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人生感悟 > 低调做人,是人生的大智慧

低调做人,是人生的大智慧

推荐人:斑头雁 来源: 阅读: 1.43K 次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曾说:“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相争。”其意是: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人,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这句话正确的阐述了“不争自胜”的道理。

低调做人,是人生的大智慧

低调做人不仅是人生的一种智慧、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更是历经跌宕起伏之后对世俗的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也是饱经人间沧桑之后对世事一种把握,一份成竹在胸的制胜的信念!懂得低调做人的人,也会懂得“圣者无名,大者无形。”的真理,更懂得低调做人是一种制胜策略——不争者胜天下!

在当下激烈竞争的时代,想要我们都做到与世无争,似乎并不可能。但我们回想一下千百年来,那些凡有大成就、大胸襟、大智慧,其功大无边的人,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但能看到低调做人不但于己于彼都大有裨益,而且我们会发现“此刻无争胜有争”的道理。

秦末时期,为大汉王朝打下半壁江山,点兵多多益善的千古名将韩信,如果当年不堪忍受“胯下之辱”,而与市井无赖一争高下,怎会成就他后来的丰功伟绩?韩信之所以在当年能够忍受胯下之辱,正是因为他懂得无争。

韩信所以能忍受这样的奇耻大辱,另一个重要的心理原因就是:因为他懂得但凡成大事者,都是贱卖面子,贵卖身子的人。韩信最终做到了韬光养晦,深藏不露,帮助汉高祖刘邦完成大汉霸业。

再说一个不争自胜的事例:东汉末年,三国鼎立。魏王曹操立长子曹丕为太子,而次子曹植的才华远在哥哥曹丕之上,曹操也一度有改立太子的想法,这让身为太子的曹丕深感不安。

有一次,魏王御驾亲征,曹丕和曹植及文武百官随行。在凯旋归来的路上,曹植又在高声朗诵自己刚写好的歌功颂德的文章,来讨父亲的欢心。显示自己的才能。而曹丕却跪在曹操面前伏地而泣,一跪不起,什么话也没说。曹操问他是什么原因,曹丕这才梗咽着说:“父王年事已高,还要御驾亲征,作为儿臣心里又担心又难过,所以不免心头阵阵酸楚。”一言既出,满朝萧然,大家都为太子的仁孝而感动。

相反,大家都觉得曹植只懂得为自己扬名,未免华而不实,更何况治国需要仁孝之心,而不是靠写文章。果然不出大家所料,曹操死后,太子曹丕顺利继承王位。试想,如果当时曹丕执意要与弟弟比文论彩一争高下,那也许非但在百官和父亲面前使自己颜面尽失,反而太子之位可能不保。曹丕用自己的低调,用自己的不争,却赢得了最后的太子之争。这不失为一种明哲保身的方法。

低调做人不但要领悟不争自胜的道理,而且还要会运用这一策略。“地低成海,人低成王。”这句话顾名思义: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涓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众成王。世间万事万物皆起之于低,成之于低。如果你能牢牢的记住这句话,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那么“不争者胜天下”的幸运也许就会来到你身边。

刘备之所以在乱世中从一个“织席贩履之辈”,最终成就了他的蜀汉王国,他成就伟业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三低”。一低是桃园三结义,刘备身为大汉皇室后裔的嫡系皇叔,能与酒饭屠户的张飞和杀人在逃的关羽结为异姓兄弟,可见刘备是怎样的胸怀。他这“一低”就结识了帮助他成就蜀汉王国的两员上将。

这二低便是三顾茅庐。刘备贵为皇室之胄,三次亲自登门拜访布衣诸葛亮,在前两次吃了闭门羹的情况下,第三次再次登门,他求贤若渴的诚心终于感动了诸葛亮。于是这位久居茅草屋的“卧龙先生”决定出山,忠心辅佐刘备。也正是有了诸葛亮的辅佐,为刘备奠定蜀汉基业打下了牢固的根基。

这三低就是他与曹操的“青梅煮酒论英雄”。当时刘备落难后,投靠了曹操。一日,曹操邀刘备入府饮酒,酒过三巡后,当曹操向刘备问起谁为当世之英雄时,刘备遍点当时割据一方的枭雄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张鲁等等,曹操听后逐一贬低。

刘备问曹操谁人当之?曹操说,只有他与刘备才算真英雄。听了曹操的回答后,刘备吓得把筷子掉落在地上,而恰在此时大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将内心的慌乱巧妙的遮掩过去,避免了一场即将发生的劫数。可以说,刘备的第三低是用智慧让自己化险为夷。纵观刘备的一生,可以说正是由于他善于“低”,才成就了他的大业。

老话常说:大丈夫能屈能伸。曲是为了直,而屈是为了伸。一时不甘于曲的人,则一辈子难得其直;一时不甘于屈的人,则一辈子难得其伸。

所以,低调做人正是大智慧、大气度的表现,也是大成功的前提。懂得低调做人的人就能把握自己人生的航向。要学会放低身段,放下成功者的架子。这样,你才能彻底懂得不争自胜的有效策略!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