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短篇小说 > 墨守尘规2

墨守尘规2

推荐人:世子 来源: 阅读: 1.79W 次

论道

墨守尘规2

第二天我便把我所记述的“与墨对论”给师父看。

师父坐在实木茶几旁,身穿青灰色麻布学士服,黑白杂色错落有序的胡须在微风中飘絮,脸颊消瘦,但眉宇间却有洪涛。八尺九的身高,若有人从远处看,必然觉得是个老神仙在此静坐。

我觉得师门的壮大,其实师父也功不可没。毕竟外人是只能看到师父的,祖师爷可是名人当然不能随便见了。

然而,师父一身仙风道骨的味道,外人见了肯定觉得,墨子的徒弟都这么厉害了,那墨子岂不是更加厉害?这样无形中师门的神秘,就涨了无数个台阶。

师父说;这叫营销炒作。就是说原本有个挺厉害的东西,但怕人不知道就展开无形的吹嘘,这样别人才会觉得这东西,真的挺厉害的必然会争着来要。而当人接触到这挺厉害的东西,发现虽然厉害,但和想的还是有所差距。可是毕竟已经深入其中了,临阵脱逃又觉得可惜,所以他们为了充实着所谓的“挺厉害”,会继续帮你传销,而达到让自己成为厉害的人的目的。然而这所谓无形的吹嘘,就是这些人的炒作,并非你的宣传了。这样反而,就会有更多人相信你的东西真的挺厉害。

师父坐在茶几前,拿起我给他的竹简看了起来。师父看了很久,直到桌前的焚香燃烧殆尽时。师父才微微抬起头欣慰的瞄向我。

师父放下竹简,挥手让我重新点了串焚香摇了摇头:“巨子怎会和你论道呢?是你想多了罢。”

我:“但祖师讲的却很有道理。”

师父:“巨子讲的一直很有道理,因为他是巨子。而你想的也有道理,因为是你觉得巨子字字都是道理。所以你是想太多了。”

师父拿起竹杯,抹了下茶末继续说:“不过你现在已经到了道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了,至少你能看到道理,也不错了。”

师父说的道家,是现在所有门派的龙头老大。不仅是他的背景悠远,更是道家贩卖的是“道德”。而我们所有门派卖的是“文化”。这从根本境界上,就差人家一大截。也难怪道人家一直位居江湖龙头的位置。

你想啊,人可以没有文化但你不能没有道德,是吧!那想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道德?这就需要道德尺标了!老子西去函谷关时,就留下了道德经作为世间的道德标杆。

并且读书人更讲究德行,所以道教虽然在百家看起来不作为。可别人随便下山一个人,你就不得不供着。因为别人可以拿着道德的大棒子说;你这人没道德,而你这样不仅丢脸丢出国界,恐怕连饭碗都得一去起丢。

至于道家的三重境界;是指人生的三个时段,也是感悟的三个境界。

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并对这些规则有种信徒般的崇拜,最终在现实里处处碰壁,从而对现实与世界产生了怀疑。

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们在现实里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我们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

第三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在内了。

我虽知道三大境界的说道却难以明晓,也许是历练未深吧。但这样也经常会给我带来一些小小的骄傲,觉得自己当面对未来的困境时可能会比先人走的更顺畅看到更远吧。

毕竟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行走,登高望远不说也能言谨慎行吧!可惜上天对万物都是公平的,他的公平表现,在,不管你懂得何种道理,也不管你有怎样的背景,你都会在成长中磕磕碰碰。在成长中明悟。所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不堪的往事。

师父并非觉得我说的不对,也没有做出对我的评价。而是继续享受他悠闲的下午茶时间。

屋内阳光充足,并未有华贵的摆设。窗边摆放着满满的竹简,窗沿雕刻的并非龙凤和鸣或是瑞兽等吉祥的符号,而是用紫檀雕刻着墨子求学的图喻,里屋唯有一张竹席。竹席是用凤尾竹丝成线,在墨门特殊的编扣手法,编扣楠竹的竹板。再用文火煮实竹子里的空隙。(凤尾竹丝的线坚韧富有弹性,而楠竹清香不腻并且防蚊虫叮咬)这样做出的竹席不仅耐用,还方便携带,不仅保留住竹子的清香还有防蚊虫的特效。

这种竹席在墨门也是供不应求,因为不仅材料简易效果突出,而且造价实惠。可惜产量并不高,所以价格的幅度也一直是追随着产量的波动。

这时的大厅唯有茶几、竹杯、我、师父了。

师父喜欢喝生茶,因为可以更深的感觉出茶叶生长的苦涩与其的回甘。而我喜欢喝外面铺子里的大碗茶,因为便宜解渴!

所以当师父煮完茶邀我喝的时候,我只能苦着脸像喝药似的把茶水灌下去。

师父皱着眉:“简直是牛嚼牡丹,白瞎了我的好茶!”

我:“是弟子未明悟,师父的茶道。又怎能感受师父的味道?”

师父不悦:“庄公的子非鱼是吗,那是当初庄公和惠公在湖边吃鱼的故事!”

我:“他们不是论鱼吗?”

师父摸着胡须,眯着双眼讪讪的说:“也对也不对,庄公的确与惠公辩论鱼,但也是为了吃鱼!他们那日在溪边野炊,只抓了一条鱼所以两个就开始辩论,谁吃这条鱼,而辩论的对象也是鱼。”

师父看出我兴头冒起来了,也就恰当的卖个关子问:“你觉得谁吃到鱼了?”

我:“我觉得是庄先生。”

师父笑了笑:“其实,当时庄公觉得鱼很快乐,在水里自由自在。而惠公觉得;子非鱼,孰知鱼之乐?庄公答;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公这时候就说了;我虽然不是你,但你也不是鱼。所以你也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公当时灵机一动说;从我们刚开始的话题来说,你问我,我怎么能知道鱼是快乐的?那时其实,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是快乐的,故此才有一问。最后庄公虽然获胜了,但他也没能吃到那条鱼,因为惠公一气之下把鱼扔回溪里,并告诉庄公既然鱼是快乐的那就让其快乐的回到水里吧!所以他们谁也没有吃到鱼。”

师父意味深长的说:“人们只看到事物的表面,是因为他们只是人而已。就连庄公辩论鱼的快乐,也是为了吃鱼。而没有想到自己是为了证明鱼是快乐的。鱼若是被任人鱼肉怎能是快乐的呢?所以人有时候为了表面的意义,却忘了自己所坚守的意义。这是因为意义的平衡给打破了,表面的意义比自己的意义更有意义了!”

我:“可是最终他们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这样岂不是没有表面的意义了?”

师父:“所以你才会看到论鱼,而不是吃鱼。因为去掉表面的意义人们才会觉得坚守的,更有意义。”

正当我参悟着论鱼和吃鱼道理时,门口穿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然后门口传来,敲三下顿一下再敲两下的声音。

(未完待续)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