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水井印象

水井印象

推荐人:山林之泉 来源: 阅读: 1.87W 次

人这一辈子,要经历无数的人和事。有许多犹如过眼的云烟,转瞬消失在记忆的长河里;有些则如河中的磐石,即便是岁月的剥蚀、时光的打磨,也不能抹去它原有的痕迹。在这无形的长河中,但凡留下的必定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时不时地会令你触景生情,勾起你无限的回忆

水井印象

前几日,楼下安装了自动饮水机。需要的人们投进硬币,便可接出一小桶纯净水,此景唤醒了我童年的记忆,让我想起了故乡的水井。

故乡地处鲁西南丘陵地带,石多土薄。水井是靠人工硬生生从满是砂砾和石头蛋的土层中挖凿出来的,因土质坚硬直立性强,井壁在没做任何修饰的情况下便呈现出光滑的红泥本色。丘陵地带的地下水富含多种矿物质,再经过致密红土的过滤,无疑是健康优质的饮用水。喝一口凉丝丝的余味有点甜,那感觉还真就像一广告所说的:“农夫山泉有点甜”,只不过,我觉得家乡的井水更清凉、更甘咧。

每天清晨,家庭的男劳力要做的第一项工作,便是挑起扁担勾上铁桶到井上去打水。随着人的走动铁桶有节奏地摆动,吱扭吱扭的响声唱响一路。土井的水面距井口有四米来高,要把水从井里取出来可是个力气活,需要技巧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家里的大人是绝不会让小孩子独自到这里来打水的;身体单薄的女性,力量小点的男生是用小号的水桶来打水;技术差点的要么是水桶漂在水面灌不进水,要么是把水桶丢在了井里。通常情况下,打水的人站在井口的一个角上,两脚分站两边上身向前稍顷并弯腰。把水桶放到井里接近水面时,提着井绳的手左右摆动,当水桶摆动的角度达到最大时,井绳向下一松,水桶的半个口已浸在水里。待水桶自然下沉灌满后,双手交替着向上提绳。在水桶接近井口时还要顺势向外荡一下,才能顺利地将水桶提到井台上。打水的过程虽说是充斥着多种变数,但对日日重复这一动作的人来讲,他们轻车熟路娴熟得很,不存在任何障碍。

井口是方形的,在井台的中央。井台由青石砌成,整个呈方形且高出地面一尺。这一尺高的井台其作用不可小觑,晴天干地时可以阻挡被风吹起的尘土飞落入水;雨天时可以阻断地面上横流的污水。多么简朴多么聪明的创造啊!井台上的创造还不限于此,四周的陈设各有玄机。井台的东、南两面有台阶,便于上下;西边是一个有开口的水槽,连着通往菜地的小水渠;北边距井口半米远的地方,立着个一米多高的大青石。这石头的上方正中有一个圆形的孔洞大如碗口,孔洞很光滑,显然它被经常使用。

人畜饮水可用井绳打水,浇灌菜园地那就得需要机械了,这有孔的大青石就是为浇地而专门设立的。它其实是一个支架,是以人力为动力的提水机械的支架。这种机械叫辘轳,它是由辘轳头、辘轳芯、辘轳把、辘轳绳、水斗子等几个部分组成。浇地前要把辘轳芯子插进大青石的圆孔里并用木楔子固定牢固,带摇把的辘轳头套在芯子上。辘轳绳一端固定在辘轳头上,一端连着尖底的水斗子。提水时使用者把水斗子放进井筒里,侧身双手扶着辘轳头,在水斗子的拖拽下辘轳头吱吱扭扭地快速转动,直到入水方才停下。水斗子尖底入水即装满,摇动辘轳把,辘轳头卷绕辘轳绳,带着灌满水的水斗子升出井台。用手一拉,倾倒在水槽上。辘轳就是一台靠人力驱动的升降机,它的提水效率,不知要比用井绳打水高出了多少倍,只是力量小的人不能胜任此项工作。

每逢用辘轳浇地,必定引来几个洗衣服的小媳妇,另有一些纳着鞋底或做些针线活的婶子大娘坐在近旁的石头上,孩子们也在水渠边玩耍。许是来了一些女性观众的缘故,摇辘轳的壮汉显得格外卖力,辘轳摇得飞快,水渠里水流不断。井台的周围聚集了不少人,以妇女儿童为主嘻嘻哈哈地说着一些家长里短的笑话,一副其乐融融的田园风景图。此时的井台已经不再是做饭取水的处所,俨然已经演变为附近百姓饭后交际的场所,升级为邻里交流感情融洽关系的平台。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人畜遇水而安,由此看来不无道理啊。想我华夏民族不是发源于黄淮流域吗?印度的先民也是栖居于恒河两岸,说明我们人类具有先天的向水性。

井水作为百姓生活的重要资源,提水工具作为生活的必须品,也随着时代的变迁悄然发生着改变。生产队的场院里也有一口井,主要是给队里的牛啊、马啊这些个大牲口供水,再有就是给附近的自留地浇灌提供水源。因取水量大且集中,井台上固定安装了铁质的水车。

水车分两种,一种是由牲畜拉动或人力推动,逆时针绕圈转动提水;另一种是靠人力摇动,齿轮带动链带提水。我们队场院的水井上安装的就是这种摇把式水车。在菜园地集中连片的地方,水井上安装的是第一种水车,叫转盘式水车。这种水车在结构上要比摇把式水车复杂的多,它的传动部分由轴承杆和横竖齿轮盘组成;工作部分包括:装有胶皮隔断的链带、取水管和水槽。浇地时,人力或畜力作用在水平齿轮盘上,横向齿轮带动竖向齿轮转动,竖向齿轮盘带动链带在取水管内向上移动,胶皮隔断即可把水从井中提上来。

生产队大田地里的井叫机井,机井较土井而言不光是直径上大了许多倍,井壁也完全不一样了。机井的井壁自下而上完全是由整齐的青石砌成。井壁的一侧距水面一米高的地方开了一道门,门内有一个小平台安装着水泵。平台后面有一个倾斜的通道直通地面,通道是建在屋内的,这屋叫机屋是安装柴油机的地方。后来机屋里通了电,柴油机换成了电动机,但是倾斜通道的功能始终没变,那是传动皮带运行的地方。

机井的井台既大又高,前面还有一个大水池,从抽水机里出来的水就落在这个水池里,再通过水渠流向田地。机井也是人工挖出来的,对于生产队来讲,挖机井绝对是一项大工程。农闲时节,全队的劳力不论男女一齐上阵,要连续大干好多天才能成型。老家附近最大的机井,要数隋庄的大机井了。圆圆的井口很开阔,望下去井水绿莹莹的,不知道有多深,因水面巨大通常都叫它机坑。炎热的夏季,雨水充沛时,机坑里注满了水。大半小子们把这儿当了成游泳池,成群结队地到此,站在井沿上纵身跳下,人浮出水面后手脚并用地游向对面的门洞。上来后再跳下,常常是玩的流连忘返。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技术下的新事物层出不,大田地里就出现了新式机井。井口非常小就像个大铁桶,井筒壁是一节一节的水泥预制管,这种井是专业打井队利用机械钻出来的。抽水的水泵也是新式的,和电机连在一起直接放到井底,新式设备效率高,一套就能满足附近百亩土地的浇灌用水。

新式机井和潜水泵的使用淘汰了大口井和低效的离心泵,就像吱嘎响的水车淘汰辘轳一样。然而在我心里,无论当今的设备多么新潮,而那带钩的井绳,光滑的石头支架和飞转的辘轳,却始终是抹不去的记;对那早已废弃的土井和大口机井,依然保留着它们鲜活时期的印象。我想,对这些曾经养育了一方百姓,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过贡献的老物件,应在我们的民族发展史上为它们留下浓重的一笔,以其我们的后代能了解他们祖辈曾经的生活。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