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男女有别乎?

男女有别乎?

推荐人:小琪 来源: 阅读: 1.35W 次

翻译理论课上,老师让我们梳理西方翻译简史,我和鸡精很有默契地都选择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男女有别乎?

大家课下分别查阅了许多资料。看着德里达的二元对立逻辑批判,我不禁在想西方传统中将男女割裂、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话语体系是否是因为自卑才产生的呢?天下大同,人生而平等,男女本是无需如此大动干戈地分出你我一二,然而人类从母系社会走到现在父系社会的今天,反而愈加不平等了,不仅男女有别,等级身份地位,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高低贵贱之别层出不穷。就连幼儿园孩童所看的动画片也能分出个鄙视圈来。

我想正如王蒙在《庄子的快活》一书中所表达的那样,名本无别,圣人教化后才有别的。越是没有自信才越要故弄玄虚,故意扯大旗耀武扬威地炫耀吆喝男性优于女性。越是认为低劣卑下不值一提才越要彰显出不可一世优越万分的样子。男性主义,大男子主义在我的眼中真是如此的。在这个封闭的父权体系中,女性被“她者”化边缘化。这种封闭的话语体系巩固着男性的权力,进一步制造并维护男性的话语。面对这般顽固的父权话语体系,反而让女性有种看着顽皮儿子在自娱自乐的无奈和宠溺。

众所周知,西方女性主义在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后分化成两派:英美女性主义和法国新女性主义。前者更注重文学批评,特别是对经典文本的颠覆;后者将视线投射在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分析等理论方面。法国新女性主义批评借鉴解构主义理论,将妇女问题的症结归结于语言。新女性主义者认为用封闭的父权话语书写的女性文学不可能是真正的女性文学,女性必须用自己的语言,即一种基于女性的主体意识得以凸显。但在强调保持女性特有价值的同时,女性也应反对以所谓平等的借口将女性变为男性。这样就是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的表现。

我的倔强始终不愿承认男女有别的,因为男人能做到的事情,女人也可以。但现实中处处都是男权思想的玷污:亚里士多德“女性之所以为女性,是由于缺乏某种优良品质。”;毕达哥拉斯:“世上善的法则创造了秩序、光明和男人,而恶的法则创造了混乱、黑暗和女人。”;奥古斯丁:“女人并不是上帝完整的形象,只有与男人的头脑结合,女人才是上帝的影像。”;《周易》中把乾比作阳性,凸显其主动的男性化方面,把坤比作阴性,凸显其被动的女性化方面。

而在语言文字话语方面:英语里的词汇有三种层次显示了对女性的歧视。首先就是隐藏女性: History、they、man、mankind、freshman、chairman;其次就是区别对待:Mister Mistress;Dog Bitch;Call boy Call girl; Chef Cook;在一个就是赤裸裸地鄙视女性: adulteress奸妇,Amazon悍妇,bag丑姑娘、妓女,broad破鞋。中文里,单单一个“妾”字就形象地说明了女性是男性侍女这一附属低劣的地位。而文学与翻译是相近的艺术。在西方传统的观点来看,旧社会分工而言,翻译是文学的附属,文学是创造性的生产,而翻译只是复制性的生殖。文学等级系统中与社会等级体系中翻译与女人劣等的地位可见一斑。

而十七世纪法国修辞学家梅纳日“Les belles infidèles”,即翻译像女人一样,漂亮的翻译不忠实,更坐实了西方译论中的双重歧视。这种将忠实与美丽对立,只把忠实与女性挂钩的做法,不禁让人大呼为何人生而平等,女性却生而不平等呢?

女性通过语言获得解放,表述身份。语言对于女性来说既是主人,又是奴仆。语言是意义争夺的场所,是体验、检验和自我证明的竞技场。女性驾驭就是要在翻译中替换传统的语言转换模式。

女性的力量不容忽视,永恒的女性引领人类成长。宽广如海的女性曾受了无尽的磨难,却依旧孕育出无数希望的生命。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