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友情文章 > 友情变迁

友情变迁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06W 次

当我们独自一人时,孤独自然地侵袭而来,当我们身处人群时,一种格格不入的隔离感有时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甚至更加强烈。

友情变迁

人类是群居动物,社交性融入我们的血液。因着对孤独的敏感,害怕孤独便不可避免。一开始我们赤条条孤身一人来到这个世界,便预示了生命的独特。这种孤独不仅来自个人,同样来自群体。当我们逐渐了解到世界上有无数与我们相似的个体时,我们同时也意识到彼此之间是如此的不同。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个体,我们可以非常相似,但绝不会相同,这一点在精神层面更是如此。这就注定了我们思想中的一部分总会无人问津,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总会出现为人不知,甚至被人误解的时刻。当个体特殊的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孤独感便油然而生。由此看来,孤独感不仅仅是外界因素营造出的一种氛围,而是由我们内心深处天生带来的一种类似于基因的东西

人对自我内心孤独感的审视是从与他人相处过程中逐渐开始的,或者说是从一些社交性行为中获悉的,它在任何一段关系中都有踪迹可寻。不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在漫长的生命里,亲情和爱情终究是稀少而可贵的。我们能朝夕可见并且经常与之打交道的,无论亲近与否,都叫做朋友。

在幼儿的世界里,朋友是个令人无比神往的词:他们与你同行,与你分享快乐,帮你解决困难,在一个个游戏中你们共患难享真情——至少书本和电视是这样告诉我的。这让“朋友”这个名词变得像一个令人愉悦的褒义形容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词开始变得复杂起来。我们开始无意识地将朋友分成几个等级,形成一个个形状各异的圈层:关系十分要好的是好友,经常玩乐约饭的是高级饭友,能聊得来的是普通朋友,见面点头招呼的是熟人……

这么说或许太极端,但从某一层面来说,“朋友”这个词确是呈现出“贬值”的趋向。

成人的世界里,每个人对朋友都有不同的需求。有的人从他们身上寻求共性,有的人将他们当做情感的依托。千百年来,由于人性,社群和地位的不同,加之赤诚与真心的缺失,我们难以找到真正温暖的情谊和贴己的挚友。

幼时友谊的纯洁十分令人羡慕。孩子们心无杂质,单纯地凭借喜好选择朋友,相聚的目的便是嬉乐,因此能够在一段关系中获得最大的愉悦;到了青春期,随着群体感的加强,我们急于在一个新的群体中寻求到自己的位置以增加安全感,于是掩饰和伪装的手段便开始了。在动荡的时期,我们的价值观极易受外界影响,一切择友的标准和方式在一个个不同的状况下逐渐成型;等到心智成熟,进入到激流勇进的社会后,我们最终能够承受风云莫测,开始习惯所谓“成熟”的社交方式。但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种成熟的本质却是一种得过且过的自在。

由此可见,“友情”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社交关系,还关乎着我们探究自我,塑造人格的生命之重任,所以很是值得人尽其一生去研究。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