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书诫随笔

书诫随笔

推荐人:楚江远 来源: 阅读: 7.05K 次

刚刚手一点,又是一百块钱没了。

书诫随笔

买了三本书,失控,异类,废都。在我买下的那一瞬间,有一个疑惑出现在我心里,我是否应该买书。从经济角度来看,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在网上,这些作品都是可以免费阅读,用钱买书本,实在是一个不明智的决定。事实上这可能真的是不明智决定。

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话:我一辈子所有盈余的钱,都是用来买书,所有盈余的时间,都是用来读书。读书是合理的,阅读本身没有错,错在要不要花钱阅读,花钱是不是合理的,暂时真的找不到答案。无疑,我买下书对于作者来说是有好处的,这是他劳动应该得到的补偿,问题是,我可以不付出这份补偿。myth2000吧里一位大哥说过,我读书都是去图书馆读的,因为网上阅读没有阅读的味道,这真是一种情怀。

我对自己是有要求的,正如我爸跟我说的一样,我对别人没有要求,但我对你有要求,所以对你苛刻,少有表扬,少有认可,多有激励,多有打击。我对自己也是这样的,对自己少有满意,甚至至于我刚写下的文字我都不想看第二遍,换一个角度我觉得我文字中诸多弊病,不能容忍,又不想修改,因为他是我之前时间段的产物,不想舍弃修改,又看不起它,不能容忍自己居然写下这么漏洞百出的文字。所以对于阅读,我的要求很高,看一个段子,看一篇报道,我会直接利用网络看,一位老师说过,这是快餐,吃完就没了。

看书不同,每买一本书之前,我都会思虑好几天,这本书我该不该看,他值不值得我付出时间,如果值得,就买了,不值得,弃之,到没有考虑是否值得花钱,花钱对我来说好像一件很自然的事,跟作者达成一个协议,你的书,我买了,他对我有帮助,这是你得到的报酬。但是自从网络出现,打破了平衡,读者可以无偿阅读作者作品,不用金钱予以报酬,作者花了一段时间来写这本书,读者花一段时间来读这本书,突然想起一句话,还时间以时间。

慢慢思索,买书好像是有道理的,我曾经说过,我要养成买书的习惯,把自己看过每本书保留下来,等到我将来有孩子时,把我这笔财富留给他。一个人的书房是一个人最隐秘的地方,直通人的心灵,所以历代读书人,对自己书房绝对是很保密的,非是亲爱之人,不会让你进去。记得有一次在优酷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个记者得以在一位大师书房里采访他我看了一下书房上的书,就有了一个观念,此大师非真大师。背后书架的书整整齐齐,都是一个颜色,估计还是同一个出版社,再往前推一点,估计不是一本书也差不多了,直接花钱买,不是日常阅读书籍积累下来,用来装饰书房,却不知道,乱才更像一个书房。

一个人看什么书,对一个人是有影响的。作为大师,一般都是博学之人,目光岂会如此狭窄,看的书既然知识面竟然都是一样的,那这位大师肯定是高不了哪儿去。前段时间看到一句话,君子不器,不器近道,知识到最后都是共同的,触类旁通,而且,人也不可以对于知识只有一个面的需求。我很想用一生时间去积累成一个自己的书房,层层书架,本本文集,都是自己成长道路,都是自己生活经验,可以是买的,可以都是自己写的,这样书房基本上就是一个我了。但是问题来了,互联网时代,完全可以脱离物质,自己写的东西,自己想看的东西,完全可以在网上搜索和保存,无需花费精力,去实体收藏,一个屋都装不下的书,对于网络来说,丝毫不影响价值情况下,仅仅需要一段寥寥几个代码的链接。

这实在是打击人,但这确实真实的。轻与重,彼此转换。突然想到三国里面有一段场面,在周瑜的军帐里,只有一本书,就是诸葛亮所著的一本书。有人问周瑜:公瑾,你能文能诗词歌赋,武能行军打仗,按理来说应该学富五车,怎么书房里只有一本书。周瑜常笑说:我看过的书都烧了,因为他们对我已经没有什么用的,这实在是一种气魄,世间多少书,一个人要渊博起来,又要看多少书,居然一口气全烧了,一口气全理解了。我读过的书也比较少回头看的,大多看完之后忘了,遇到某个时间某个节点想起来了,而且想起不是一段,而是很多很多段,综合理解,然后觉得有意思就翻出以前的书,再查阅那一段。一本书看完了,理解印证,也就没多少意义了,分量顿时清了下来,不花金钱去看,好像是合理的。但总是觉得,手上捧着一本书,好像他才是属于我,看到实体书,才有理解的欲望。虚拟的,是大众资源,能触碰到的,才是个人资源。

一些朋友,以前是看实体书籍,但慢慢的,开始阅读网络书籍,一样都是看,一样都是读。反正读书最后都是读自己,书籍只是一种工具,用完了,也该丢弃了。

照社会发展趋势,网络肯定会有一天会把实体书籍给替代,因为它便捷,而且发展空间大,可以直接编读互动。未来某一天,我可能会放弃购买书籍,转为网络阅读,因为那是常态,更经济节俭,是整个社会的趋势,而且不损失什么。

当下,我还是阅读实体书籍把,这种感觉给我更好。读书,是一种习惯,买书,可能是一种情怀,目前我是在为我的情怀买单。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