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枯荣示例

枯荣示例

推荐人:小苦菜 来源: 阅读: 1.68K 次

——《茉莉花开》观后感

枯荣

历史好像对20世纪的中国刻骨铭心,就像一块茉莉花绽放的化石,还一直把它放在最显眼的玻璃柜里,这一枯一荣的百年,造就了别样的情怀。

这情怀不是简单从长衫旗袍换上雷锋帽,穿上军绿色的工装,而是从民国那样学术在百家争鸣,女性地位思想在翻天覆地的蜕变的涅槃过程,影片《茉莉花开》中,以“茉”“莉”“花”一家三代女性的爱情、婚姻、家庭阐述这个涅槃过程,看似三个女人的不同人生,然而其实更像是一个女性的成长过程,从一个青春的叛逆到更年期的焦虑到最终不惑的积极,一首《茉莉花》更是贯穿着整部影片的爱情、婚姻、家庭。

从民国时期的“茉”追求着像当时胡蝶这类影星的大红大紫,这个时候的爱情让我想到更多的或许是类似于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那种现代诗式的男欢女爱,因为女性被压迫几千年的自由大胆的释放,民国的女性留给历史更多的传奇故事,大胆带来的佳话臭名都数不胜数,但留下的却都是旗袍身影下的婀娜多姿以及民国现代诗式的恋爱,这时的“茉”更像个青春期的叛逆少女,去追求着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不顾一切;到了建国初期的“莉”时,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和资产阶级的她却爱上一个无产阶级的高思想觉悟的青年,这在那时不是影片的巧合,但是莉莉带来的更像是一个更年期的妇女,有着青春年少的年龄,去敢爱敢恨的同时,疑虑着琐碎、回忆、上一代的经历,而她又恰巧造就了整部影片三代女性唯一一个完整的家庭,给了之后的“花”一个完整的童年,她的爱情已冷却了民国时的火热,建国初期是红色的,爱恋是羞涩的,那些朴素的工装和炼钢的热情已把那时的爱情诠释的太好,剩下的,只有像《山楂树》一般的悠扬;然而“花”有了完整的童年,到了改革开放之后那种七八十年代的爱情,一辆自行车的飘逸,两个麻花辫的纯情,让我想起那首诗:

我希望

她和我一样

胸中有血

心头有伤

不要什么花好月圆

不要什么笛短箫长

要穷

穷得像茶

苦中一缕清香

要傲

傲的像兰

高挂一脸秋霜

“花“给了对方承诺,换来的却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人才外流时的背叛,雨中坚持生下孩子的时候,或许已经放下了所有前代的执着和陈年旧事的曲折,这时的”花“虽然年轻,却更像已不惑之年的淡然,我不经问究竟要经历多少才能无视痛楚?最后“花”的近一分钟的微笑特写,让压抑了整部的影片,像一朵挣扎许久的茉莉花骨朵在经历风吹雨打后的绽放,看的我那般满足。

爱情本来就是一个错, 结婚是一错再错,婚后生活只不过是将错就错,从青春年少那种义无反顾,不得不说人生最无力的事就是在没有经济能力的时候爱上一个想去承担一辈子责任的人,遇上个让你铭记一辈子的人;然后到了更年期,焦虑着是否“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本就是升华的爱情,将其落实到了一分一毛,毕竟,烟花是浪漫的,浪漫也像烟花,人生没有时时绽放的烟花,只有经得起平淡的爱情,才能去践行山盟海誓,才能去尝试海枯石烂的誓言,再说,婚姻若不是爱情的坟墓,爱情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了?最后的不惑之年,已明白不是曾经“如果要将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而是到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淡然。这种蜕变,真的是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传奇。

这一枯一荣的百年,给了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一个精彩的片段。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