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实践最美乡风,助力脱贫梦圆(实践稿)

实践最美乡风,助力脱贫梦圆(实践稿)

推荐人:momo6360 来源: 阅读: 3.36K 次

8月4日,中国矿业大学““最美乡风”脱贫攻坚实践团”实践团队成员杜潇丹于山东巨野开展实地调研,走进村庄,走进村委会,感受最美乡风。

实践最美乡风,助力脱贫梦圆(实践稿)

在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组织下,杜潇丹作为实践团队成员学习考察了美丽乡村建设,实地探访了山东巨野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受益非浅,拓宽了视野。不单单是整洁的村庄环境,良好的公共服务,更有秀美的田园风光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无论是他们的创新理念,还是对特色乡村文明的挖掘和提升,尤其是他们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那种责任和激情,都深深的触动了杜潇丹同学。她每到一处都仔细询问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规划管理及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情况,并与当地相关负责人交流美丽乡村建设的心得与经验,实地感受桐庐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切实了解当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情况。不论是自绘、自建、自管的大义村,富有“罐子汤”文化的谢集镇,沙土文化的沙土集,还是发展农家乐旅游文化的张庄村,这些村庄都有它们共同点。

接着杜潇丹走访了栾官屯的村委会,深入了解了国家对贫困人口的各种政策和与农民息息相关的强农惠农政策,尤其是对农民负担政策、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及家电下乡等政策进行了详细讲解。当杜潇丹向村干部问到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是否落实时,当地一位王姓干部感慨万千:“真是感谢党,感谢政府!让我们种田不交税、孩子上学不要费,还有这补那补,政策实在是太好了,农户家里的困难只是一时的,日子将会越来越好!”她又问道:“在生产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帮助解决的?”干部们反映了三个问题:一是农村信贷手续复杂,建议简化手续;二是农村卫生医疗点布局少,农民看病较远。需要建议建立健全村卫生室;对她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杜潇丹都一一记录下来。根据掌握的情况,杜潇丹也给她们提出了几点想法。一是要从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多关心村里的孩子,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二是多搞一些家庭副业,如养猪、养鸡,增加家庭收入;三是家里卫生要多打扫,为孩子营造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村干部连连表示接受建议。

同时通过与村委会干部的交谈,杜潇丹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乡村在改革40年间的巨大变化。四十年间康庄服装市场变成了如今的菏泽百货大楼,我们的家也从低矮漏风的平房,到今日更替为敞阔舒适的住宅;从无视采光的“小黑屋”,到通透的“阳光房”;从高陡的楼梯入户,至今多是电梯直达……同时和改革开放前相比,我们的社也会变得更有活力,人们的行为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着变化。从个人层面上来讲,杜潇丹的感觉就是,改革开放,引入新的体制,激发了人的积极性,增加了人们对成功的渴望,从而推进了整个社会以更快的脚步在前进。

然后杜潇丹参观了当地的文化博物馆和一些历史性建筑,感受到了当地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朴实的民风。文化馆内既有锄头等最普通的近代农耕工具,也有做工讲究、雕刻精美已历经数百年的花轿、婚床;既有和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各种用具,也有用于学习娱乐的各种物品。犁、纺车、石碾、米仓、煤油灯等这些老物件,体现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文化中探寻文化振兴的力量,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农业文明历史,随着工业化不断推进,农村的文化受到严重冲击。在这一情况下,我认为必须要通过建设“乡村文化展示馆”来保护并宣传当地优秀的文化历史,坚定自身的文化自信。找寻本村庄的文化特色,准确定位文化宣传点,更好的利用文化带动经济发展。

切身投入到传统劳作实践中去“自找苦吃”。通过帮助农民伯伯锄田地里的草,更加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深入体察淳朴坚强的家乡品质,并从中学习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而总结家乡的脱贫攻坚历程,助力脱贫攻坚,喜迎建党百年!

“实践最美乡风,助力脱贫梦圆”我们在路上,通过这次线下调研与实践活动,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家乡的脱贫攻坚历程、并切身投入到家乡传统劳作实践中去,深入学习改革开放史,体察人生百态,感恩先人耕耘,磨砺吃苦精神,决心做更好的乡风传承人。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