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关于诗

关于诗

推荐人:金飞飞 来源: 阅读: 1.37W 次

关于诗我比较赞同安如意,在此引用《人生若只如初见》。书中说道:“沉吟”,不是朗读,不是歌唱,而是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应。感应诗歌、感应诗人、感应诗心。安意如还是位二十来岁的女孩子,不是学问家,但她懂诗。因为她懂人,更懂得诗人。诗人都是真性情的自在人,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诗人都是怪人,他们不通人情事故,癫痫痴狂,常常与人格格不入。“由此写诗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由萌芽到青春再到成熟,这样的阶段维诗人独享这份浪漫。

关于诗

写诗不可单独局限于篇幅而刻意的去追求创造拼凑美丽的语言,虽然语言美可以引起神经中枢的兴奋、精神上的愉悦,但是适中才好。

诗的篇幅最好保持在14行之内,这也不是绝对的,或许这也是借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作为一个标准值而已。这样可以形式整齐,音韵优美。因为作为初学者往往容易忽略这些篇幅的细节。这也说既然是长体诗,必然要通过分段,才能彰显整首诗的美感。如此现在刚写诗的人都以感情去断章取义,以致表达的感情也让人无法去猜透,这也是一首诗空洞过了。所以在此我提倡写一首现代诗有必要追求古体诗一样,用典,单拿现代诗来说就是意像了,有了意像便有了意境有了意境才有耐人寻味的韵味,再加上写实,感情,必然整首诗的饱满程度就突出来了,有血有肉,就像一个活生生有气色的人一样。

灵动表现的有生机及生命脉息。这样说来,感情不是让整首诗充满有活力的依据,写诗也要追求时代的发展,符合事物的发展方向才容易被大众接受。然而有得人写了一首诗写的很空洞不知道要表达什么,这也是过头了,因为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作品是都是一个读者,自然静心的去品位时会使人走进作者所创造的意境当中,要么保持和作者一样的感情,要么是根本就思想抛锚心思完全不在这,这样的情况表明,这篇作品表达的意思模糊,有些词连注释都不添上,就去让人去捉摸,自以为很神秘很有意境,其实错了。

我觉得嘛!让读者看不懂的东西就不算是一个好东西,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也是着实不够的。作者是作者,凡人是凡人,平凡的人不是大学问家,如果真要选择这方面的方向,我建议不乏选择大众文学创作好了。就如你在想什么我能猜出来吗?猜出来又如何,沾沾自喜,不,这不是一件很得意的事。我认为一首诗如果能人平缓的读下去自然是好的,但又不能追求太通俗。毕竟写诗也是在追求一门艺术,带给读者的感官享受自然是体验和欣赏那种流连忘返的感受了。所以现代人写诗还是不要急于脱离手法才好,毕竟新诗较多还得借鉴于古体诗。如果少了这些艺术手法,技巧,就不能完全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主体意思了。

就如一个人向往一个地方,但现实中确堕落自己,就成了迷惘的方向,终究不过是浮生若梦而已。读过李白的诗就知道,他飘逸开放,也是到现代社会还是公认的,但他的诗却流传千古,自然与我说,他的创作”是人民的创作“不可分开的。由此我想这便联系到一个平衡关系,想要整体诗保持最好的效果,自然不能在某一方面很突出,一方面隐晦。自然是彼此结合,适中才好。这样就没有空洞可言了,也没浮华之说。然而不妨拿戴望舒《雨巷》的丁香姑娘来说:丁香姑娘的出处则是南唐李璟先将丁香结和雨中惆怅先联系在一起了。如他的《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当我们结合戴望舒当时所处的背景来说,却非常的有现实意义了,这便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在诗中写的是如何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可是了解时代背景的作者不难体会到这是恋爱情绪和政治情绪的契合,而不能仅仅当作恋歌。

最后我说,我们写的诗不是个人的诗而是大众的诗,情感也不可只是个人的情感,要不被时代淘汰为大众接受,必然要写出符合包含他们感情,时代的心声。

(金飞飞)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