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南街四十七号

南街四十七号

推荐人:巴山夜雨 来源: 阅读: 1.29W 次

为了一些社保方面的事情,我需要回自己所在的“单位”一趟。蔬菜公司现在的情形,叫它“单位"实在是有点滑稽。然而,不管眼下怎样,也许它真的还红火过一段日子。

南街四十七号

南街47号,县蔬菜水产公司所在地。这里曾经也挂着块很正式的牌匾。不知是什么时候就不见了的。可能是因为年代久了太过破旧,而且又没有人还怀有打造新匾的热情,干脆就把它拿下来放到某个旮旯里去了。

由于多年没有再来过,加上又没有了“招牌”,我真的费了不少的眼力才发现了通往四楼办公室的楼梯。以前不是这个样子,楼道的入口就是公司卖种子的门市,每天都有不少背着背篼提着口袋的人在那选购种子。这个入口现在已经被两边新开的店面严重挤压,只剩下一段狭窄的通道,没有灯,而且还堆放着一些废旧的泡沫和纸皮。可能是张大爷暂时存放在这里的。张大爷是公司的老人了。据说,他年轻的时候,给城南棉种场的棉花除草拿回自家去喂牛,时间一久,和棉种场的人混熟了,居然就被介绍推荐到场里工作。那时棉种场隶属蔬菜水产公司,他自然就成为了公司的人,能够脱离了农村一举成为城镇居民,那是多么荣耀的事啊!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张大爷光荣退休。然而他并没有回到老家颐养天年,而是继续住在公司二楼的楼梯口旁边的小屋子里,继续做些扫扫楼梯送送报纸之类的事情。

是的,不仅仅是诸如收发报纸邮件这样些杂碎的事情,就是四楼办公室里正经的工作,负责的也只是几个已经退了休的老同志。但是,这样一个由离退人员主持的全民所有制公司却拥有着四十多个正式的员工漂泊在外,自谋生计。不得不说这是南街四十七号创造的一个尴尬的奇迹。

本来我办了事情就要赶着时间回上班的地方去,但是,当我的脚踩上冰冷的楼梯,我不由得伸出手指去触摸那斑驳的墙壁和身旁光滑的扶梯。我的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呼吸甚至变得有点急剧。二楼会议室,大门紧闭,暗绿色的油漆皲裂出一道道的口子。门上沉重的大锁封印了一场喧嚣的闹剧。我仿佛迈进了时光的隧道,再次走进二十多年前的那场风雨!从上个世纪八零年代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到了九十年代初,改革就迅速的推进到了许多偏远的县城。一时间,大街小巷,到处都能见到人们不安和焦虑的眼神。南街四十七号在这场风暴中也无法独善其身。

四十七号二楼的会议室灯火通明。主席台上一字摆好了三张木桌,并且铺着暗红色的缎子。中间的那张桌子上支着一个麦克风,局里的领导主持本次会议。台下烟雾缭绕人头攒动但都鸦鹊无声!这次会议,高屋建瓴,讲改革讲精神讲意义讲转制,并号召大家全力支持。大家虽然听得迷茫,但心里其实都已经知道这是一件很让人痛苦的事。第二次会议在一周之后就紧接着召开了,由公司领导主持,台下参会的还是上次那些人员,但早已乱成一锅粥了。以至于工会的刘主任需要生气的拍打桌子叫大家安静安静才行。这次会议,具体讲到了蔬菜公司如何进行承包制经营,每个柜组承包费用的标的,以及柜组承包人员组合的原则。其中有一条就是,不愿参与承包经营的人员要么买断工龄自谋职业,要么就成为下岗待业人员。“下岗工人”这个词语在这场社会的变革中应运而生。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很多人毫无还手之力。

但是,他们不久就发现,不论你怎样的悲情,其实已经没有人再会去理你,因为每个人心里关心的,是自己要怎样才能活下去。

后来的我们,一部分留在公司,惨淡经营了几年,各有得失。更多的人为了自己的生计各奔东西。有点门路的托人找了其它好的单位,有点本钱的起早摸黑做点小本的生意。什么都没有的人呢迫于生计有的做起了三轮车夫,挣扎在“骆驼祥子”曾经历的烈日和暴雨中,还有的人背上了行囊裹挟进南下的滚滚红尘里。

二十多年路漫漫其修远,二十多年弹指一挥间!二十多年来,外面的世界已经很大的改变。然而,南街47号,这座当年号令众生的小指挥所自己却坦然地苟延残喘!

四楼的办公室还是当年那样的陈设。木头的凳子,木头的办公桌,木头的档案柜,都呈现出猪血凝结成块后的颜色。办公桌上照样摆放着台历和几张报纸。已经剥了皮的墙壁上挂着方形的时钟,临街的窗台上一盆吊兰已经快要被养死。经理来得要早一些,他已经开始看他的报纸。当他听到我的招呼就把眼睛从报纸上挪开,并指着旁边的长条椅子示意我坐。我们先是寒暄了几句,其间,其他几个还在公司上班的人陆陆续续也来到了办公室。我听见了他们懒洋洋的脚步和钥匙插进锁眼的声音,而且,我甚至不怀好意的在那个当口偷偷地瞥一眼墙上的时钟。内心深处,对他们的这种状态,我是憎恶的。

"公司现在已经朝不保夕,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也缴纳不起,仅有的那点家底也抵押给了社保局……。"经理一边用手抖动着他的报纸一边用很无奈的语气给我介绍了目前公司的处境:"这个摊子我们自己已经无法收拾了。"他说的这些话着实让人感到震惊和忧虑,我陷入了一种烦乱的思绪!在一阵令人窒息的沉默之中我意识到语言已经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等到彻底清算之日才是朗朗乾坤时。于是,我随便说了些感谢接待和冒昧打扰之类的话,然后就起身告辞。在我转身的瞬间,我惊讶的发现,办公室外的黑板报上居然用红色的粉笔写着“创业创新”四个大大的字!我不禁哑然失笑——蔬菜公司就凭着“等、靠、要”得以维系至今,这也算得上是一项创新创举。

再次走过那段清冷的楼梯,我不再驻足,径直奔出口而去。以后的路虽然还是扑簌迷离,但是我相信,时间会给每个人一个公正的结局!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