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大渡桥横铁索燃

大渡桥横铁索燃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71K 次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读领袖的诗,让我很小就记住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泸定桥”。这个名字连同二十二位英雄故事,四十多年来,如大渡河的滚滚波涛,一直在我的心中翻滚着、汹涌着、澎湃着、燃烧着。

大渡桥横铁索燃

见到桥的真面目,我整整等了四十多年——2019年国庆节。

去不去泸定桥?我与年轻人是有一番争论的。我固执地认为,宁愿耽误下一个景点,也不惧摸黑前行的危险,也要去一睹泸定桥的真容。途中遇到从泸定桥过来的人,他们说,人太多。我更坚定了要去看一看的想法。再难,再苦,我们毕竟是驱车前往,与当年的勇士们穿着草鞋,冒雨前行相比,又算得了什么?我们在大渡河沿岸奔突,没有瓢泼大雨,却是呼啸生风,裹挟着大渡河的波浪,时而涛声阵阵,时而雷声滚滚。经水边、爬山崖、穿桥洞,路窄山险,有些紧张还略带刺激。不是去打仗,只是去看曾经打过仗的地方,尚且有如此的感受,当年飞夺泸定桥,又该是怎么的紧张与刺激呢?我想,产生 这种情绪,是不是一种提前的预热呢?或者说,四十多年来,心中对泸定桥的那种激情一点就会燃起来吧!

赶到泸定桥已是下午五点多了。初秋时节,暮色降临得早些,城市的灯火依稀而起,桥清晰可见。仰望天空,两边高山壁立陡峭,直插云霄,大渡河劈山而出,奔流而过,泸定桥就在这样的深谷中。两岸的灯火亮起来,倒映在河水中,如整齐站立的护桥卫士。桥上人流如织,来来往往。桥下翻滚的波涛,完全印证了我几十年前的想象力;也真真切切地再现我此时的心情。我把家人甩在身后急速地向桥头奔去,“欲问此时心如何,且看眼前大渡河”,我随口应答家人“关于激情燃烧”的考问。

走上桥头,一股硝烟味扑鼻而来,呼啸而来的子弹飞过发梢,尖利的冲锋号声穿过窄窄的峡谷震颤耳膜,桥上的千军万马正踩着脚下翻滚的波涛踏浪而行。犹燃未尽的桥板还冒着缕缕青烟,铁链上冒着热气。我很清晰,这不是电影镜头,也不是文学作品。我就在大渡河边,在泸定桥头,在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发生地。那么真实、那么生动,那么激情澎湃。

突然,被人流唤醒。

相传,泸定桥是康熙皇帝下令修建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大渡河汹涌的水流对汉藏之间物质往来的阻隔。有十三根铁链连接两岸,九根并列为桥面,左右各两根作护栏。建桥者用竹绳牵引克服了铁链重量的困难。桥的建成,既是汉藏的物质纽带,也是文化的纽带。

桥的作用大都如此。 但,这座桥却是一座英雄之桥,革命之桥,红色之桥。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北上,在此飞夺泸定桥。面对被敌人掀掉木板的悬空铁索和桥头熊熊的火焰,红军二十二位勇士身披大刀,手握短枪,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在悬空摇摆的铁索上匍匐前进,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冰冷的铁索链。从此,英雄的名字连同她们的血和精神把这座桥渲染成革命之桥,英雄之桥,红色之桥;进而走进千家万户,镌刻入多少华夏儿女的心中,激励着一代代的人。写满故事的泸定桥成了父亲讲给我的故事,也成了我讲给女儿的故事,还必将成为女儿讲给未来的故事。在桥头的广场上,有二十二根高大的石柱,代表二十二位英雄。有的石柱上刻有英雄的画像,有的没有;有的有名字,有的没有名字。但并不影响故事情节的惊心动魄,更不影响我们对故事主人公豪迈气概、无畏气节的理解与感动。二十二位英雄像当年出征前一样威武雄壮,霸气挺拔;出征前的决心至今仍能震得铁链哗啦啦地响。

走上泸定桥,铁索链上的每一个故事细节再一次涌入眼帘,流淌入心。心也随着情节在大渡河上汹涌着,甚至是惊心动魄的。大家在铺着木板的桥上走着,有倚杖牵手的耄耋老人,有携儿带女的中年夫妇,也还有恋爱着的年轻人。稳健的步伐,专注的神情,没有喧闹,没有嬉戏。严肃和庄重,敬仰和崇拜都镌刻进脚底的桥板上。偶尔有小孩在晃动中有点胆怯,但父亲有力的手和母亲生动的故事很快让他擦干眼泪,继续前行。“……万水千山只等闲……”那声音,稚气有力。

走过泸定桥,我从一场伟大的战斗中走来,有着一种亲历的自豪和骄傲,甚至是酣畅淋漓的痛快。一段闻名青史的历史奇迹诞生在狭窄山谷里的十三根铁链上,连接着过去现在和将来,燃烧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据说,解放后,当地政府曾多方寻找英雄,特别是改革开放后 ,还设置专门的部门来寻找和研究英雄的故事,收集了很多英雄的材料,建起博物馆。如今这里已成为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当工业文明淡出经济圈的时候,文化便成为激活经济的活力因子。而有影响力的文化不是一挥而就的,历史最能释放文化的馨香,成为旅游经济的载体。特别是地域文化的打造,成为政府的重中之重。泸定桥的红色基因太浓太重,无论怎么打造,都无法背负它所承载的文化,不是因为投资不够,而是因为它的文化太醇,英雄气概太浓。它醇得如桥上的天,蔚蓝如洗,一层不染;如桥下的水,清澈见底。浓得惊天地 泣鬼神,气壮山河。人们蜂拥而至泸定桥,希望能得到这种英雄气的氤氲和沐浴,甚至点燃自己心中的英雄气概。

我们这个民族不缺英雄和英雄气概,对英雄的崇敬却如波涛起伏。与我一样,很多人都是为心中那股英雄情怀而来。这种情怀无论哪个时代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可以开花结果的。我的耳旁回响起鲁迅先生的话,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有了英雄却不懂得敬重和爱戴是不可救药的民族。

回望泸定桥,两岸的灯火璀璨,如燃烧的火炬,向远方燎原。桥上人流如织,大渡河滚滚向前。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