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生活随笔 > 电话指导

电话指导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58K 次

现在,大街里弄,寻常巷陌,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髻儿童,手机已经成为必备之物。接打电话、收发短信、发个微博、收看节目、收支存款等功能五花八门。而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电话却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上小学时在豫北农村老家的大队部。后来才知道,我已经大大的“落伍”了,贝尔18世纪就发明了电话机。

电话

那时收音机已经普及,电视刚刚走进大众生活,村委会率先购进一台黑白电视,同时安装了一部固定电话。以前只在电影里看到过电话,也羡慕打电话的人,现在电话“活生生”的呈现眼前,让我们小孩“稀罕”良久。但电话一般只限接公社通知之类,我们孩子更没有“亲密接触”的机会,只知道要先拨号,接通总机,然后再转。大人很多也没有打电话的基本知识,记得一次村里的电工打电话找在县城工作的舅舅,抓起话筒就喊“舅舅”,半天没打通,惹成了一个笑话。后来,听马季的相声《打电话》,就是最初的原始固定电话。

真正“亲密接触”电话是上世纪90年代结婚,家里时兴装电话。我花了3000多元安装了一部,心里乐开了花。那时已经出现了手机,像块大砖头,叫“大哥大”,一般只有做生意的“老板”们才用得起。我那时在报社工作,配备了“BB”机,还是汉显的,也很荣耀。那时也刚有“面的”,即出租车,有句口头语“出门打的,身边傍蜜,腰里别B”是很拉风的。可笑的是,据说BB机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是为奶牛配的,为了便于“招呼”牛挤奶。我同屋的汤老师的老伴基本一到中午就发“必备的购买菜品”的信息,汤老师经常自嘲:“哈哈,把我也当成奶牛了。”没几年,BB机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手机也发展起来。

“大哥大”不见了,换成了数字的,不过话费很高,接电话也收费。手机品牌更新也快,一位朋友用旧的一个手机给了我,从此,我也成了“手机一族”。那时,手机大部分别再腰带上,显得很“拽”,后来,手机短信流行,那几年手机拜年信息满天飞,迅速取代了明信片。手机也越来越普及,功能也越来越多,更新的更是越快。手机的“副作用”也开始显现,冯小刚的电影《手机》就“揭露”手机成了手雷,方便了婚外情。报纸上时不时也有“手机惹祸”的相关报道。我的一位同事离婚,理由就是在手机上发现老婆还和旧情人“藕断丝连”。

几乎没几年,手机话费降低,还出现了套餐,手机就迅速普及起来,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家里的固定电话基本都没有了。现在各式各样的手机类型应有尽有,5G都发展起来了,据说将来会越来越智能化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