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人生感悟 > 让学高与身正齐飞

让学高与身正齐飞

推荐人:许贤旺 来源: 阅读: 1.72W 次

“才德兼收,勋贤并进”是《国朝文类》中的一句名言,它说的是任用人才与人才自我修养之道,可谓一语中的,这句话用于教师的自我修养,同样十分贴切。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需要让学高与身正齐飞。

让学高与身正齐飞

德才兼备,乃为师之道,不可偏废。

德与才的关系,自古便使人们谈论的焦点话题。司马光曾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论述精辟典范,十分精确地说明了德与才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互相补充。德才兼备是人们最应当加强与掌握的关键,这其实是对于每一个在社会上生存与立足的人的要求。一般的人要求尚且如此,对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树人育才的人民教师,这一点要求,就更为恰当与合理了。如司马光所言,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一位人民教师,如果有德无才,那么他的德也不能更好的体现。教师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职位,这份工作的更多时间是在课堂,课堂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一个教师如果不具备一定才学,那么他在课堂上将缺乏吸引力,他的德有时也会被掩盖。同样的,如果一个老师只有才学,却偏废修德,他一样会丧失人格魅力,进而他的才学也不会更好的发挥,即便才高八斗也会被弃而不用。前段时间备受关注的“沈阳事件”便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反面教材。沈阳,作为前北大的教授、长江学者,可谓“学高”,但却丢失“身正”,作为最高学府的教授不注重自我品德修养,屡次性骚扰自己所教的学生致使其自杀。此事被媒体曝光后,他的所有学术头衔被取消,职位也被劝退,在以他为主持人的现代汉语精品慕课也被下架。沈阳有才、“学高”,但“身不正”使其才无所用。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言: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教师,不一定是完美的“圣人”,但绝不能做“愚人”与“小人”,至少,他应该朝着“学高”“身正”这两方面齐进。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做到“学高”与“身正”齐飞。

“学高”之师需丰富自己的专业学识。学无止境,每一门科学都有其要攀登的高峰。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只有自身具备广博学识,方能给学生一片知识的海洋,让学生遨游驰骋,感受知识的美丽与浩瀚。为此,作为教师要博览群书,学科与学科之外的知识“但当涉略”,如此便能融会贯通,启迪学生朝更开阔的方向迈进与探索。在“博”的基础上,身为教师还应在学科知识上做到“精”。

“学高”之师除了有了丰富学识,还应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学生是正在学习中的人,其实教师也应该是。“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告诉我们,学生有可能在某一方面比教师要精通。作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教师,并非事事要强于学生,但是一定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增强自身素质,敢于向学生学习,学会与学生共同探讨与钻研遇到不懂的问题或障碍时,要能够虚心请教同事。在某个方面存在短板时,要能够查漏补缺,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孔子学富五车,却还问礼于老子;季羡林学贯中西仍坚持学习与探索,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处在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更有理由不断学习与充实自己。诸葛亮曾说“非学无以广才”,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