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亲情文章 > 行孝需尽早

行孝需尽早

推荐人:欧雪儿 来源: 阅读: 2.59W 次

去老人安养院办事,看到墙上有一篇文章里写道:“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拧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

行孝需尽早

看着这篇文章,禁不住眼睛潮湿,浮想联翩,是啊,其实人老了真的很可怜,尤其那些逝去了另一半的老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天一个人呆着空旷的房子里,有谁知道他们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谁能想象和理解这种心情里包含的无尽的失落呢?

记得今年春节一家人团聚,我们都在沙发上说说笑笑,忽然我发现婆婆站在一旁,伸着脖子,侧着耳朵,很费劲的听着我们说话,此时没有人注意到婆婆的表情,也没有人去跟婆婆聊聊天。心里忽然一阵酸楚,才发现过去在家里一直起着顶梁柱作用的坚强的婆婆确实老了。是啊,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怎又能不老呢。这才意识到婆婆在我们说话时,欲言又止的表情,婆婆老的迟钝的思维和行动已跟不上我的年轻的思路,搭不上话。甚至可能最后连她自己要说什么也一并忘记了。

这是多么让人心碎的——美丽和繁华的生命的衰退啊!

今年74岁的婆婆,公公在10年前就去世了,婆婆曾经也是个精明的商人,膝下三个儿女都做生意,婆婆体力好的时候,经常帮助他们,把一大家子人的日子安排得有条不紊,但随着婆婆年龄慢慢大了,精力脑力都日渐衰退,儿女们不再让她插手生意,便彻底闲居在家。开始大家都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婆婆照看,而有更多的时间去忙各自的事情。就这样有时我们还嫌她行动反应慢,思想老套,说的话我们不爱听……对于我们的埋怨,她从不反驳,也不生气,一如既往的为我们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渐渐的我们的孩子都大了,家里彻底只剩下婆婆一个人了,我们每次回去婆婆总是把已经讲过很多遍的故事,再讲一遍,我总会假装很认真的听着。可老公是个急性子,有时会很不耐烦的说:“别讲了,你已经讲过一千遍了”。我看着婆婆很难堪的笑了笑,我的心里也很难过,因为家里人多,我不能当面说老公,回去劝老公:“老人的时间不多了,她还能在你面前唠叨几年啊!不知道哪一天,她也会像公公一样,突然离我们远去,那个时候,你哭的声音再大也没用了。”

此后,每当婆婆颠三倒四的讲着她的故事便没人在打断,大家虽然各忙各的,但做出一副认真倾听的样子,婆婆很受用。到后来,我们回去的时间越来越少,婆婆最快乐的日子就是给儿女们买买菜,每天做些好吃的,期待着与儿女跟婆婆团圆。可惜儿女都忙,好多的时间根本顾不上回家吃饭,她常常自己做一大桌子菜,然后自己吃上好几天。

寂寥的世界里,唯有电视的声音,但电视的声音稀释不了她世界里无边的寂寞和孤独。

当有一天,我对自己的孩子重复又重复说着自己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沉醉在自己的回忆中时,我突然明白婆婆心里拥有的那份美丽情怀——一个孩子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每天不厌其烦的绞尽脑汁,去回答孩子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十万个为什么;责无旁贷的为孩子扣上扣子、系好鞋带;默默地清洗孩子弄脏的衣服。这是她平凡的一生最伟大的杰作,她又怎能不感到骄傲呢?而回报这一切的,只需我们多一点点的耐心,只需一个老人为我们付出的时间,不到万分之一的相伴的时间。

也许是女人更了解女人,我对婆婆多了一份理解。也理解了常言说的老人和孩子一样的道理,他们也像小孩子一样需要别人倾听他们的唠叨,照顾他们的生活,需要呵护她和理解。因为他们都活在梦境里,对生活力不从心。所以在她有生之年,我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她。

“有父母的感觉真好。”这是很多失去父母的人的肺腑之言。为什么总要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呢。趁着我们的父母还健在,珍惜这份幸福的时光吧!不要留下自己对父母的遗憾,在“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惆怅里悔恨一生。

孩子是老人的希望,我们没有理由让他们失望。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