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人生感悟 > 望春风

望春风

推荐人:晨曦2016 来源: 阅读: 2.07W 次

有一首台湾歌曲叫《望春风》,有一部老电影也叫《望春风》,而如今我看的一本书也叫《望春风》。《望春风》是由当代著名作家格非所写的一本关于怀念与告别乡土故乡的小说,它的封面上写有这么一句话,“19582007,曲终人散之时,重返归乡之路”,而这句话,他不仅高度概括了《望春风》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还给未读的读者带来一种由内至外的伤感,牵缠着每一个读者,尤其是在外游子们内心对故乡的缕缕思恋。

望春风

整篇小说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以“我”的视角,描述了江南乡村近50年的发展变化。《望春风》总共分为四章,前两章“父亲”和“德正”,是写“我”生活在故乡的日子,后两章“余闻”和“春琴”,则是写“我”离开故乡后村庄里乡亲们的生活及“我”回到故乡后的日子,同时还叙述了我在外面的生活。前两章主要描写“我”在村庄里的所见所闻,父亲离奇地死在了便通庵,母亲不知所踪,以及自己身边的人的各种不幸遭遇。而第三章“余闻”则是承上启下地写了“我”在第一二章里所见之人的命运结局,通过这十几个人的悲惨结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那时的人事沧桑,村庄里的人走的走,死的死,已无年少时所见过的热闹场景,整个村子弥漫着一股萧瑟凋零的氛围。最后一章“春琴”是写“我”回到村庄后的生活,当“我”和“春琴”返回故乡之时,故乡已成了一片废墟,寂静无声,只留下深深的回忆,萦绕在脑海间,挥之不去,徒增悲伤。

岁月的流逝,让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当“我”离开故乡数十载再次重归之时,心中感慨万千,不由地发出了“日来月往,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在俯仰之间,千秋邈远,岁月苍老,蒿藜遍地,劫灰满目。我终于意识到,被突然切断的,其实并不是返乡之路,而是对于生命之根的所有幻觉和记忆,好像在你身体很深很深的某个地方,有一团一直亮着的暗光悄然熄灭了。”初看这段话是我并不是很懂,但是当我看完整本书时,我懂得人们心中的故乡并不是由那些星星点点破旧的房屋、脚底下的泥土、村边的涓涓细流与漫山遍野的野花等具体的东西所组成的,即便你把这一片废墟重新拾掇起来,但不管你装饰得再美丽,还原得再怎么像,也终究不会回到最初了。最初的那些人,最初发生的那些事,我们只能在记忆中去寻找。最初的最初,当我们还是孩子时,故乡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听着熟悉的名词,而长大后,故乡便成了一个我们永远也回不去的地方。

如今,多数农村青年为谋生计不得已远走他乡,去到一个个繁华却又陌生的城市,开始新的生活,留下一些安土重迁的老一辈人孤独得守护着故土,直至死亡。等到田园荒芜再返乡之时,留下的又能是什么呢?大概也只能留下如主人公般的无限哀伤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大多都希望“落叶归根”,可是久离故乡数十载,沧海早已变桑田,我们的“根”还能找得到吗?可是时代的变迁,乡村的转变已成定局,我们或许也无力改变,乡村人们更多感受到的也只能是《诗经·小雅·节南山》里“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的无奈之感罢了。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莫过于结尾事“我”对“春琴”说的那段话,空荡荡的村庄里,“我”朝东边望了望,我朝南边望了望,我朝西边望了望,我朝北边望了望,只有春风在那里吹着,清冷孤寂。“我”对满怀着期待的春琴说“假如,真的如你说的那样,儒里赵村重新人烟凑集,牛羊满圈,四时清明,丰衣足食,我们两个人,你,还有我,就是这个新村庄的始祖。到了那个时候,大地复苏,万物各得其所。到了那个时候,所有活着和死去的人,都将重返时间的怀抱,各安其分。到了那个时候,我的母亲将会突然出现在明丽的春光里,沿着风渠岸边的千年古道,远远地向我走来。”但是,每一个人都知道那只是“我”心中一个难舍的念想,谁也不能忽视落后的乡村必将被取代的事实,那个美好的设想也只能沦为美好的幻想。

现实生活中,乡村确实在慢慢地被现代化城市所替代,时代在向前发展,而故乡,也是一个不可重归的地方。有那么一句话让我甚是喜欢,“到不了的都是远方,回不了的才是故乡。”故乡,虽然回不了,但它从未消失,因为,它是我们保存在记忆深处的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既不可触,也不可摸,但它确实存在着。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