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人生哲理 > 藏在角落里与大放异彩,怎样算成功?

藏在角落里与大放异彩,怎样算成功?

推荐人:戴娅玲 来源: 阅读: 2.01W 次

小学生尤逸轩在作文《藏在角落里的我》写道:“人家还没有绽放出才华呢,就被选为‘没用的人’。”,文章的结尾更是一股清流:“也许, 我并不需要考哈佛北大,只要快乐就好。并不是每个人都不能呆在角落里,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让我不禁想问:藏在角落里与大放异彩,哪个算成功?似乎在问成功的标准和人生的价值方向是什么?成功的标准由谁划分?从小在父母的嘴里就总有一个“别人的孩子”,仿佛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仿佛我们永远比他们差。

藏在角落里与大放异彩,怎样算成功?

有段时间流行一句话,叫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我私以为,真正限制我们想象力的,恐怕是过于功利的价值观。当所有的人事物都仅凭有用无用来判断,生活也就变成了生存,毫无想象可言。“清华第一段子手”毕啸天最怕别人问他,整天研究这些乱七八糟的有什么用?“我同样害怕我在生活中变成一个要求别人去做有用事情的人。我觉得本来一个单纯好玩的事,在你要求他变得有用的时候,那一个瞬间,它就不好玩了。”有用无用的界限由谁划分?既然成功的解释权不在我们手里,那就用“人家还没有绽放出才华呢,就被选为没用的人”一种类似撒娇抱怨的方式躺在地上,谁也不争。好在有毕啸天和尤逸轩这样的人存在,在别人看来,他们做着无用的事,却活的有趣精彩,并以一已之力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无用之用的大智慧。古往今来,同样的还有归隐田园的陶渊明,醉入江湖的李白,甚至还有被当做“汉奸”的周作人,他们以中庸之道来看待世间的功利。曾经的他们所做之事同样是无用之事,而今看来却不乏大智慧。

尤逸轩的文章对当下的教育无疑是有所启发的。作为教育者,如果总是想像学生应该怎么样,用是否成功划分学生有无用,这将是教育上的最大障碍,老师和学生之间将永远隔着一面墙。学生会发现老师是有目的的,不纯粹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没有百分之百地把自己交给他们,自然学生就不愿意接受老师。其实这是个目的与成果的矛盾关系。目的是好的,但是空的。如果有了目的故意去做什么,是没有效果的。这很奇怪,想影响别人,反而影响不到,因为他们会感觉到这是为了影响他们,他们才不接受。“不用思考”讲的是一种纯粹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思考不好要反对思考,也不是走向虚无,思考可以助我们警觉,但要完成就要放下这目的的执念,纯粹一些,它会自己发生。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作为青春期的我们是通过行动得到感受,从感受中才慢慢反思,反思又再指导行动的,所以光说“角落里的花一样芳香”是没用的,让教育者带领受教育者一起进入,共同完成那个“强大的人不是征服什么,而是能承受什么”的故事,感受会像淋雨一样浸透我们,在未来的人生里缓缓滋养。

除了对个人的人生思考、教育行业的启发外,对普通与成功的标准问题的重视和反思在社会发展层面同样重要。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传统的家族、集体观念削弱,新的联系又没有建立起来,空虚只会导致消费和破坏,只有当人们能感受带创建自己世界的满足,不会与别人去比较,不去将价值比出个“角落”与“大”的高下之分,不被所谓的成功框住,不因为外界的压力感到被抛弃,这才是真正的归属。尊重并关心个体的选择,不用框架隔离人们,才能打造一个共治共建共享的美好社会。纪律可以带来秩序,但却是被动的,只有一个人归属于一件事、一群人、一个社会,才会有人同和发自内心去照顾他们的愿望。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