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 > 有关读后感的作文合集九篇

有关读后感的作文合集九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12K 次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读后感的作文合集九篇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关于生命和死亡最深刻的寓言——天蓝色的彼岸。

主要内容是:小男孩哈里因车祸去了另一个世界——天蓝色的彼岸。在哪里,他碰到了一个叫阿瑟的幽灵,他们两个结伴偷偷留下了凡间,完成他们没有完成的事情……变成幽灵的他去了他的学校,看到了同学们,也看到了同学们为他种的树和贴在黑板上那满满的祝福,也知道了平日里和他是死对头的杰菲竟然那么想和他做好朋友,他被深深地感动了。阿瑟赶上了去往天蓝色彼岸的最后一班车,可哈里还是不愿回去,他回了家,看到了全家人为他伤心的样子,他坚定自己的信念,用自己坚定的信念来对平日里最不合的姐姐深深地道歉。他把一切做完后,踏上了彩虹桥,通往天蓝色的彼岸。

哈里因为在出门前对姐姐说了仇恨的话,在另一个世界一直处于抱歉和自责中,知道以特殊的方式说出了自己的抱歉,心灵才得以宁静。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要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如果你是哈里,就会感觉,或者是一件特别美好,特别快乐的事情。不要总以为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不要再死亡逼近的时候才懂得亲情的珍贵。

生命是珍贵的,是脆弱的,也是短暂的,珍惜在世界上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学会在生的时候,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你不在了,但生活还在”生活不会因你而改变,不要自己总是把自己当做主角、世界的中心,地球不可能没了你就不转,“决不要在你怨恨的时候让太阳下山”也许当人们时刻意识到自己在今晚躺下,明天早晨再也起不来的时候,才会觉得生命如此珍贵。

这本书用诗一般的语言说出了很深刻的哲理,给我很深的启迪。作文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都有值得人去思考的地方,如果说中国文化是太平洋的话,那么余秋雨就是一个航海家,而我也勉强算得上是他的小追随者。

一路上,余秋雨引领着我去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领略着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深思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他的探索之旅不像陈景润那样在字母的世界中遨游,可以说是飞翔,从山脚飞向山顶,从江南飞向那更远的地方。.版权所有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道士塔。青砖黄泥,这再普通不过;细细探探,才知道它大有玄机,可是这也是一种耻辱。道士塔只是个普通的佛教地方,可当那王道士开掘了一门永久性学问的洞穴后,这儿再也不普通。王道士也成了达官贵人宠的“妃”,王道士的古文物,不,是正用在阿谀逢迎的官场的中国的古文物,它们的清白也渐渐被抹黑,更糟的是:外国友人的不客气,王道士的傻笑,中国古文物就此一车一车地安全运出国境,王道士与外国友人的寒暄,唉!伤心欲绝!经历如此难堪的旅途,思的多了,得的也多了。

再乘船去那个三峡吧,离开道士塔,去找李白和刘备罢了。也许三峡之流正是为了这两股主流而日夜不息地争流着。放眼现在,三峡大坝工程的逐步完工,中国人逐渐满足了自己对能源的需求,这无不是三峡的功劳。无论怎样,三峡蕴藏着无限的能源和智慧。

苦旅,也不算太苦,只是思想上受点儿跌宕而已。对文化的追思和探索是无休止的,那是因为人生也是个无休止的边界。就正如智者说“不在乎你拥有多少钱,就在乎你花了多少钱。”同样不在乎你有多聪明的头脑,就在乎了有多少有内涵的思想,好的思想多了,人就富了。

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大悲,最后都是要闭上眼睛,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罢了。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方彦博阅读第174天《做最好的自己》这个故事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塞翁失马,焉如非福”。人生在世,磨难如影相随。有退多事情从眼前来看,好像是坏事,可是从长远来看,地也可能正是幸福和快乐的根源。要善诗生活中的的不幸,相信:有时生活中暂时的不幸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至到的收获和快乐。

蒋抒彤阅读第一百九十天:人可以有很多愿望,好的愿望和坏的愿望都有。但是,如果你许的愿望会使你慢慢变坏或者会将你的记忆慢慢偷走,那最好还是不要许这些愿望了。

夏子胜阅读第183天,《最小的星星也闪光》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正是差异组成了生活的多姿多彩,相信每一片叶子都是美的。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能发光的星星,有的孩子之所以还没有让你看到光芒,是因为我们太习惯被耀眼光芒的星星给吸引了眼球,而忽略了告诉那些微弱的小星星发光的正确方法,给他们提供发光的天空。

邱右浩阅读第164天《伊索寓言—人and狐狸》续后感,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极度愤怒的时后也不能被仇恨遮住了眼睛,否则可能伤害了自己。

邱左浩阅读第169天《两个仇人》仇恨会蒙蔽眼睛使他看不清世界。

张正阅读第193天《会唱歌的猫》:我们的母亲给了我们的生命,我们应该珍惜它。

夏子胜阅读第182天《温暖的'声音》只要人与人之间还存在信赖,大家就都能敞开爱的胸怀。一个心中有爱的人,能把整个世界拥入怀抱,世间的声音再怎么()繁杂,总有一种声音能温暖你的心。声音能够传递温暖,声音能消除我们的担心和焦虑,声音能传递爱。有了大爱的心,我们就会更加随心所欲地释放自己爱的能量,只要人人都把爱的声音传递出来,整个世界都是温暖的。

董晨轩阅读第193天《危险,大冒险。》讲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危险一个人提了所有的危险。

叶姿葶阅读第185天《阳光姐姐小说派》之《讨厌的新规定》这个故事说:我讨厌老师说的新规定1.书包要挂在矮?竦墓匙由希?商焱显诘厣希?嗨懒恕?/p>

张于铮:阅读第193天《三十六计》之《王允巧施连环计》王允针对吕布和董卓都是好色之徒的特点,用美人计让他们自相残杀。他最后让吕布刺杀了董卓,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20xx年7月,这是我来到实验的有一个暑假。

为了在暑假期间不断充实老师们的生活,学校给我们布置了“三个一”工程:读一本书、到企业锻炼、写一篇教学或管理的论文。

读一本书:《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书中通过一个神话故事,给我们讲述关于心想事成的提示、探索、引导等。故事大致内容是关于一个农夫阿南为迎娶公主踏上了一段寻求“秘密”的旅程,在一个神秘学院学成“心想事成”,之后又遇见了“心想事成”的创始人“王子”,在“王子“的指引下,他最终学会了心想事成的真正的秘密,而他也明白了,其实他真正所爱的人其实并非公主,而是那个对他无微不至的宫女。

心想事成,我想是每个人的愿望吧。要如何使人相信,真的可以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呢?我带着这个问题看完了全书以后才知道,这个心想事成的方法,是不能转让的,要本人亲自去实践。一边看,我一边将这本书与我自己所有的知识(包括宗教、哲学,甚至武学等知识)融合贯通在一起,用多个不同的角度去联想和分析,尝试以自己最易接受的途径去理解这里所阐述的观点。

  一、认同的观点:

书中从科学的角度讲到万物之间频率共振和宇宙中正负能量的吸引原理,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有形的世界也受到无形的世界的掌控,这个无形的世界,有其内在的运作规律。因为宇宙万物都有各自不同的频率,频率相近的事物就会产生共振,正面的能量能聚集吸引过来,负面的能量也互相吸引,所以掌握了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趋吉避凶”了。

对于张德芬老师的这一观点我很赞同。

  二、联系实际:

我们的思想影响我们的行为,行为影响我们的结果,所以心想事成就要先改变我们的思想,更深刻地说应该是先形成我们强烈的信念。这个信念必须是正面的积极的,正面的东西才能产生正面的能量,向宇宙不断地发放这个强烈的信息,将美好的事物吸引过来,通往心想事成之路。凡是我们所关注的,一定会因我们所聚焦的能量而扩大、增强,凡是我们所抗拒的,亦会更加地持续,因为抗拒而赋予了它能量,它的能量会因我们的抗拒而增强,形成一个像钩子一样的东西,从周围招引这些事物来到我们的生命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明明很不喜欢某种负面情绪,但却一直在生活中招惹到它的原因。嫉妒、怨恨、怒气等都是负面的能量,当我们升起负面能量时,其实会让我们想要的东西离自己更远。消极负面的思想只会吸引到不良的人和事到我们的身边,我们身上积压的情绪是一种堵塞的能量,它们会阻碍宇宙的能量流向自己,因此,我们要关注所有正面的事物,时刻保持积极的思想。

20xx年是我刚刚来到实验,我所任教的班级都是高一的新生。刚开始觉得他们挺听话的,可是慢慢的发现他们的本性越来越明显了,上课的时候偶尔也会给我制造点小麻烦看见我生气了就会以另一种方式让我无法生气,真是不知道拿他们怎么办。慢慢的自己也摸索到了一点小规律,他们要是跟不听话的,我就用眼睛瞪着那个制造麻烦的当事人,知道教室里边的安静为止。不管我多么厌恶他们的吵闹,我都不能表现在脸上,对于他们做的任何事情都一微笑对之。这一年的工作让我收获了很多之前从来没有接触到过的,渐渐地他们也喜欢上了我的课堂,虽然在教学方法上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们能够每天都拥有一节与众不同的课堂。

  三、反思重构:

在实验短短的一年时间了,有过成功的时候,也有过失败的时候,正如张德芬老师所说的,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认清自己负面的观念和情绪,并取而代之以积极的信念和情绪。这是心想事成的前提,因为负面的态度是实现愿望的阻碍,只有清除了这一阻碍,“心想”与“事成”之间才能一路畅通。

读后感的作文 篇5

因为科学,我们人类才可以生存,比如说:电灯、电视、冰箱……它们都是经过科学家发明的。在《中国孩子最想知道的100个迷》中,为我们儿童写了全部好奇的事件,比如有宇宙、地球、科学、生物、海洋、生命、自然、文化艺术、历史等领域,包罗万象,并融合了研究成果,给孩子一个满意的答案以及严谨、科学和一丝不苟的启迪。文字虽少,但非常容易理解。它告诉我们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它让我们对科学充满无限热爱,它让我们看了之后就觉得心潮澎湃、恍然大悟。我读了之后很受启发。

《中国孩子最想知道的100个迷》这本书每个迷都有相应的图片,每个图片又是那么的形象逼真—珍贵的生物,神奇的水底世界。科学家用电脑做的示意图,让我们身临其境,让那些抽象的文字变得栩栩如生。我们通过图片看到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千奇百怪的动物,浩瀚无边的宇宙,鲜为人知的历史和惊险无比的探险。激起了我们对科学的热爱。 《中国孩子最想知道的100个迷》中写了每个迷 的所有可能性,让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兴趣,激发了我们热爱科学,努力探索,将来解开一个个迷题。 最吸引眼球的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如:揭开中国神农架神秘面纱,诡秘的幽灵岛。哈哈!多有意思啊!让人一看就很好奇,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回事,让我们勇于去探索。

《中国孩子最想知道的100个迷》这本书告诉我,世界是多么的精彩,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长大为祖国的科学事业添砖加瓦。

读后感的作文 篇6

这是一个乡村男孩与一个城市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孤单寂寞的她认识了一个同样沉默寡言而且不会说话的乡村男孩青铜。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贫穷但善良的青铜家认领了她,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相称的朋友。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费尽了心思,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也买了;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时不去别人家“借灯光”,青铜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为了葵花报幕时的美丽,心灵手巧的青铜做了一串闪亮的冰项链;为了让葵花看马戏是有个好位置,青铜一声不响地顶着葵花站了一个晚上。

不仅是青铜,葵花也为这个家、为青铜付出了许多许多:学校组织的拍照活动她没参加,为了给自己贫困的家庭省钱;每天放学和哥哥一起去采芦苇,为了能多编些芦花鞋去卖;自己一个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捡银杏、考试故意考差,为了赚钱、省钱给奶奶看病;用各种办法教她的哑巴哥哥写字,为了让哥哥在别人面前自信起来、抬起头来。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一家齐心协力,艰难、困苦而又快乐地生活着。

葵花12岁那年,命运将她召回了原先居住的城市,这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了。然而,在葵花走后的那一天,青铜望着那片它和葵花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遇见的河流,用生平最大的力气,从心底高声喊出了一个名字——“葵—花—!!”着强而有力的喊声震撼了每一个读者的灵魂

这本书表现了孩子、朋友之间的友谊,家人之间的亲情和人与人之间的爱,还反映了乡村孩子童年的苦难生活,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间真情,这种真情无不湿润着每一位读者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读后感的作文 篇7

在假期中,我读了《老子》一书,谈不上什么理解,只能说是一些感想、体悟。《老子》虽然并不是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章,但是里面仍然有很多关于教育的思想。它意蕴深远,让人思考,常读常新。

将老子的思想转换到教育中来,就是自然教育的思想。老子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这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异曲同工。按照老子的理解,教育就应顺其自然,而但是过分强调主观意愿。教师的权威就应不被儿童感知到,这才是最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都要处于谦虚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尊重自然之道。这些思想,在我们这个年代就应进行批判性继承。

在我们的教学上,如果孩子在课堂上走神,当然能够直接批评:某某,注意听讲!老实胆小的可能吓一跳,赶快坐好,但过一阵可能又故态复萌;有逆反心理的可能就会脸色不善,甚至嘴里咕噜咕噜地嘟囔,虽然老师是好意,但传递到学生心里却成了恶念,课堂的气氛就有了火药味。有时课堂上学生竟然和老师顶嘴,僵持起来大家都下不了台。学生肯定是不对的,但如果老师曲则全,表扬旁边的同学来提醒走神的人,或者请走神者回答一个问题,旁敲侧击地暗示一下,同样是批评提醒,转一个弯,大家心平气和,彼此相安无事,这样岂不是更好?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所以看问题要辩证地看待。正所谓福祸相依,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就应抱着一种平常心,顺其自然。更进一步来讲,要将生活中的每一次遭遇都看成生命成长的历程,将遭遇中的精神、能量转化为自身生命的体验中来。对待生活,要有好的心态,不要过分关注荣辱得失。这样的话,才能做到透过无为到达有为,透过不争而没有人与之争。

低头静想,学生要照我的思路去回答,依我的指挥棒去质疑解难。他们还会体会到求知的快乐吗?

读后感的作文 篇8

幸福是什么?大概一百个人,有着一百种不同的理解。有时,享受是一种幸福;有时奉献是一种幸福;有时,经受灾难也是一种幸福……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感恩也是一种享之不尽的幸福呢?

无意间,我翻到了《母女情》这样一篇文章:一个女孩她的出生没有给任何人带来一丝的欢悦 ,更多的是痛苦和艰熬,小小的她,夺去了母亲年轻的生命。这人可怜的孩子在没有母爱的屋檐下度过了八个春秋。九岁那年一个女人的到来,又在她幼小的心灵上重重一击。面对这个她毫无了解的继母,她能做的只有冷漠,继母并不在意,她真的很关心小女孩。世间没有消融不化的冰雪,日久见真情,女孩终于接受了她。这一故事给了我很多启示。

爱是平等的,同时又是自私的。爱是有限的,爱——一种无形的语言。表达爱有多种方式,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感恩。

母亲为了我们任劳任怨,费尽心机。在母亲下班归来,为她倒一杯凉茶解渴;在母亲空闲时,多陪陪母亲,带母亲去散散步,谈谈心,在母亲烦燥不安时,多安慰安慰她,哄哄她……

“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这首歌我们依稀耳闻。母亲唠叨,母亲烦,在此之余,殊不知,千金难得的母爱之水又被你贪婪地汲取了一口。

我们已长大成人,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母亲就好像冬日里的一把火,那柔光四溢的阳光。把甜美的乳汁无私地撒向大地,撒给她可爱的儿女们。所以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慈祥的爱和可亲可敬的母亲大人,愿她们健康长寿。

母亲的笑依稀耳闻,那是春天怒放的花蕾,温暖着我冰冷的心,母亲的话是甘甜的溪水,流淌在我心……

母爱,是我们灰心丧气时,一缕缕灿烂的阳光。照亮心房;母爱是我们心灵空虚时,一滴滴甘甜的雨露,滋润心田。落叶归根,乌鸦反哺,感恩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用心报答,真情实意母亲就知足了。

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感恩就是幸福。

读后感的作文 篇9

年末夜读,寒气环绕,安坐于书桌前,敲打着键盘。

关注李政涛教授缘于火车校长推荐的一篇关于小组合作探究的文章,近来又品读李教授的著作《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和《教育常识》,收获颇丰。

教育之所以重要,无非是因为它与每个人的人生同在。作为教师,思考今日教育的起点,不再是我们要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而是我要给学生什么样的人生。不同的教育,造就不同的人生:有的教育让人获得自由和解放,从而拥有自由创造的人生,有的教育则使人受到束缚和压制,度过的是充满枷锁的一生;有的教育赋予人生以尊严和价值,有的教育则会降低人生的层次降落到动物和工具的层次。

教育是他人和自我的生命能量彼此转化生成的过程。面向他人的教育,指向他人,致力于有计划、有目的地影响和改变他人的生命,因此可称为他向教育。教育的全部神圣和庄严均来源于此这是一项改变他人、提升他人生命境界的事业。面向自我的教育,以自我为教育对象,目的在于自我的完善与发展。我向教育,其实就是自我教育,它追求的是自我的不断更新再生。教育的过程,是在他向教育与我向教育之间穿梭或穿越的过程,更是二者之间双向转化的过程。

叶澜教授最早提出生命自觉。生命兼有自然、社会和精神等多重属性,是充满活力的不断生长变化的有机体。自觉是人的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基本取向,它强调人的生命发展主要是内在动力主导和自主推进的结果,而非缘于外力的促进。在给予学生丰富、博大、优雅、有品位、自主、自觉和强健有力的精神生活之前,自己先要有同样甚至更高品质的精神生活,使自我在具有自主、自觉的态度和意识的基础上,拥有丰沛的情感生活。

教师宇宙的发现和重建,不能仰赖他人,只能寄希望于自身。作为一个教师,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潜势又在哪里?应如何规划职业生涯?

卢梭指出:人生而自由,但无所不在枷锁之中。欲打破缠绕身心的诸多枷锁,不能一味指望他人,自身拥有足够的打破枷锁、赢得解放的力量,或许是根本的出路。

教育始终是为了生命。教育实践是以生命的成长和发展为指向与目标的实践活动,它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把所有的资源都转化为促进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力量。理想的教育之美认定:教育之美,是成长之美,没在真实、健康、主动地成长。无需教师的存在和教育的力量,人依然会成长,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学生确立成长的标杆,营造适合成长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生命自觉,让学生的生命自己活、自主成长。

教师是一切可能性背后的驱动力。北京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李志欣校长,在他的最新力作《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一书中详细地阐明了如何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家长合作、处理同事关系等诸多问题的路径。教师处理好了与他人、与环境、与自我的关系,从而突破成长瓶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的本质一定是静默的,而不是喧嚣的,因为人的成长,是内在的成长,其过程必然是安静且朴素的,而不是招摇和华丽的。真正的教育生活,是需要师生共同体验静默、思索静默、实践静默的生活。教师的静默,首先是一种态度和耐心,表现为对生命花期到来的安然静待,不催促,不张扬,更不威胁、恐吓;教师的静默,也展现为不急于抢在学生前面提问、质疑,避免匆忙间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他会主动从课堂的中心退隐,转而把学生推上教学舞台的中心,他只是在静默中观察、点播和微笑……这样的教师,是既有静默之心,也有静默之能的教师。

能否成为最美的教育者,取决于教育者对待生命和人性的态度。最美的教育者,是能呵护人性,尊重人性,并善于挖掘、转化人性的教育者,是对人的生命具有悲悯、仁慈和爱人的教育者。

谁如果不曾经历漫漫长夜的寂寞煎熬,不曾深深浸润于孤苦无依的境地,谁就难以走向真正的成熟。这里的成熟,不是为人处世的圆滑老道和虚与委蛇,而是在一无所有中仍然拥有自生长的能力,能够始终保持内在精神力量的自给自足。这样的成熟并不易获得,人们习惯于依凭各种标签或标记,如身份、职务、荣誉、地位和财富等,来展示自己的强大;习惯于制造各种喧闹和骚动,通过夸张的舞姿和嘶吼,以博取关注;更习惯于朝向外在于己的世界,在追逐式的快跑和趋附中,忘记了本己的自我世界。

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质或根底,在于自我精神力量的生长。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归根结底是人格影响力。人格不是抽象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人格的具体体现。是否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也是教师人格的一部分。学习是为了丰厚教师的积累。教师需要有三大积累:阅读积累、实践积累、写作积累。能否实现积累,取决于有无阅读和写作习惯,即学习自觉。

叶澜教授称自己为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她认定教育是一个需要理想打底和理想先行的事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再见,我的20xx。一个岗位,就是一个平台,在未来的教育时光里,放下旧我,走向新我,期盼灿烂如花。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