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人生哲理 > 穷独达兼

穷独达兼

推荐人:静思默耕 来源: 阅读: 1.78W 次

孟子论及个人与社会、出仕与蜗居时说:“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儒家“穷独达兼”的人生哲学,深深影响了封建社会的广大成员,成为一种普遍的人格心理和文化心态。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中淹《岳阳楼记》)就体现了“穷独达兼”的哲理。

穷独达兼

体悟儒家“穷独达兼”的人生哲学,可以发现,如果剔除其封建内容,对我们陶冶情操和完善人格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为,它体现了既要洁身自好、完善自我又要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从现实生活来看,恰恰就是在这点上,一些人难于把两者处理好。或重此轻彼、或顾彼失此;更有甚者,既不“穷独”又不“达兼”,可谓“为了私欲故,二者皆可抛。”也因为如此,致使有些人在人生道路上陷入困惑,有的人踏上歧途,个别人跌入深渊。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借鉴“穷独达兼”人生哲学的积极之处,对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准具有促进作用。

何谓“穷”、何谓“达”?儒家的标准,就是看你是否在社会上取得一官半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个链条中,修身是起点,平天下才是最终目标,中国封建社会的大环境,决定了社会成员尤其是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和判断。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制度和时代背景不同了,对“穷”“达”的理解和判断当然随之而异,看一个人“穷”“达”与否,不能仅看是否从政做官。其实,一个人“达”的领域是十分广阔的:或从政、或从商、或从工、或从农、或从文、或从军……只要是在有益于人民、社会的工作上做出了优异成绩,作出了突出贡献,实可谓“达”矣。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达”起来。但是,一个人刚踏上社会就“达”恐怕不大现实。无论时间长短与否,都有个“穷”的过程。那么,在“达”之前,就要注意“独善”。也就是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注重自己的人格追求,包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业务技术本领,力求达到懂经济、知法律、晓历史等,提高文化业务素质。没有“穷独”过程,就谈不上“达兼”。可是,有些人总想不经“穷独”、速成“达兼”,个别人甚至为之不择手段,如为政治上的“达”,行贿买官、浮夸虚报;为经济上的“达”骗税偷税、贩黄贩毒。

一个人能够“穷独”,在好的环境下,抓住机遇、努力奋斗,事业就能成功。“达”起来了,不仅要“独善其身”,更要“兼济天下”。如成了领导干部要为人民全心全意服务,成了厂长经理要为国家增加物质财富,成了作家学者要为社会生产健康作品,成了大款富翁要为扶贫提供经济资助,等等。“达”的内容不同,兼济天下“的方式也不同。不管怎样,都要有”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有些人”达“则不”兼济天下“,极少数人甚至还”兼损天下“,陈希同、王宝森即是典型。”达“了,而他们的行为是”兼济天下“吗?否!连”独善其身“都没做到。

在人们的一生中,由于种种因素,很可能一生都”穷“,过得平平常常;很可能一生都”达“,干得轰轰烈烈;很可能时”穷“时”达“,活得起起伏伏。不管怎样,记住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并一生付诸于行动,是难能可贵的。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