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亲情文章 > 太子庙的芝麻与谷子(一)

太子庙的芝麻与谷子(一)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74K 次

那个叫太子庙的地方,在岳阳城的东南方向,与城中的梅溪桥街相接。为什么叫太子庙?庙又在何处?当时我太小,没想过,也没有见过。近日上网查资料,才知道太子庙始建于南北朝,距

太子庙的芝麻与谷子(一)

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了。至于何时毁于何事,就不得而知了。

当时吧,太子庙应该属于郊区。它的对面是火车站,火车的嘶叫声、车轮的滚动声,成天围着太子庙此起彼伏经久不息,偶尔到这里居住的人,很是不习惯。

车站的边上有一座铁路桥,上面走火车,下面过人走汽车,当时人们叫"过洞子"。从城里出来,过了"洞子”,顺手右拐,就到太子庙了。

我大约从七八岁起,就经常"过洞子”,到爷爷奶奶家去。

听奶奶讲,在解放前一年,爷爷卖掉了全家人赖以生存的那条木船,也离开了他闯荡了大半辈子的洞庭湖区,搬到岸上定居。后来几经辗转,五十年代后期在这里置地建起了一间木板屋。

这间木屋不算大,总共分为六间,四间住屋,每间大约十平米左右,一间厨屋,一间餐厅兼客厅。除爷爷奶奶外,还有大伯、三叔、四叔一大家人住在一起。大伯离异后带着胖姐,与爷爷奶奶共一口锅吃饭。两个叔叔已经成家,先前都只有一两个孩子,勉强凑合着住得下,后来每家的孩子不断增加,拥挤不堪是可想而知的。我是刘家的长孙,经常来玩,木屋就显得更加拥挤了。

太子庙又分为上、下太子庙。爷爷的木屋在上太子庙,建在一个高坡上,十余户人家一字排开顺坡而立。从左往右数,第一间是蔬菜队的仓库,热天堆了许多甜瓜、菜瓜在里面。有一次,几个和我一般大的细伢仔伏在地上,从高高的门坎缝往里张望,口水欲滴。那个叫三流子的从身上摸出一把菜刀,从缝隙里伸进去,把瓜捅成块又顺着缝儿拿出来。我们快速逃到避静处,一边吃瓜,一边哈哈大笑。

第二家是爷爷。第三、四家也都姓刘,第三家印像不深,似乎与爷爷家没什么来往。三流子家是第四家,与爷爷有远亲关系,辈份也要大一辈吧,尽管三流子比我小一点,人前我还得叫他一声小叔。

三流子的爸爸妈妈,我们都喊大公四爹(爷)、细公四爹。他们人都十分和善,尤其是细四爹,待人客气得很,她人又生得精致(漂亮、干净、有气质)只是后来老了,病瘫在床上,可怜瘦小的大公四爹服侍十多年。

他们养育了四男一女,都是孝顺的儿女,但不知为什么,除大女儿、大儿子外,其他三个儿子都顺着溜叫"流子”。

再后面的几家,好像都是菜农了,我也记不得很清楚了。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