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我的Moscow时间

我的Moscow时间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57K 次

经过数个小时的长途飞行,终于来到了父辈们向往已久的莫斯科。对我而言,这个日子应该记住。我不知道现在的人们对它印象如何,但在我的童年时代却被深深的烙印着红旗,镰刀和锤子;列宁的肖像;普希金和高尔基的诗篇;《喀秋莎》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红场上壮观的阅兵典礼……记忆中我囫囵吞枣般的阅读了不少俄罗斯文学和各类艺术作品。直到今天,内心深处还与“阿廖沙”一起对抗着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并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向着周围传递着正能量。追根寻源,只能怪当年铺天盖地的红色宣传,以及对老毛子霸气形象的无上崇拜了。

我的Moscow时间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只有风儿在轻轻唱”,这优美的曲调曾让多少国人对莫斯科心生神往。而如今我也踏上了这片被渲染的无上神圣的土地--莫斯科。踏一踏砾石铺就的红场是否依然沉稳而不可侵犯,摸一摸白墙金顶的克里姆林宫是否还是高贵而不可亵渎,看一看那些称霸于世的大帝和领袖是如何走向宝座或断头台……总之,如今的我借工作之便终于了却多年前欲往瞻仰之愿。

我眼中的莫斯科碧空如洗,微风吹拂,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如游在画中。更有那目不暇接的遍布各处却又是经过精心布局的数不尽的历史遗迹、名人故居、城市雕塑……一处接一处的文化亮点,像“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散落在莫斯科的角角落落——徜徉在莫斯科街头,转身之际,不经意间,你总会发现这里是某个名人的故居,那里曾经发生过某个历史事件,引得思路不得不随时光倒流,追思往昔,品味人生

其实,莫斯科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些有着辉煌历史和独特风格的文化古迹、名人故居。莫斯科的名人故居和古迹真的太多了,这些故居历经百年风雨沧桑至今依然保存完好,不失使用价值。听随行导游介绍,它们除了每天供人参观瞻仰,还经常用来举办座谈会、研讨会、音乐会和PARTY,成为俄罗斯人的一个文化沙龙。这些文化遗迹不仅折射出俄罗斯灿烂的文明,厚重的历史,也映照出孕育、滋养一个民族的土壤和丰富源泉。中国现存文物古迹宛若灿烂群星,论数量绝不比俄罗斯逊色,但是碍于飘忽不定的政治标准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开发。其实,历史遗迹、名人故居昭示的正是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骨风和灵魂。发现和领略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魅力所在,需要知识,更需要一腔坦坦荡荡的心胸、一双能识别真伪优劣的慧眼。

莫斯科大得有些空旷,他们的道路也有一、二、三、四环之分,但似乎他们环的概念要比我们要大得多。不难理解,为了工作我不得不在莫斯科转机,然而我却在时速100公里以上的的士上座了足足两个小时才顺利到达中转机场,由此可想莫斯科的大了。同时,这里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一览无遗的平面开阔性,让人觉得这个城市极为壮阔,无拘无束。可就是如此之大的一座城市街上行人寥寥无几,多的却是16车道上蠕动着的车流,从而又形成了一道惹人烦恼的风景线,“堵城”也因此成为莫斯科的别名。

莫斯科人极会享受,他们常在公园或路边小憩,或是在郊外烧烤和散步;假日里,就去自己的郊外别墅休息。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早餐比较简单,面包夹火腿,喝茶,咖啡或牛奶。午餐则丰富的多,通常四道菜。第一道冷盘;第二道汤,俄式汤比较营养,内有土豆、各类蔬菜,还有肉或鱼片;第三道肉或鱼类另加一些配菜;第四道甜点和茶、咖啡。莫斯科的习惯,四道菜的顺序绝不会颠倒。可就是这一成不变的习惯却让我们一行人不得不自带“老干妈”,一解口舌之欲。

莫斯科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由1147年的莫斯科大公时代开始,到沙皇俄国至苏联及俄罗斯联邦政权都一直担任着国家首都的角色。莫斯科,曾经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决策中心,克里姆林宫尖顶上的红星,曾经照亮和指引过全世界无产者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莫斯科是我幼年接受共产主义理念熏陶的圣地,今天依然是我心中一座文化意义上的丰碑,或者更可以认为是我人生中一个不可磨灭的符号。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