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人生感悟 > 我们离名师有多远

我们离名师有多远

推荐人:田丰 来源: 阅读: 1.09W 次

我们离名师有多远

我们离名师有多远

张燕芳

与名师周黎明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谈教育、聊教师的专业发展、孩子的管理我还是第一次。

作为一名齐鲁名师,相貌、举止、言谈,看上去都很成熟,没有高高在上的那种盛气,没有想象中那种难以接近的尴尬,这人很大方,热情、谦和,平易近人,沟通起来感觉就像老朋友、老同志一样,自然、随意。所以我们在一起谈话很投机。

谈话的主题当然是我们最关心、最常谈的教学、教师和学生,周老师谈话风趣幽默,意味深长。周老师的教学经历与经典、奋斗历程与艰辛、成功后的感慨与感悟,成名后的忙碌与进步。。。。。。我们无不佩服感叹。一顿饭,我听了很多,想了很多,反思了很多,记写下来供同志们借鉴:

作为一名齐鲁名师,无论他的治学态度、对事业的忠诚、追求,还是他对职业的热爱与执着、对孩子们的关爱与真诚,还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锲而不舍、苦苦追求的毅力都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他讲了很多自己的亲身经历。

去济南讲课,为了如何出示课题——“这类事该怎么办?”,他冥思苦想,费尽心机,彻夜未眠。脑中只有一个念头——如何把课上得精彩,让孩子们喜欢,自己不留遗憾。直到深夜才想出了法子——在学生中搞一次趣味调查,通过学生幼稚的提问:你为什么要来给我们上课?你为什么是个男的?你长得为什么像我的舅老爷?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从问题中找到了最佳答案。

九十年代,微机和网络还没有普及。为了做一个别样、鲜明、科学的课件——通过打气球的方式展现课堂上的问题,他大胆设想,不辞辛苦,请教何主任,咨询赵老师,到处“求医问药,寻找真经”听说实验中学姓陈的老师是个做课件的专家,最后找到了陈老师。陈老师的精心研究与实地操作,终于实验成功。此课件目前是最富有想象力、最直观、最具科学性的课件,所以聊城市的教师们至今还被推广使用着。

我在想,周黎明老师为了一节课,为什么这样煞费苦心、费尽心机?这样执着?难道只是为了在众人面前借机炫耀自己?不是!他这是为千千万万个孩子的发展、成长负责,为千千万万个家庭着想,为茌平的教育、当今的社会负责,更重要的原因是无愧于自己的职业,无愧于自己的良心。如果没有任何追求和想法,省点心思和力气、表面应付一下也是完全可以过得去。但他没有那样去做。没有最好,要做就做更好,这是他永不满足、永不言败的性格决定,就像他给人们作的报告,永不重复,一次一个主题,哪怕有两三个人听过也不允许。

一个课件折射出周老师的良苦用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坚持不懈的恒心。我们的教师如果都像周老师那样坚持与永恒,茌平的教育会闻名于全国,茌平的孩子们会全面发展,早出快出人才。

周黎明说,做名师其实很简单,很多人感觉到做名师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是比登山还难,自己不是那块料,其实名师离你们的距离并不遥远。要成为一名名师,必须达到以下条件:一、必须是个有心人,有决心、有恒心、有信心、有诚心,发自内心愿意去积极努力,吃苦、刻苦、辛苦当作是一种快乐;二、要做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难题,都要持之以恒、积极努力,不怕失败,不怕挫折和磨难;三、你要付出比常人多若干倍的努力、辛苦、汗水、时间;四、还要具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敢作敢为的积极态度。

说句真话,名师和你们一样,都很普通、正常。要做名师,其实也很简单 ,只要我们积极努力的往前迈一步,就能成为名师。

周老师讲,坚实的文化基础很重要。为了积累知识资本,我看过的报纸、书籍无法用数量来计算,截至目前,我的《中国教育剪报》已有三尺厚,记写的笔记有百余本;第二,为了把自己的课上好、上出特色,我听过课不计其数:有同行的课、市县教学能手的课、省市优质课,多听课可以取长补短,借用别人的长处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课不断有所提升,使自己慢慢成长、慢慢成熟;为了讲好一堂课,教案修改再修改,不知改过多少次;为了讲好一堂课,讲了一遍又一遍,不知上了多少次。这些年不知经历过多少次磨练。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坚持,就一定会成功。我也有失败、失误的时候。

一次去外地上课,考虑的已经够周全得了,可以说已经完美无缺了,但由于当时扩音设备出了点问题,上课推迟了五分钟,可我由于紧张,时间忘了调整,竟然出现了提前下课的失误。走下讲台的那一刻,我也很懊恼,后悔。课下,尽管领导没有责怪我,但我的心里总有一种难以言表的不快。我心想,这是一次教训,今后我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失败了、失误了,难能可贵的是要有一种常态对待失误,不因失误而挫伤积极性,而更加信心百倍、积极努力,失误了能尽快找到原因,及时总结教训,在今后的教学中及时改正。

我在想,我们在遇到失败与失误时又如何呢?很多是选择了埋怨、放弃,回避。这也许是我们没有成为名师的根源吧!

刘月玲问:“周老师,你是如何上习作课的?是完全按照教科书的要求去做吗?”

“这正是我要给你们说的一个话题。”周老师略微思考一下接着说。“我们教师不能完全被教科书、参考书上的条条框框束缚着,我们可以大胆的去尝试,只要是为了孩子的身心发展、成长着想,最大限度的去开发、去思维、去创造。我可以给你们说说我的做法:

一个习作训练,让学生写景。我抛开教材,以《窗外》为题,让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物,写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有的同学写了:早晨起床,打开窗子,首先感受到的是清新的空气,在往下看,看到了马路上的车来车往,家家户户的炊烟慢慢飘向空中,又慢慢散去……有的同学写:雨后的早晨,推开关了一夜的窗子,大雨刚刚停下,小雨还淅淅沥沥的下着,马路上的绿化树木叶子绿绿的,行人有的打伞、有的穿着雨衣,有的在去买早餐,有的再去忙着上班,雨后汽车的鸣笛声很清脆……有的同学写春天的早晨,有的同学写夏天的早晨,还有的下冬天、秋天的早晨……一个《窗外》,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写不同季节的窗外,可以写同一季节不同时间的窗外:早晨的窗外,也可以写中午的窗外,还可以写晚上的窗外,时间不同,景象不同,地点不同,所观察到的景色也不一样。不同情况,不同效果,然后让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同学们长了知识、学会了观察、丰富了头脑、拓宽了知识面,收获很多很多。

第二次习作,我让同学们写《再看窗外》,看一下第二次与第一次窗外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新的发现?同学们都积极的去观察、去思考,可以同学交流,可以上网了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激励同学们积极去阅读。

我在想,名师有胆量、有气魄去大胆尝试,我们为什么做不到这一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思维、教育方法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我们缺少的是勇气、胆量,我们不敢想,不敢做,担心那样做的后果——影响我们的进度、教学成绩。

周老师说,我那样做,看上去是浪费了时间,耽搁了教学,其实,我开发了学生的智力,锻练了学生的能力,不但不会影响教学而且还会促进教学,本学期考试成绩我还是名列前茅的。

我们从内心佩服。

李保民校长向周黎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周老师,你作为一个名师,不少时间在外边讲学、作报告,你班的语文课会拉下吧,学生家长会有些担心吧?

周老师很自信的告诉我们:我经常出外作报告、学习、讲课,算起来给学生上课的时间是少了,但是我有办法,我的语文课一节课没少上,都是同学们自己上的。

我们有些不理解,李校长继续问道:“没有老师怎样上课?”

周老师自信满满地说:没有老师照样上课,你们信吗?我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语文有几个单元,我就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共同学习,学习后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通过共同讨论来解决,解决不了的交给老师。然后,小组之间在进行交流,几个小组互相交流,语文的教学任务就自然完成了。这样做,及培养了学生们的自学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掌握的知识比较牢固。同时还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团结才有力量。

我在想,名师就是名师,名师不但有丰富的知识,有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他们的教学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杜郎口的教学方法不就如此吗?

周老师喝了口水,看了看手表,很不好意思地说:你看,我光卖话了,菜都凉了,天也不早了,下午,我要赶往菜屯,吃饭吧!有什么事情直接给我打电话。……

一顿中午饭,虽然很简单,但我们的收获却很多。

事后我在想,名师并不是高不可攀,我们已经具备作名师的条件,我们联合校不也有很多名师的苗子吗?像尹丽,省优质课二等奖获得者,李春环、翟红霞、左淑琴、刘月玲市级优质课获得者。只要我们有心,心中有梦想,大胆、积极去努力,明天我们也可能成为一名名师。一步之遥,我们离名师还远吗?

写于2015年5月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