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父母的心例子

父母的心例子

推荐人:行者 来源: 阅读: 1.56W 次

1984年,我13岁,在镇上读初中,离家10多里路,早、晚上自习,就开始住校,然后读高中、参军,结婚、生子,与父母渐渐地离多聚少。2005年,转业到地方,在潍坊安家落户,便与父母分开了。距离高密并不远,可一年之中,携妻带子回家看望父母的时间,细算下来也不会超过1个月,然而父母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我们。

父母的心

有一件事,我感触颇深。每次回老家,母亲都是做好我们喜欢吃的饭菜,父亲倒上酒,让我陪着喝上1杯,然后开始拉家常,有询问有叮嘱,有批评有期望。每当离开时,父母都要絮絮叨叨地反复叮嘱,无外乎“在外面要少喝酒别喝醉了”,“出门在外要注意安全”,“看好孩子”之类,听得多了,也便充耳不闻,习以为常了。回到自己的家,还没坐下,父母的电话便接踵而至,就一句问话:“到了?”

我们便答:“嗯,到了!”电话那头“到了就好,没别的事,挂了吧!”然后挂掉。时间久了,我总结出了一个规律,每次从老家赶回来,父母总是掐算时间该到家了,就会打来的电话,内容不外乎那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儿行千里母担忧!后来,我们便采取了主动,一进家门,立即让儿子打电话给他爷爷奶奶,告知我们已经平安归来,免得他们牵心挂肚。

如此看来,一个人,即使到了而立、不惑,甚至知天命之年,只要父母还健在,就永远也走不出他们那颗牵挂的心。反观自身,更多时候、更多的关爱放在了自己下一代身上,无意中忽略了自己的父母。古代人把孝顺父母称为“孝子”,而现在的“孝子”成了“孝顺儿子”“孝顺孙子”,“有了儿成了儿,有了孙成了孙。”

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夫子曾对鲁国国君说,“世间有五种不祥。”第二不祥就是“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我们曾经的父母官郑板桥也曾劝导县民,“愿诸君待父母与子女一样!”道理浅而易懂,可古往今来又有几人真正做到了?扪心自问,吾不敢言。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