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亲情文章 > 我的父亲母亲参考

我的父亲母亲参考

推荐人:清荷 来源: 阅读: 1.95W 次

很久以前,就想写写我的双亲,然而这个念头在脑海里涌现了无数次,直到今天才踌躇下笔,因为记忆实在太厚重了,而心里现在才稍觉安慰。随着记忆闸门的打开,我的心底充满了无限的感恩……

我的父亲母亲

一、

我的家给我的感觉一直是朴实而温馨的。父母亲都是教师。我们一家四口住在学校的一间不大的房子里,并且这个房子还是当时的大队(现在叫管区)空置的。房子只有一个大房间,父亲用一个木衣柜,一个书柜,两张门帘把房间隔成两半。一半刚好放置两张床,两张床之间摆放了两张大书桌,我和弟弟就常坐在床上学习,小腿就在桌底下摇来摇去。另一半放了一套很朴素的沙发,一张书桌。

就是这么一个简朴的家,却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回忆,收获了更多的真诚和朴实。

二、

父亲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这个房子前面和左侧面各盖了两个小房子,而这些房子之间都是相连相通的。在小时候的我们看来,这简直就是皇宫,就是乐园,就是奇迹。所以我们有了书房、餐厅、厨房、养鸡房、柴房、冲凉房、厕所、香蕉园。现在回忆起来,这简直就是一项大工程,我无法想象当时的父母亲是怎样创造出了这一简朴而又伟大的奇迹!

三、

现在,我要一一细说在这个“乐园”里所有的一切生活了。

首先是书房。这里有很多书。虽然穷,但父母从来不吝啬学习方面的钱。我和弟弟最喜欢静静地呆在那里漫游在书的“王国”里。首先是大房间,两张大书桌放满了我和弟弟的玩具,其实大部分就是我们自制的。那个大衣柜是我们捉迷藏的好地方,每次都是藏到衣柜里面,坐在衣服堆上,用小手把柜门紧紧抠住,而另一个呢,也知道里面有人的,在外面抓柜门,知道打开,然后坐到衣服堆上大笑。其实谁都是喜欢藏到衣柜里面,无所谓找不找得到。

餐厅。小时侯能吃上一顿烤鸭是一件很值得回味的事。记得每次父亲骑着那辆老式自行车从较远的圩上赶集回来,我和弟弟都是欢呼雀跃着扑过去,而父亲总是从自行车袋里掏出甘蔗、油条,偶尔,还会有烤鸭。而后来为了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送我到镇上读六年级,每个周末父亲就骑自行车接我回家,总会买烤鸭回家加菜,因此这也成了弟弟周末的盼望。厨房。分为摆放厨具、水缸和灶台两部分。没有自来水,我们都是去学校的古井挑水。有时,我也去帮父母挑水,短短的一段路,我总是要歇上几次,毕竟,两桶水对一个几岁的小孩来说是一个不轻的负荷。每看到水缸里的水挑满时,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和自豪。煮饭烧的是木柴,母亲常常会用剩下的烧得通红的木炭给我们烤咸鱼,那种香味我们至今还能清楚地想起来。

养鸡房。这是记忆中较为深刻的一处。父亲把买来的雏鸡放在自制的纸箱鸡笼里养,我和弟弟最喜欢把小脑袋探进去,闻着小鸡饲料的香味,看着亮着的小灯,看着毛茸茸可爱的小鸡一天天长大,心里充满了好奇、喜悦和希望。

柴房。经常整整齐齐地堆满了木柴。我们总喜欢跟着母亲或别的小伙伴到学校后面的树林里捡干树枝。用嫩树枝把干树枝扎成两小捆,再用一根长木棍当扁担,晃晃悠悠地挑回来,一路上笑闹声不断,乐趣无穷。

冲凉房和厕所(因为称不上洗手间)部分很大,其实就相当一个小院子,母亲曾养了几只小鸭子,我和弟弟很开心,也很喜欢,经常赶着这几只小鸭子去冲凉的水沟边喝水,有时还赶着它们在校园里满地跑。最难忘的是,有一只鸭子脚受了重伤,因为太小了,父亲以为养不活,就把它放到树林里,弟弟发现一只鸭子不见了就问父亲,后来他自己到树林里把那只鸭子带了回来,说也奇怪,鸭子好象明白是弟弟救了它,在它奇迹般地恢复后,就紧紧地跟着弟弟,每次一看到弟弟放学,就冲到教室那里迎接他,跟在后面回家,以致于弟弟每次上学前一看到它就赶紧撒腿跑,担心鸭子赶上跟进教室。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都非常感动。一只鸭子都知道知恩图报,更何况我们人类。再者,“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存活着形形色色的生物,而人类也都是由于成千上万种生物的”恩赐“,才得以在这个星球上生存、繁衍。当我们品尝着鲜美的瓜果,穿着暖和的皮衣棉裤时,可曾想到这些都是生物多样性给我们奉献的硕果。可以说,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了我们人类自身。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应该学会平等地对待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房子后面有一大块空地,父亲用荆棘围起来,连接着房子,所以小时候我们从后门出来就是块空地,自以为是安全无比的地方,其实大人一步就可以跨进来。父母亲把空地分成三部分,大部分种上了香蕉,另外两部分分别种甘蔗和蔬菜。而就是在这片香蕉园里,每到收获的季节,父亲就能砍下很多的香蕉,摆在内院里,偶尔拿出来晒晒(因为这样香蕉容易成熟),慢慢成熟的香蕉使我和弟弟大饱口福。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一家人还喜欢在香蕉园的靠近大窗户的那小块空地上铺好草席,在那儿谈笑风生,看书,下棋,打扑克,吃花生。有山捻子的季节,就洗上满满一篮子山捻子,吃捻子,看路人。凉风习习,一如我们愉快的心情。

四、

小时候,家境比较穷,不过由于父母有一份职业,所以比起村子里的小伙伴们,条件稍微好一点。当时由于学校地处偏僻,还没有通电,大家一律用的都是煤油灯,地锅,大蒲扇。

没有电,没有电风扇,点着煤油灯,夏天自然就更热,每天吃完晚饭,父亲就在房间里洒好多好多水,然后一家人就到门口乘凉,所以,至今想起那张棕红色的躺椅,我仍然觉得无比温馨,好象以往的情形历历在目。

邻近村子里的小伙伴们每到这时也会跟各自的一起到我家门口来乘凉,一时间,谈笑声,嬉闹声,整个夜空似乎一下子热闹。我们喜欢去捕捉那满天飞舞的萤火虫,那小东西提着“红灯笼”飞呀飞呀,而我们在后面追呀追呀,捉到就捂在手掌心,小心翼翼地瞅着,心里充满了自豪、喜悦和好奇。想起童年的夜晚,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满天飞的萤火虫。

有月亮的夜晚,别有一番情趣。我们喜欢坐在草席上,仰望着那神圣的月亮,谈论着从大人那儿听来的有关嫦娥的传说,猜测着月亮上的那个黑影是不是嫦娥,是不是那棵桂花树,是不是那只精灵的小兔子。皎洁的月光倾洒在我们身上,祥和而宁静。

有时,我和弟弟会在草席上下象棋,或者和伙伴下;偶尔,我们还打打扑克。

五、

我和弟弟就是在这所简朴的学校读小学的,那时,成绩一直很好。母亲说,小时候,教我们识字,总是学得很快、很牢固。母亲说这话时语气里充满了自豪。我们都酷爱文学,也许是由于家庭影响的缘故,要么就是受那一大柜子书的熏陶的原因罢,写作水平还可以,我读五年级时曾经写了一篇游记,得了满分。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这种值得骄傲的事情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到六年级时,由于父母希望我能考上遂溪一中,便把我送到镇上的中心小学就读。然而,除了酷爱的文科一直名列前茅之外,数理化考得不尽如人意,最终也未能如父母的心愿。后来,父母曾说:“幸亏没考上,要不然年龄太小也不放心。”而那年因为第一次离家这么远上学,这么久才能回家,我的脾气变得很差,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发一阵脾气,父母亲用最大的耐心包容了我,当时连父母亲,甚至连我自己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后来长大了我才慢慢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原因,这应该也是考试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太想家,太思念那个简朴而温馨的地方;加上那年读书寄人篱下不好受的滋味应该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至今,我内心深处总会为当时的言行感到深深的愧疚!而我知道,慈祥的父母亲早已不把这一切放在心上!他们只知道为儿女无怨无悔地付出!而做为儿女的我们却无以回报!

再后来,父母也没把弟弟送到镇上读书,我想他们是因为知道自己对我们是多么的不放心,多么的牵挂。弟弟是在镇上读完初中后再考入遂溪一中高中部的,而我则是考进了遂溪师范学院(现在的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六、

我刚开始读初一时,家还在父母所在的小学,我便成了一名住宿生,每个星期天都是自己骑自行车跟着其他伙伴一起到镇上上学,每到星期五,我总是把行李打好包,星期六中午一放学(以前是上五天半的课),就把行李包往车后座一绑,赶紧往家里骑。那时候,一般是小路,并且两边有树林,甘蔗林,有时还会遇到乞丐(那时不知为什么,都很怕乞丐)。至今回想起来,我脑海里对这条小路的印象依然是漫长而神秘,甚至害怕的。我记得当时还吓哭过几次,而另外的几次,则是每次离家时,母亲在路口送我,我强忍着眼泪,到了路人很少的小路,就边骑边抽泣,一直快到镇上了,就赶紧擦干眼泪装没事一样。

终于,在我读初一的下半学期,家里的经济已开始好转,父母靠自己多年来的辛劳和节俭,养鸡种树,有了一点积蓄,母亲也在那时转正了,父母便商量着再借点钱在镇上买间便宜的房子,方便我和弟弟上学。正巧,有个公司盖了新楼房,把以前的旧宿舍出售,父母亲便把作为办公室的那一间买了下来,稍为装扮一下,改装一下,就搬了进去。我们终于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也意味着,我们上学再也用不着担惊受怕了。

不过,因为那时还买不起摩托车,加上父母因为要上课,所以他们依然是回小学住,只是周末才回来住,平时我便自己在新房子里住。在那时,我便开始了独立的生活,自己做饭。虽然觉得有点孤单,但比住宿好多了。父母亲有时来赶集就回来看我,买好吃的或做好饭菜。有时放学回来看到锅里热气腾腾的饭菜,总是有一股难言的感动。我读初二时,弟弟升入了初一,姐弟俩在一起热闹多了。每天早上,我们一起去吃早餐,放学回家一起吃饭,一起学习,那段时光快乐而温馨。再后来父亲买了摩托车,回来方便多了,于是每天下午都回家,早上再去学校,不过,这样,父母亲辛苦了很多,特别是冬天,那时的冬天真的很冷很冷。

七、

1996年,我顺利考上了遂溪师范,全家都欣喜不已,但是那一笔学费对父母亲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字,为此,他们开始东挪西借。在母亲带我到遂溪报名的那一天,本已和亲戚借好的钱差点泡汤,亲身经历了这件事的前前后后,我突然长大,明白了人有时是虚伪的,凡事求人不如求己,人要自立自强,才能活得精彩。

刚开始那几个星期,我心里特别特别想家。有时躺在被窝里,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站在教室的阳台上,望着天边的彩霞,望着家的方向,眼泪也会不争气地流了下来;中午听见学校的广播,也会想起中学时的母校,想起家。最害怕的是打电话,听到电话那头亲切熟悉的声音,我总会哽咽,可又怕被对方听出来。在遂溪读书那三年,特别羡慕能每天回家的同学,我和同校的几个同乡约好每一个月就回来一趟。我依然和以往一样,每次从家里上来,就又开始准备下一次的回家。家,永远是我最牵挂最依恋的地方。

如今,当我写下这段文字时,早已泪流满面。

八、

以前每逢生日,母亲就会给我煮鸡蛋,但读师范后,远离家乡,从城市来的同学到生日时总是大搞晚会,而我总是在吃饭时默默地从食堂买回一个鸡蛋,就当给自己过生日,这不是羡慕,更不是自卑,而是我喜欢用这种方式过生日,一直到后来参加工作了,我依然是用这种方式。如果说当时是喜欢,那么现在已身为人母的我可以作另一种解释,那就是我出生的时刻,正是母亲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只不过,伴随这种痛苦的是莫大的喜悦!

第一次自己一个人过生日时,弟弟给我寄来的信里,夹了几块钱,信里说要我买好吃的,我是在上课前看到了这封信,满怀的感动在心里涌动,那节课我上得特别开心和踏实。

在读师范的这三年间,我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先后被选入学校的文学社、编辑部和书法协会;文科成绩依然一直名列前茅;学校作文比赛、科技小制作比赛获奖;往《小天鹅》杂志投的稿件被刊登。一系列的成绩让父母倍感欣慰。

我读师范二年级时,弟弟也顺利考上了遂溪一中高中部,我们姐弟俩见面的机会又多了,而与此同时,父母的牵挂也多了,几乎每个周末父亲或母亲就上来一趟。

九、

三年师范生活结束,我回到了镇上的中心小学任教,因为了解,所以领导一开始就安排我担任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刚踏上工作岗位,父母亲便成了我的倾诉对象和良师益友,耐心引导我渡过了工作中的一个个门槛,换句话,是引导我顺利地进行了角色换位,从学生到教师的换位,再从教师到优秀教师的换位。要强的我没有令他们失望,我一步步地用自己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连任毕业班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并多次获奖。在任教期间,我自学考取了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文凭,函授获取了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凭,成了学校第一名年轻的具有本科文凭的教师,这让父母无比自豪。并且,我的教学论文在《广东教育》、《烛光丛书》里得以选刊。接着我又被选进了学校的语文科组。自知责任重大,况且经验不是很丰富,我更加努力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我知道,这对父母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报答!

与此同时,弟弟顺利考上了华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本科班。所有这一切,跟温馨的家庭教育,父母的鼓励式教育是分不开的!

十、

我与丈夫刚认识的时候,父母没坚决反对我们的交往,在我们家,这是很开明的,不会出现父母包办婚姻,但父母告诫我选择一个人过一辈子,品格是最重要的。于是我凭自己的直觉选择了。结婚后,父母又告诫我,家庭要和睦,退一步海阔天空。在父母眼中,我永远是他们小时候需要保护的女儿。如果说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么我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亲!

十一、

2005年5月,我儿子出生了。作为公公婆婆的父母亲把精力放在了照顾孙子上。也许这就是隔代亲吧,但父母亲并不是溺爱孙子。2005年9月,我调至另一个镇的中学任教,母亲特意请了个亲戚当保姆。从此,父亲和母亲几乎每个周末就坐两三个小时的车辗转来学校看孙子,每次上来都大包小包,有好吃,好玩的。实在累的话,他们就两个人轮流上来。也难怪亲戚说:“你要永远记住你父母的好。”第二年,亲戚有事不能来我学校了,母亲放心不下,就把我儿子接回老家。上课时,亲戚帮忙照顾,一下课,父亲和母亲就马上接手照顾了。等我儿子大一点,亲戚也实在没空时,父母亲便不辞劳苦,两个人边上课边轮流照顾孙子。晚上,父母亲也是轮流带,一人带半宿,休息半宿。我真不敢想象,开始那两年,作为中老年人的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如今,我儿子快三周岁了,父母亲在工作之余,还常常教他认字读书。我想,儿子应该记住公公婆婆对他所付出的一切吧。等他长大了,我一定要一件一件地细数于他,让他知道有那么多的人疼爱他,自己应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十二、

有人说,父母的爱是河流,而我更觉得像一张密密的网,这网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织越密,穿透我生命的每一点,时刻感动着我的心灵,震撼着我的灵魂,此生此世,无以回报!我最至爱的双亲!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