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读后感 > 《漂流》读后感

《漂流》读后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1W 次

闹够了没有,有多少人重复的听着这首歌!我得到的都是侥幸,我失去的却是整个人生。我只是需要一个永远也不放弃我的人。我只是个爱痴人说梦的孩子,带着稚气的嗓音对于脏话出口成章。

《漂流》读后感

《漂流》读后感(一):海的味道,你知道?

作为生在东北内陆地区,成长在广阔无垠黑土地的我而言,对于大海的概念是从何时起来的,具体已经没有办法说的清了,略微的记得在小学的某一年里一篇语文课文中的一段话是这样说的:“你可知道海地世界是什么样的吗?”大概如此吧,我总是清楚的记得当时每一个同学都略带紧张的表情和老师并不太满意的若干个回答,那就是我第一次对大海模凌两可,没有喜爱的第一次交锋,且已握手言和而终。第二次的生命的“接触”是因为大海的物博丰富,远在他乡的亲人省亲带来的干海货让我大快朵颐,也让我头一次知道海的味道咸咸的,但却是我喜欢的,可以承受的,或者口水流在心底的喜欢的,海是什么样子可以制作出如此的美味?我在心底疑问,却也给大海冠上了我是吃货,我喜欢大海的帽子,没有见过的大海,我却在心底告诉自己我爱上了它,一时间单相思的感觉自然生成!和大海的亲密接触是2003年我还不足20的年纪,背负着梦想和些许的满足,离开了家乡来到了有海有山的城市,只是海更常见些,而山变得悠远了。

记得在那个飘雨的日子来到这个海滨城市的时候,对烟雨蒙蒙的状态说不上爱,也说不上不喜欢,也许是离家的心又一次悸动了,我甚至有了在此离开的想法,虽然最后勇气欠缺那么一点点,生命也就得以在此展开,我却没有儿时那般的心,一见钟情于海,一见钟情于其他。

在那个城市生活了4年的光阴,甚至可以用有限的次数来统计我在那里看海的过程,曾记得宿舍长大人说过,有烦心的事情到海边走一走,烦心事也就没了,飞了!我是烦心事太少吗?还是自己大大咧咧的不知道什么叫做烦心?有限的次数只是说明了我们的交集是多么的少,又多么的不合,也许这可以在毕业分手后的联络里找到些许的影子,你在线,却对我隐身,我在线,却对你无言,也许这就是时间积累,命运的安排吧,不想改变,或是没有做出积极努力的我们,一如既往的过着自己的生活,让所有的事情变得一如以往,不曾改变!话不由衷,不自觉的说到了很多,想到了很多,因为海我结实了很多朋友,也在生命的长度里很快便失去了他们,也许是我的胸怀不够宽广,亦或是生活的复杂不比大海之上的躁动异常少,我们学着应对生活带来的一切,渐渐的忘却了身后的那片海吧!

由著名导演李安作序的《漂流:我一个人海上漂流的76天》对作者也好,对深厚的情谊里散发出的敬重也罢,都在简短的文字中向我们诉说着一个男人坚挺的脊梁和身心内中比钢铁还要坚硬的意志,也许正如书中所言,不经历过,总觉得自己会很脆弱,甚至是懦弱不堪,但事实上却是潜伏在小角落里的坚强,可以一次性突然的迸发,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包括我在内!

如果命运交付我一次单人的旅程在那浩淼不见边际的大海之上,我会做如何的反应,又会有怎样的结局?我想不说不想不读的话,我会坚定的认为是一个终结的答案,不会有突兀的其他抉择,命运还未告知我生命该如何,我已经将自己的人生打入了死牢,而不得托生,也许这就是小阴暗,小懦弱的人生,在生命里隐隐作祟吧,面对黑夜我已有的是不够坚强的勇敢,面对海的夜我已完全没有了抵抗的能力,而他又是如何的坚强,努力的存活?书中作者的航海日记可以将每一天的努力和挣扎都活生生甚至带有鲜血的味道的展示而来,有点焦躁,有些狰狞,有些抓狂,所有的反应好像都在告诉我这就是人生,向上的人生,没有办法放弃的人生,经历岁月,遗忘时光,也许人才能够成长!

也许你不相信,甚至于我自己而言也十分的好奇,一时之间对于海我似乎又有了爱恋的心思,只是在这一刻,在这一秒,时间和空间都做了转换,我的人生也有了更确定的方向,向前走,向上走,海的味道,我知道!

《漂流》读后感(二):活着比死亡更容易

活着比死亡更容易

《漂流,我一个人海上的76天》是作者史蒂芬卡拉汉真实的经历,也是李安拍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时最重要的工具书。编辑推荐语是:没有这本书,李安拍不成《少年Pi的奇幻漂流》;没有这本书,人类无法如此理解海洋;没有这本书,一个人永远不知道自己潜能的极限。而我看完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作者说:活着比死亡更容易,所以他一直坚持着直到获救。

作者热爱航海,原本打算乘着自己制作的帆船“独行号”,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到加勒比海,但是没想到一场暴风雨摧毁了“独行号”,作者只得乘着救生筏开始了漫长的海上漂流生活。作者航海经验丰富,在面对巨大变故的情况下,依然冷静地从独行号抢救回一些生活物资,然后分析目前的处境,并统计现有物资,然后想尽办法来获取水和食物。然而,在逃离独行号时,作者背部和臀部都受了伤,救生筏和睡袋都比较潮湿,甚至积累了许多盐分,以至于作者的伤势变得更加严重,身体也变得更加虚弱,捕捉鱼类也变得更困难。食物和水越来越少,作者必须每天限制进水量,还要撑着虚弱的身子去捕鱼。救生筏上的两个蒸馏器只有一个能用,还必须时刻注意着不让海水浸入,所以也很费劲。雪上加霜的是,经常会有鱼类尤其是鲨鱼来攻击救生筏,作者更需打起十万分精神来赶走鲨鱼。面临各种困境,作者开始思考,或者说是人神交战,他开始回想过去,幻想未来,想象自己获救时要怎样大吃大喝,如何与家人享受天伦之乐,珍惜时光。最要紧的是,淡水与食物的匮乏,让他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保持冷静的头脑,去想如何才能活下去。与此同时,救生筏下“鬼头刀”(一种鱼类)的紧追不舍,也让作者在与它们斗争时产生一种主人与宠物相依为伴的情感。

作者在海上漂流了76天,孤独、饥饿、伤痛一直折磨着他,可他从没想过自杀,他说活着比死亡容易,所以他凭借惊人的毅力活下来了。而且在获救之后,他还要继续自己的航海之旅,大海的神秘与自由,让他甚为着迷,让他停不下追求自由的脚步

我不知道常人面对困境会怎样,但是作者的理性与坚持深深打动了我。我们有时在面对困难时总想着逃避,那只能说这种困难还不是绝境。如果把你丢在大海上,你不坚持,你不面对,你就会死。而你能做的选择就是生,或死。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呢?

《漂流》读后感(三):航海日记

我的家就在海边,大海陪伴了我的成长,我在海风中呼吸,在海浪中游戏,在沙滩上享受阳光。大海能带我宁静,能宣泄我的情感,看着海浪起伏,听着涛声回荡,能让我抛开一切的烦恼,也能让我躁动的心情,随着波涛慢慢的变得有规律,逐渐平和下来。大海给我带来的神秘和向往,是文字无法表达的。从小就喜欢看航海的电影,看着船长的舵轮,船长的舱室,还有那本厚厚的、泛黄的航海日记。最深的印象大多是船长在日记上记录下每天的经历,留给自己,也留给后人。史蒂芬•卡拉汉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在航海日记的基础上修饰过的出版物,很值得一读。史蒂芬•卡拉汉的非凡经历,可以说是传奇色彩极为浓重,向往自由,崇尚挑战,酷爱极限运动,坚韧的毅力,勇敢的心,带给我极大的鼓舞。航海者都会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出海远行,盼望一个顺利的行程,然后大海却是变幻莫测的。面对迷雾中的大海,礁石礁岛如同沉寂的猛兽,时刻要保持警惕,看到了航标灯塔,最后绕过狭窄的海湾到达真正的港湾。从这里面,我读到了胆大心细。中途休整的城市、岛屿,作者带我们领略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饮食文化,是紧张中一种松懈,调整了紧绷的神经,享受片刻的喧嚣,置身人流当中,少了那份航行的枯燥、孤独,觉得生命是美好的,珍惜在人类社会的时光,不要等到身处绝地才绝望的回望,那时悔之也晚矣。海上最常见就是风,海风摇荡着船只,船只随着波涛摇荡,船内的物品也在随之滑动,人紧紧的抓着绳索、栏杆,奋力的抵抗着,不免脱落者被冲进海中丧生。海浪的拍击声,暴风的怒嚎声,船内供电设施的忽明忽暗,四溅的电火花,冲击着人的神经,磨灭着人的意志,也激发了人的求胜欲望,激发了人的创造力。那一刻感受到的是痛苦、悔恨、恐惧、忧虑、绝望,还有希望。经历了这些苦难,留下的只有坚毅。自己的经历写成了这本书,供我们阅读,感谢史蒂芬•卡拉汉,感谢你的勇敢,感谢你的坚毅,感谢你的乐观,积极的面对苦难,迎来那灯塔的希望之光,迎来暴风过后的风平浪静。

《漂流》读后感(四):流浪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

秋风起,天仍热。周末无事,读了一本《漂流:我一个人在海上的76天》,《少年PI的奇幻漂流》给我的印象还没淡去,这本拍摄时最主要的参考工具书,让我看到了更多并不奇幻的现实,或者说传奇,更或是流浪的真实。

记得从三年级起,我便开始为枯燥的上学而烦恼,拿起书,等着老师说“翻开第N页”的心情,实在是和课文一样千篇一律的懒洋洋。那时候我的午梦,是出去流浪,我随身要带着一盒火柴、一把刀、一件雨衣、一个弹弓和一些药丸……(随身物品随时在午梦中变换,不确定),我在田野里偷玉米烤着吃,在山洞中烤兔子,在大河中撑木筏捞鱼烤鱼干(请原谅那时候武侠片看多了,加上自己又馋),到山上到海上过一个人无拘无束不用写作业不用被管束的日子。当然,这个梦没实现,也许正因如此,《鲁滨逊漂流记》分外吸引我,鲁滨逊的流浪,他成功建立起一个王国,在孤岛上拥有自己的葡萄园、养殖场、麦地、船和奴隶星期五,让我心中一直留有一股流浪的情结——直到今天合上《漂流》这本书。

史蒂芬.卡拉汉,这位因为船失事而在海上漂流长达76天的传奇航海家,借杂货店主老威勒比的话:“我们当年也享受海上的生活……但主要为了生计……这不好笑,年轻人,我告诉你这不好笑。”道出人,迎头找风险的情况的可笑和危险,事实上,后来的事情也的确很够卡拉汉喝几壶了——尽管他是参加航海锦标赛——因为,真正的危险,是随时要吞啮一个人的生命,就在瞬间就能完成。

但是,人最可敬的地方,应该说是遇到危情后的态度,一种积极面对和顽强,一种沉着和智慧。卡拉汉在海上频频遇上绝境,是的,山穷水尽的绝境:在茫茫大海中断水断粮、鲨鱼、身上的烂疮,可以撕开一切的狂风,于一切绝望搏斗,在其最顽强的家人都放弃了希望的时候,最终,他被渔船捞出了苦难,成就了震惊半个地球的一场漂流,他是那一年的英雄。

但我还想说,流浪,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事情,它属于智慧、拥有经验和意志坚定的那些人,我们所赞叹的,其实是他们所经历的苦难,而如果一个人被推到苦难面前的时候,他(她)用什么迎接那一切未知?

《漂流》读后感(五):旅行+探险+极限+励志+感人的图书!

热爱航海的史帝芬•卡拉汉,原本打算乘着自己亲手打造的帆船《独行号》,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到加勒比海。没想到,一场暴风雨,摧毁了他的船。身陷茫茫大海,漂流76天之后,卡拉汉奇迹式地获救,也写下人类挑战海洋的新纪录。

最重要的是:他怎么办到的?明明是必死无疑的绝境,他是如何把命 运赢回自己手中的? 书中详实记录了他从出航到遇难、绝望求生直至获救的航海过程。恐惧、绝望、勇气、自我探索的心灵风景,一定深深吸引许多不航海的读者。

挑战,能够带来成长;也带来了危机,危机考验着我们,同时也为我们带来最大的转机。作者运用自己的经验,与读者分享大海给予的正向能量——我们应该如何勇敢地活着!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