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情感美文 > 走进三军仪仗队

走进三军仪仗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74K 次

2009年6月28日,因参加煤炭资讯网“好矿长”征文获奖,有幸到北京参加颁奖仪式。而颁奖的地点在陆、海、空三军仪仗队训练基地,这是一次使我终生难忘的时刻。

走进三军仪仗队

从小从电影上看到国庆阅兵式,就被他们威武的军姿,整齐的步伐,昂扬的精神风貌深深的震撼。每当听到军乐队演奏的《国歌》响起,耳边仿佛就听到那铿锵有力的步伐,眼前浮现出中国军人无畏的面容……他们是我们国家的国魂。

带着激动,带着向往,我们驱车到达三军仪仗队训练基地时,正值午后两点,训练是下午三点开始,利用这一个小时,我们观看了三军仪仗队的荣誉室,了解了三军仪仗队的历史

每一个独立的国家都有自己的仪仗队,它象征着本国的尊严和对他国的友谊、亲善。1946年3月4日,为迎接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上将,展现解放区人民军队的力量,党中央决定组建一支仪仗队。当时从驻南泥湾某团中挑选500名战士,组成了我军历史上第一支仪仗队。1949年10月底,毛主席指示中央警卫团将警卫营的一连改为仪仗连,担负外国大使呈递国书时的仪仗任务。同年10月16日,仪仗连首次出现在苏联驻中国大使向毛主席递交国书的仪式上。1952年,周恩来按照毛主席指示,正式组建仪仗队。具体条件是:政治素质一流,身体条件好,个头适中,相貌英俊。1953年6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正式组建。同年,11月12日,朝鲜首相金日成来华访问,新组建的中国仪仗队迎来建队后第一位外国元首。195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正式改建为陆、海、空三军仪仗队。中国仪仗队以独特的礼宾形式,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首脑的赞誉。

参观完荣誉室,我们观看了一部记录着礼仪士兵训练的电视纪录片。

仪仗兵代表了三军的形象、国家的尊严。他们在检阅场上走正步也就一分多钟,但在场下却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艰苦磨练。仪仗队有句口头禅‘场上十分钟,场下三年功’。他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皮肤晒黑了,马靴磨透了,脚底也磨出了血泡,他们却说:“为祖国展示军威,值!”。仪仗兵最难过的一关就是眼睛,因为要求仪仗兵的眼睛30秒才能眨一下。为了练就这过硬的本领,他们不断地训练自己,任凭眼泪不停地流淌,都顽强地忍过来了,渐渐的,眼泪不流了,从开始的一分钟眨七八下,到几个小时一眨不眨,没有毅力,是很难坚持下来的。为了克服自己的不足,有人衣领上别着大头针,稍一低头就会挨扎;有人在后背插上了木板;有人睡觉不枕枕头,还有人用背包带把自己的双腿绑在床板上,那都是为了保持一个合格的军姿。他们每天正步走都在七十多公里,衣服上的汗水,湿了干,干了湿,时常结着一层白色的汗碱。有个战士,在执行国庆阅兵任务时,因为做劈枪动作时用力大了些,一个手指骨折了,但他竟然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两个多小时,直到所有的庆典活动结束,他的衣服因为疼痛被汗水浸透,他硬是一动没动,一声没吭,多么坚强的战士啊! 我们的三军仪仗队的战士们,即使坐着,他们也绝不靠椅背,而是双手紧握,坐姿笔直。一次,在观看一场演出时,有个座椅坏了,没有座面只有空架子,被排在这个座位的战士,毫不犹豫地以一个标准的坐姿“坐”在椅子上,两个小时的演出纹丝不动,坚持到最后。当演出结束退席时,才发现他以一个这样的军姿完成了军人的使命……。

午后三点,嘹亮的军号,铿锵的步伐,把我们带到了训练场上。150人组成的三军仪仗队,他们个头都在1.80米以上,面廓线条圆中有方,眉骨浓挺,眼睛炯亮,往操场上一站,就如同铁塔一般岿然不动。当指挥官一声号令,军旗手擎旗行进,枪上肩,齐步走。整齐划一的步伐响起,只听指挥官一声“向右看”,全体士兵向主席台行注目礼的同时,他们按照每分钟116步、每步75厘米的标准步幅,阔步向前。咔、咔、咔,三声,战士们的枪已由肩上到手中,并呈手握钢枪的姿势,枪尖一线,人一线,雄壮刚劲优美。霎时,我的血往上涌,热血沸腾,好威武,好神采! 中国的三军仪仗队不愧为被美国总统称是他见过最出色的一个,英国女皇对他的评价是举世无双!中国的三军仪仗队是最威武之师,我们看到的是永远不变的军人英姿和中国军人的威武形象。

礼毕,领导们专门空出时间让我们照相,留下这珍贵美好的瞬间。我们蜂拥着向战士们涌去,为了拍下战士们脸上的汗珠,我们几乎把照相机贴在战士的脸上,可我们的战士,眼都不眨一下,根本不被外界所干扰,保持着威武的军姿,展示着军人的风采。部队领导不得不警告我们离战士稍远一点,不要影响秩序。我们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一点。

万里挑一的仪仗兵们把正步当事业、当人生。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精彩,哪里就有喝彩。

我爱你——中国三军仪仗队!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