岁、90岁以上三个组分别占10.16%、11.78%、3.26%。

表1-1、空巢老人年龄构成

年龄段

60-64

65-69

70-74

75-79

80-84

85-89

90以上

比例

10.16%

15.32%

18.51%

17.93%

23.04%

11.78%

3.26%

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不识字或识字很少(文盲半文盲)与小学文化程度的空巢老人分别占33.96%与25.55%,两者合计占空巢老人的五分之三(59.51%)。

超过二分之一(50.02%)的空巢老人属于已婚,其次为丧偶,占总数的三分之一(36.41%),未婚、离婚、分居的空巢老人仅占10.61、1.86%、1.1%。

两成六(26.44%)的空巢老人无业,就业的空巢老人从职业构成看,主要以其他(32.65%)、企事业单位管理技术人员(25.56%)、农民(即农林牧渔劳动者)(15.71%)、工业商业服务业人员(14.99%)为主,公务员、个体/私营企业主、科教文卫工作者、军人比例很小。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43.74%的空巢老人属于体制外人员,他们没有正式工作,也就没有资格享有“离退休”的权利,这其中的部分空巢老人由于没有子女,因而其晚年生活来源只能依靠政府和社会救助解决。56.26%的空巢老人属于体制内人员,这部分空巢老人的晚年经济处境相对要好得多。

二、家庭状况

(一)子女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近九成(86.36%)的空巢老人有子女,另有一成多(13.64%)的空巢老人没有子女或子女已去世。

(二)代际关系

对于有子女的空巢老人来说,只有近三成(29.12%)的空巢老人愿意或比较愿意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而近五成(48.34%)的空巢老人都明确表示不愿意或不很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另有两成多(22.54%)的空巢老人表示是否与子女一起住无所谓。

不愿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空巢老人中,有31.7%是因为与子女分开居住自由,22.16%是因为子女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22.06%是因为怕给子女添麻烦,另分别有16.21%、4.75%、4.75%、0.38%、0.38%的是因为房子小、子女不愿意、其它、想再婚、子女不在国内。

表1-2、不愿与子女居住的原因

原因

自由

没时间照顾

怕给子女添麻烦

房子小

子女

不愿意

想再婚

子女不在国内

其他

人数

统计

927

648

645

474

139

11

11

474

所占

比例

31.7%

22.16%

22.06%

16.21%

4.75%

0.38%

0.38%

4.75%

对于有子女的空巢老人来讲,并不是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好才选择分开居住的。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有近四分之三(72.94%)的空巢老人表示他们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很好或较好,而真正与子女关系不好的只占到1.77%(如果把“说不清楚或不好说”也列为与子女关系不好,其量也仅占4.55%)。

(三)经济负担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仍有13.67%的空巢老人,他们的子女经济上并没有完全独立,在经济上还有依赖性,增加了经济上并不宽裕的空巢老人的生活负担。

三、收入与消费

(一)生活来源

空巢老人主要的生活来源是退休金,占总数的41.24%,其他的主要生活来源依次为社会救助(23.15%)、子女资助(20.73%)、其他(14.67%,主要是失地农民养老金)、配偶遗属补贴(4.24%)、亲友资助(2.8%)、企业养老补贴(2.33%)。

图1-1、生活主要来源

(二)收入水平

近三分之一(29.76%)的空巢老人收入在低保线以下,281-500元(17.49%)、501-700元(10.28%)、701-1000元(9.98%)、1001-1500元(20.26%)、1501-2000元(5.56%)、2001元及以上(6.67%)。

表1-3、收入水平

月收入

281元

及以下

281-

500元

501-

700元

701-

1000元

1001-

1500元

1501-

2000元

2001元

及以上

所占

比例

29.76%

17.49%

10.28%

9.98%

20.26%

5.56%

6.67%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5.14%的空巢老人认为收入“够”或“刚好”能维持日常开支,44.86%的则认为收入不够维持日常开支。觉得自己经济上有保障、没有保障的空巢老人各占48.84%、51.16%

(三)稳定收入

按照是否有稳定的来源,将收入划分为稳定收入与不稳定收入两大类。空巢老人的退休金、社会救助与配偶遗属补贴三者都属于稳定收入范畴,有超过六成(68.64%)空巢老人有稳定收入。

(四)养老准备

有相当一部分空巢老人对养老准备不足,为自己存了一笔养老的钱和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的空巢老人分别只占到27.17%和11.86%。

(五)担心的问题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80.4%)空巢老人多多少少受到某些事情的困扰,而基本上不受日常事件困扰的空巢老人仅占总数的19.6%。空巢老人经常担心的三大事依次为没钱治病(52.05%)、需要时没有人服侍(27.56%)、没有生活来源(24.45%)。

四、居住状况

(一)住房面积

住房建筑面积在40M2以下的占43.86%,其中在20M2以下与20-29M2的空巢老人分别占9.26%与14.92%。

(二)生活设施配置

调查数据显示,与百姓关系密切的生活设施——自来水普及率仅达到82.52%,煤气/天然气、室内厕所的普及率也分别仅占到55.71%、68.13%。而家用电器等其他生活用品或设施方面,普及程度超过50%的分别有电风扇(81.46%)、电视机(73.97%)。

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分别有17.48%、44.29%与31.87%的空巢老人没能用上自来水、煤气/天然气与室内厕所这三种老年人最需要的生活设施,对这部分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3、满意度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四成多(47.37%)的空巢老人对目前的住房条件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而对目前住房条件感到“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的占五分之一多(23.6%)。

对现有住房条件感到“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的空巢老人中,房屋面积过小(20.27%)与质量差(15.56%)是空巢老人对现有住房条件感到不满意的两大原因,以下依次为日照差(14.1%)、结构不合理(9.46%)、通风差(9.32%)、楼层高(8.59%)、周围噪音大(8.59%)、治安不好(5.82%)。

五、健康状况

(一)家务劳动

调查结果表明:69.77%的空巢老人的家务主要由本人承担,而30.40%的由子女承担,以下依次为钟点工(保姆)(4.24%)、邻居(2.60%)、亲友(3.25%)与孙子女(3.49%)。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有75.2%的空巢老人能够或基本能够做轻便的家务活,与此同时,有24.79%的空巢老人已经不能做轻便的家务活或在做家务活时已经存在较大的困难。

(二)生活自理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29.58%的空巢老人具有完全的生活自理能力,与此同时,还有的空巢老人在生活自理上多少存在一些困难,其中问题最多的是有21.61%的空巢老人上下楼梯有困难,以下依次为乘公共交通工具(18.54%)、洗澡(16.89%)、穿衣服(12.48%)、简单家务(12.31%)、上下床(5.10%)、室内行走(4.89%)、吃饭(4.69%)、上卫生间(4.55%)。图1-2、生活自理能力

(三)健康状况

身体健康对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无疑是极端重要的。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身体基本没有严重疾病的空巢老人只占其中的近五分之一(18.78%)。其中近四成(39.67%)的空巢老人患有高血压、两成多(22.54%)的空巢老人有视力障碍,与此同时,还分别有18.78%、17.95%、16.89%、10.43%、7.15%、3.52%与2.56%的空巢老人听力障碍、心脏病、糖尿病、肢体残疾、肿瘤、半身不遂。

调查结果表明:自认为身体状况很好或较好的占空巢老人的四分之一多(25.75%),自认为身体状况一般的占近一半(47.05%),与此同时,有近四分之一多(27.2%)的空巢老人自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较差或很差。由此可见,从总体上来看,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令人忧虑。

六、医疗服务情况

(一)医疗服务使用情况

生活保障与医疗保障是老年人生活质量高低的两大决定因素。年老以后对医疗的需求会急剧增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67.97%)的空巢老人去年看过医生,另有(32.03%)的人去年没有看过医生。

绝大多数(71.89%)的空巢老人没有进行住院治疗,只有少部分(28.11%)的空巢老人因病而住进了医院。

(二)预防保健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有(45.9%)的空巢老人去年参加过体检,而(54.1%)的空巢老人去年没有参加体检。这说明部分空巢老人的预防保健意识有待加强。

(三)就医便利程度

在就医方面,有近一半(47.31%)的空巢老人认为到看病是方便或比较方便的,有21.55%的空巢老人认为到医院看病的便利程度一般,另有近三分之一(31.14%)的空巢老人认为到医院看病不方便或不很方便。

近三分之一的空巢老人认为看病不方便,感到不便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就诊不便”,占总数的26.71%,其次为“行动不便”,占总数的23.08%,以下依次为“交通不便”(18.98%)、不知看什么科(12.96%)、路远(12%)、没有人陪(6.77%)、其他(2.8%)等。

(四)医疗费承受能力

医疗费用日愈昂贵、医疗保障不健全与支付能力差是造成空巢老人医疗服务使用率低的三大因素。本次调查结果表明:除大病外,只有不足一半(45.74%)的空巢老人能够或基本承担得起日常的医疗费用,而超过一半(54.26%)的空巢老人表示承担日常医疗费用有一定困难或根本无力承担。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因为没有经济支付能力,许多空巢老人有病也常常不去医院就诊。

图1-3、医疗费用承受能力

(五)医疗保障覆盖面

导致许多空巢老人有病不医活不及时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空巢老人的医疗覆盖率不高。本次调查结果表明:71.16%的空巢老人享有社会医疗保险、公费医疗或合作医疗,而28.84%的空巢老人则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社会保障。

七、社会交往与社会参与

(一)社会活动与社会交往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有近一半(48.15%)的空巢老人经常去室外空地,近三成(29.51%)的空巢老人常去广场公园,除此之外,分别有26.06%、17.44%、4.51%、3.49%、1.74%、1.4%与的空巢老人经常去邻居家、老年活动室、老年大学(学校)、老干部活动中心、托老所、老年人协会。这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有15.53%的空巢老人可能出于健康或性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原因而基本上待在家里,这部分空巢老人应成为老龄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

自古以来,到邻居家串门是中国老年人以往喜爱的一种社会交往方式。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大约有近五分之一(17.37%)的空巢老人经常到邻居家串门,近一半(48.8%)的空巢老人偶尔到邻居家串门,另有三分之一多(33.82%)的空巢老人从来不到邻居家串门。

与此同时,如果身体允许,近一半(51.71%)的空巢老人愿意或比较愿意为其他老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近两成多(23.16%)的空巢老人表示不太愿意或不愿意,近四分之一(25.13%)的空巢老人表示不好说。

(二)社会参与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空巢老人的经济活动参与程度不高,只有11.94%的空巢老人在调查的前一个月从事了有收入的工作。其中近十分之一多(12.03%)的工作是临时的,4.51%是季节性的工作,3.44%是固定的工作,其他的占80.02%。

超过七成(74.98%)的空巢老人不愿意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工作,愿意或比较愿意从事是有经济收入的分别占12.28%、74.98%。

八、养老服务需求

(一)养老机构

本次调查接显示:在空巢老人中,有20.59%的空巢老人表示愿意或比较愿意未来入住养老机构,与此相反,却有过半59.99%的空巢老人表示不愿意或不太愿意入住养老机构。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高比例的空巢老人不愿意或不很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呢?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导致空巢老人不愿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其中的两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入住养老机构经济上承担不起(33.89%)与入住养老机构不自由(23.67%),而怕子女不愿意(17.72%)、怕对子女有负面影响(10.91%)、环境陌生(10.05%)、难以享受天伦之乐(7.93%)、服务质量差(7.87%)、养老机构条件差(7.59%)、社会压力(3.28%)、其他(2.43%)。

表1-4、不愿入住养老机构的原因

原因

所占人数

所占比例

经济上承担不起

991

33.89%

不自由

692

23.67%

怕子女不愿意

518

17.72%

怕对子女有负面影响

391

10.91%

环境陌生

294

10.05%

难以享受天伦之乐

232

7.93%

服务质量差

230

7.87%

养老机构条件差

222

7.59%

社会压力

96

3.28%

其他

71

2.43%

空巢老人对养老机构的支付能力差异很大。在明确回答每月可承担具体多少费用的空巢老人中,其中超过五分之三多(62.91%)的空巢老人每月可承担的费用不超过500元,超过五分之一多(20.94%)的空巢老人每月可承担的费用不超过800元。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多数空巢老人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差或很差,这与他们的收入少时完全一致的。但目前社会上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普遍超过800元。

(二)服务需求

空巢老人需要社会为其提供必要的服务。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这些服务主要集中在物业维修(更换水龙头、灯具维修、更换水表、更换进水阀、维修马桶漏水、装修开关插座、疏通下水道、安装灯具、安装抽油烟机、房屋维修、房屋出售、家电维修、钟表维修等)(40.01%)、定期检查身体(38.47%)、上门医护保健(24.38%)、清洗衣物(19.19%)、陪同看病(16.62%)、医疗、保健知识讲座(16.55%)、家庭护理(15.29%)、代购代缴(14.50%)、理发(14.06%)、做饭(12.18%)、聊天解闷(11.15%)等方面。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有近九成(88.62%)的空巢老人希望政府为其出钱购买服务。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如果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以小时计算,超过七成(72.43%)的空巢老人认为每小时收费10元及以下合适、11-15元(20.64%)、16-20元(4.38%)、21-30元(1.41%)及30元以上(1.13%)。

图1-4、养老服务价格需求

与此同时,近六成多(63.09%)的空巢老人需要现在或近期每周为其提供3-5小时、6-10小时(21.95%)、11-15小时(8.9%)及15小时以上(6.05%)。

图1-5、养老服务小时需求

九、生活习惯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空巢老人中有近十分之一(8.06%)的老人经常服用保健品,有超过五分之一(22.15%)的空巢老人偶尔服用保健品,而从来不服用保健品的空巢老人所占比例高达近七成(69.8%)。

老年人平时适量饮一点酒(绝对不要过量)对于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等都是比较有益的。本次调查显示:分别有9.34%与25.67%的空巢老人经常与偶尔饮酒,而不饮酒的空巢老人大约占六成多(64.98%)。

吸烟有害健康。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分别有11.58%与18.8%的空巢老人经常或偶尔吸烟,而现在不吸烟的独家老人占空巢老人的69.61%。

十、婚姻观念与宗教信仰

(一)婚姻观念

婚姻对老年人的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年人再婚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有效措施之一。那么,空巢老人对老年人再婚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对老年人再婚持赞成或比较赞成态度的空巢老人大约占三成(30.1%),无所谓或说不清楚的大约占四成多(42.81%),不赞成或不太赞成的占四分之一多(27.09%)。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空巢老人在对待老年人再婚问题上的态度相比过去的传统与守旧有了很大的转变。

(二)宗教信仰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空巢老人中有宗教信仰的比例很低,占空巢老人总数的16%,绝大多数空巢老人(84%)没有宗教信仰。在这些有宗教信仰(16%)的空巢老人中,主要集中在信仰佛教与基督教,分别占总数的33.52%、32.41%。宗教信仰的缺失使得众多的空巢老人缺少了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从而可能给这些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带来某些不利的影响。

十一、生活满意状况

(一)精神健康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空巢老人中常感到孤独的比例高达23.54%,这说明空巢老人精神生活质量不高,至少可以说明这部分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不充实。

(二)生活满意度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有近六成多(61.5%)的空巢老人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而目前生活明确表示不满意或不很满意的空巢老人所占比例仅为6.53%。因此,从总体上讲,空巢老人对目前生活还比较满意的。

第2篇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目前城市人口流动日益频繁,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下,出现了新型的家庭类型——“空巢老人”家庭。

一、条件的改善和计划生育的控制造成空巢

空巢老人家庭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技的发展、医疗条件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取得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另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出现和较低生育率,也是导致“空巢老人”的大量出现的原因之一。

二、生活困难与当前社会竞争的加剧造成子女“远游”

这些年来,许多年轻人有的出国留学,有的外出经商,有的在外打工或工作,造成许多老年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这样,就导致了空巢家庭的出现,虽然大部分年轻人有赡养老人的意愿,但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与教育和就业机会,不得不外出务工和学习,这是空巢家庭出现的最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城市之间的差距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前往沿海及大中城市务工,他们认为在外务工收入大。同时,许多家庭为了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举家迁往大城市。在这次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空巢老人”是由于子女在外工作和外出务工造成的。

三、老年人与子女存在代沟造成空巢

比较典型的是,成年后的子女与老人分家,吃住不在一起。分家后,有的距离老人还算比较近,空闲时可以适当地照顾一下。然而有的却离很远,基本上处于与老人隔绝的状态。二是有的空巢老人认为,子女工作繁忙,跟他们住在一起反而会影响到他们工作和生活而拖累他们。他们认为自己还有能力照顾自己,足以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由于老人的奉献而形成的“空巢”现象。三是城市空巢老人子女下岗、失业,啃老现象出现较多,所以选择了空巢。

四、居住拥挤、子女再就业迫使老人空巢

这部分老人主要是工矿企业退休人员。因为原企业倒闭、破产,大都收入较低每月100-700元不等,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谈不上改善居住环境。很多的老人只有50、60多平方米的住房,有的还一家三代人拥挤在一起。为了改善老人居住环境,让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轻松愉快,子女们为了自己的事业、家庭和未来,纷纷外出再就业,离开父母造成老人空巢。

第3篇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

(一)超过近七成(67.92%)的空巢老人没有退休金

对于空巢老人来说,退休金是一个最基本、最稳定的生活来源。然而,空巢老人中养老保障覆盖率明显较低。本次调查结果表明:43.74%的空巢老人属于体制外人员,他们没有正式工作,也就没有资格享有“离退休”的权利,这其中的部分空巢老人由于没有子女,因而其晚年生活来源只能依靠政府和社会救助解决。

(二)部分空巢老人退休金偏低

在41.24%的享有离退休金待遇的城市空巢老人中,部分空巢老人的退休金较少,而其他收入来源又十分有限,因此,要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准有较大的难度。

二、贫困问题亟待解决

(一)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目前农村老人除了五保户老人补贴及部分老人享受低保金外,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城市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子女在外务工压力增大,补贴缺乏稳定性且标准低。儿女常年在外打工,还要照顾孙子,儿女几乎不给他们钱,仅靠自己微薄的收入,既要生活又要看病,生活很艰苦。

(二)疾病是贫困的重要原因

老年贫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除了地区差别、体制转型、社会保障覆盖面与保障水平低以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外,疾病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调查中我们一再注意到:因贫返困得现象较为普遍。

三、医疗保障水平不高,社会服务不能满足需求

(一)医疗保障水平低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71.16%的空巢老人享有社会医疗保险、公费医疗或合作医疗,而28.84%的空巢老人则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社会保障。这部分老人由于缺乏医疗保障,生病就医时只能依赖于家庭或社会,部分空巢老人由于没有经济支付能力,生病时能拖则拖,不及时就诊的现象非常普遍。

(二)家庭照料功能在急剧减弱

无人照料,安全隐患突出,特别是孤寡、独居、与孙辈同住的空巢老人。日常生活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还有灾情的威胁等等。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有13.64%的空巢老人没有子女,从而也就失去了来自家庭与子女照料的可能,因而与一般老人相比,这部分空巢老人会遇到更多的生活困难。

(三)社会化服务与老年人的需要有很大的差距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有31.14%的空巢老人反映看病不方便或很不方便。愿意或比较愿意入住养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的比例低(只有20.59%的空巢老人愿意或比较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社会化服务的利用水平也低,所有这些不仅与这些空巢老人的思想观念有关,更与他们的经济地位低下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四、部分老人居住环境差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部分空巢老人的居住环境很差,有的甚至居无住所,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住房面积过小;二是生活设施不配套,如没有室内厕所、自来水、等,给空巢老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三是住房质量差,有的年久失修,部分空巢老人居住的房子甚至出现“外面下大雨,室内下小雨”的情况。致使有相当部分空巢老人对现在的住房条件感到不满。

五、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加强

(一)活动场所有限、设施短缺,文化活动参与率低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社区老年活动场所比较有限,分布不均,设施短缺,利用率也不高。并且从整体上看,老年人文体娱乐活动的参与率也比较低。

(二)有参加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但需要加以组织和引导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身体健康状况允许的条件下,一半(51.71%)的空巢老人还是愿意或比较愿意为其他老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的。动员、组织和引导老年人、其中包括空巢老人参与社会发展、进一步发掘老年人的潜力,应成为目前及今后老龄工作的一项新任务。

(三)缺乏精神慰藉

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感觉孤单寂寞老年人面对“空巢”,会觉得在感情和心理上失去了支撑和依靠,觉得自己的存在不再具有价值。这些不良情绪还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中国素来有养儿防老的观念,随着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大,对子女的情感依赖性也不断加强。然而,正当老人需要儿女做依靠的时候,儿女却不在身边,心头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怜等消极情绪也是在所难免。例如,有2.73%的空巢老人对现在的生活感到不满,23.54%的空巢老人经常感到孤独。由此表明,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与精神慰藉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社会和家庭应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关怀。

六、基层老龄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较为薄弱

老年人经常参加老年大学、老年人协会等组织活动的比例不高。基层社区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主要是资金与人员投入均严重不足。因此,老龄工作机构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机构的作用亟待发挥。

第4篇对策与建议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问题是21世纪世界各国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有些问题日益突出,有些问题初见端倪。按照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未雨绸缪的原则,我们应对此高度重视。根据这次对此所反映的情况与对此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供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决策时参考。

一、建立与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一)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制定符合我市的养老政策

养老问题是老龄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它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即养老期间的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关于经济保障,由于我市的老年人口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离退休金,因此,在发放离退休金时,一方面要保证离退休人员按时领到离退休金,另一方面要随着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化,及时调整离退休金的金额,以保证老年人的实际生活水平。目前我区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居家养老,这也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调查发现,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倾向于这种养老方式,但是由于现在的家庭结构、规模正在发生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已趋于弱化,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应该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家庭,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呼唤社会化养老

一是要尽快启动建设集修养、医疗、教育、娱乐、上门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机构。政府应把养老机构建设列入工作日程,可在财政上列支或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筹集养老机构的建设资金。同时,鼓励私人以承包方式经营养老机构,免征其各项税费,确保正常运转;二是要把发展养老事业与医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结合起来,确保老人得到必要的养老和医疗服务;三是要继续贯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建立特困老年人救助体系;四是在努力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同时,积极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通过宣传引导,使全社会认识到社会化养老是现代社会普遍推行的养老方式,既有益于社会,更有利于个人和家庭。

(三)呼唤邻里关怀

要充分利用社区互助的潜力,提高群众的互助互爱意识。鼓励社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助活动或精神文化活动,努力缓减老年人的孤独感,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形成邻里和谐、互助互爱的融洽氛围。

对那些子女在外地的老人,应该招募志愿者或是与邻居进行一对一结对援助。此外,应建立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为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安享天年提供可靠保障。

二、建立有效机制,帮助“空巢老人”家庭解决经济困难

据有关统计数字看,有近三分之一的“空巢老人”家庭生活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帮助。

(一)建立救助机制

对无生活来源,长期患病,久治不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且符合定期救助或低保条件的“空巢老人”,政府部门要及时把他们纳为救助对象,给予定期救助或享受低保待遇。对低保边缘的困难老人,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水平给予及时的救助,以保障他们的晚年基本生活。同时,要倡导社会各界救助困难老人,与他们结对帮扶。继续发扬邻里相帮的好传统,最大限度地挖掘市民的互助潜能,提高他们的互助意识和互助水平。

(二)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无论是来自社会的歧视、欺侮老年人的违法行为,还是来自子女扯皮、拒不赡养老人的失德忘本,均可通过法律程序使其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如今,不少老年人并不缺钱,缺的是精神赡养,少的是亲情滋养,害怕的是独守空房的冷清,惧怕的是黑夜来临的孤寂。而在目前,绝大多数人对“精神赡养”没有认识,往往赡养费用一付了之,而忽视老年人精神赡养需求。因此,我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一如既往地把《老年法》的有关规定落到实处,互相配合,齐心协力,进一步做好“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建立老年人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制度,帮助老年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设立老龄事业发展专项基金

有条件的街道、社区可设立老龄事业专项基金,主要由街道集体拨款,并接受社会各界捐款,每月按年龄不同发给生活补贴,改善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区及街道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老龄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对特困老人家庭给予适当救助。

(四)加大建立居家养老政府补贴制度

从目前来看,无论是政府兴办养老机构还是老年人人住养老机构,都存在一个成本较高的问题。而居家养老模式不但政府投入少,而且能满足老年人既需要照顾又希望生活在家庭的愿望。但是由于老年人家庭特别是“空巢老人”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有偿的居家养老服务很难办得到,需要由政府建立一定的补贴制度,为选择居家养老的困难老人实行家政服务补贴。这样,政府投入少量资金,又给困难老人解决了实际问题。

三、加强对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的医疗照顾和照料服务

(一)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

整合社会资源,推进城市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部分卫生资源向社区的转移,逐步完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源配置比例,增强社区老年卫生服务供给能力。

(二)把促进人群健康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从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入手,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推进各项有益老年人健康的文体活动,发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帮助老年人自我心理调节。

(三)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社区照料服务

发展为老服务事业,增加服务照料内容,尽可能地满足老年人对设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加强对社区内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各单位的老年服务设施应面向社会,提高使用率,尽可能地向所有老年人开放。

(四)坚持照料优先的原则

在资源紧张的条件下,一方面要节约资源,提高已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就是确定重点工作内容,集中资源,用好资源。

四、加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

社会化养老的优势在于养老功能的多样化,这是家庭养老所不能比拟的。对于老年人的吃、住、医、乐、学、行等项服务,应加大资金投入,尽可能做到功能健全,设施完善,在服务理念和方式上也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吃,要从老年营养学的角度着眼,制作适合老年人营养特点的食物,粗细荤素合理搭配,使老年人科学膳食,易消化易吸收,还要照顾到南北方人的口味。住,应区分有配偶及鳏、寡、孤、独的不同需求,为其开设方便的居室,并使居室冬暖夏凉四季适宜。医,应经常为老人检查身体,并讲授保健卫生知识,建立健康档案,开展疾病、急病的预防与医治,尽力减少疾病对老年人的折磨,使他们安度晚年。乐,就是要健全各种娱乐设施,经常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各种文体活动,使老人们生活愉快,益寿延年。学,就是通过举办老年人大学、书画艺术培训班、文艺演出班,开展书画摄影比赛等,满足老年人更新知识丰富精神生活的渴望。行,就是为老年人的出行提供方便,老人要同社会进行交流,要探亲访友,要游览观光,需借助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因此服务机构就要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要有人陪伴在他们左右,为其进行购票、引路等。

五、丰富老年精神文化生活

(一)积极发展老年大学(学校)。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搞好老年教育。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真正做到老有所乐;拓宽老年人的就业渠道,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二)加强“孝道”文化宣传。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在我市仍占主要地位。老年人最根本、最重要的是靠子女亲人的关爱。各级政府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要采取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首先要考虑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加几天假期等。当然,我们强调家庭养老,其主体内涵是子女尽到赡养的义务,而在养老形式上正日趋多元化,不能简单地将“居家养老”看作是我过的主要养老方式,或将“敬老院养老”看作是社会养老,因为两者只是养老地点的形式问题,而并没有说明养老的支持来源。在子女恪尽赡养义务的前提下,“分而不离”也是另一种日趋流行的家庭养老模式,但要教育分住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点家务,沟通情感,照料生活。此外,要在各中、小学中开展孝敬主题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文体娱乐活动,丰富空巢老人的文化生活

要贯彻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组织广大老年人开展娱乐、健身、读报、看电视、上老年电大、短途旅游等各项活动,特别要鼓励、引导“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

1、创建“星级”老年活动中心。要按照“星级”老年活动中心标准,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健身、棋牌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消除孤独寂寞感。

2、成立老年文体组织。各社区都要成立老年人体育协会,与老年人协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组织广大老年人参加门球、气排球、健身球等各种文体活动,活跃老年人生活,锻炼老年人体魄。并经常组织开展小型文体比赛,促进群众性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

3、设立老年电大教学点。老年电视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广大老年人都可以参加学习,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养生保健知识,既增长知识,又能消除孤独感,丰富晚年生活。因此,各级政府要在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当地老年电大工作,就近设立教学点,争取更多的老年人参加学习。各教学点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在课前、课后开展各种趣味性文体活动,组织学员外出观光,调动学员积极性。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