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 > 读后感 > 语文组教师参加市青年语文教师学员班有感范文

语文组教师参加市青年语文教师学员班有感范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7W 次

2月19日,我组z、z及z三位教师前往市教研室,参加z市中学语文青年教师学员班的首次学习。此次学习以两次讲座为主,却是在众位学员的心中激起了一番涟漪: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啊,短短的几个小时,却直面、有效地指出了青年教师在从教途中所要思考、探究和学习的内容,从而获得了不同以往的全新感悟。

语文组教师参加市青年语文教师学员班有感范文

讲座一是海曙区教研室的陈菊飞老师的《文本解读和拓展》。陈老师深切而全面地和众学员探讨了关于文本的“解读”和“拓展”这两个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文本解读方面,陈老师笑谈:“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他必须依然是哈姆雷特,而不能变成哈利波特”,形象贴切,令人深思。她主要介绍了三种解读理论:

1、以理解性阅读为旨归的“作者中心论”,即作者是作品文本意义的创造者和赋予者。2、以“多元解读”为倾向的“文本中心论”,即认为作品一旦具有了某种物质形式,便脱离了作者而独立,由文本自身呈现,与作者意图无关。3、以创造性阅读为终极目标的“读者中心论”,即认为创作不是作者的个人行为,读者参与阅读,也是一种创作。

在具体介绍这三种解读理论时,陈老师还结合实际案例让学员们更容易理解和思考探究。如对《近试上张水部》这首诗的主题解读、郭初阳对《珍珠鸟》的多元解读以及对《杨修之死》中杨修真正死因的深入探讨等,结合文本,深入分析,以实例启发引导学员们如何进行准确而有效地解读文本。这无疑给众位渴切进行“文本细读”却又苦于无处着手的学员们送来了一股温暖的`春风,一下子教心中充满了光亮。

在文本拓展方面,陈老师强调:尊重语文是拓展的前提,不能将变“语”姓改为“综”;立足文本是拓展的基点,不能颠倒与文本的关系,要注意多元解读的底线,同时少些功利色彩;而尊重学生则是拓展的重点。绝不能在学生已经接受某个学习内容,已有了审美立场的时候突然予以全盘否定,给学生以打击。

最后,陈老师呼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一份温度”,并希望学员们在五年这教师的奠基时间内能够充满激情地站在教学和研究的第一线,坚信“一路往前走,幸福会一直跟在你的背后”。

讲座二为江东区教研室的刘飞耀老师的《在教学科研的舞台上绽放》。不同于陈老师较为理性的剖析对文本的解读和拓展,刘老师的讲座则是充满了感性和留白,既展示了科研写作的面貌,又抓住了青年教师“欲语还休”的心理,令大家对其充满了无穷的遐思和期待

刘老师首先以两种视角入手展现目前科研界的现状:“论文危机”的教师视角——“三不一无”,即不屑写、不愿写、不会写及无时间写;“论文危机”的专家视角——不得不说的尴尬。直面坦白了如今科研写作所面临的危机,呼吁众学员进行发自内心求知的个性化探究而非某些功利化写作。

然后以其自身经历为蓝本,和学员们分享他进行科研写作的“三次历程”。这三次历程凝练为三句话,深邃、感性。其一,我写,我表达,我存在,为真实写作阶段。即将自己在教学的各个方面所看到、听到、想到的真实地记录下来,日积月累,终有所悟。其二,通过写作变得强大。即在不断地写作中增强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写作能力。其三,我喜欢,我写,我存在,为自觉写作阶段。在历经前两阶段之后自然而然爱上了写作,就会对一些问题发自内心地想要去表达想法,有写的冲动。

之后,刘老师指引了学员们进行科研写作的四条途径——会读、细察、善比、多思。所谓“阅读改变人生”,“会读”是进行科研写作的基础。读教材、读课标、读试卷是刘老师列的三项内容,从中都可以读出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就是“细察”。能够做到及时从作业中发现、从课堂中感悟、从谈话中倾听,那么一定就能够写出东西来。“善比”同样重要,惟有比较,才有更高的收获。同自己比,与同行比,和资源比,在不断的比较中充实提高。而“多思”更是势在必行,前思、反思、当下思。无论哪种思考,都会促进自身教学素养和科研写作能力的提升。

最后,刘老师期待众学员能够在科研写作的浩瀚海洋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夜扁舟。

总之,此次学习活动,切切实实带给青年教师以丰富的启迪。理论结合实际,理性兼之感性,让人在蓦然回首的刹那体悟到“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欢欣。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