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志 > 心情日志 > 不辞而别

不辞而别

推荐人:xiaoyudiaomaohb 来源: 阅读: 2.57W 次

今天刚一上班,就听到公司同事在议论工资被降薪的事,真是有点不匹配好不容易赶上的大冬天频繁雾霾重重包围下却非常难得的风和日丽好天气。

不辞而别

虽然此前也听同事说起过公司可能要降薪,但多半理解为应该是元旦过后。不曾想上个月大家都还在一如既往的工作, 公司冷不丁就拿着大家11月份的工资来说事。也是同事出于好心,建议我尽量去查查工资到账情况,可别到时候工资都不发了,你回去的路费都没有着落。到银行一查的确是上月工资发的不到三成,说实话心里是有些不太高兴。年初过来东北这边做事,按说人到中年不应该感情意气用事了,多半还是出于一些骨子里的念旧,在那种特定情况下还是选择留了下来。

曾经介绍自己过来的小L因为个人原因不想再在这边做这件事了,年初他离开时自己如果离开,其实公司这边也能理解的。但事情无论小L出于什么原因导致做不下去,给ASH这边留的印象都不是很好。做人的原则不同,我不能让人家感觉就像北京来了俩骗子似的,啥也没做成,就不了了之灰溜溜的走了,那样的话到什么时候自己都会觉得心里惭愧。尽管在当今社会,人们对良心或者良知的价值褒贬不一,也许与性格有关,自己总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个坎。

今天的心情的确不是很好,虽然我的工作也就是很具体的一些事情,但多半还是很投入很认真负责的,最起码也是尽可能的做到坚持有始有终。可这次我真想不辞而别,按说这样做压根不是一个工作多年人的职业道德和习惯,但想想公司给我发上月工资降薪时也并没有事先告知,这难道就是一个公司所秉持的企业宗旨和操守,国家的劳动法律难道就是一张毫无约束力的虚晃空白?如果我选择不辞而别倒是对公司的沉默不宣是一种蹩脚且尴尬的默契配合,但我不会这么做,我丝毫不会动摇自己的做事原则。也只能理解为家里多挣点也富不了什么,少挣点短期也不至于饿了肚子。尤其对于男人是更需要挣钱养家,但不能让别人背后戳自己脊梁骨,事后说自己做人不地道。说到底做事还是想秉持尽量别让自己心中愧疚。

无论如何我都不否认L总的为人,尽管社会是需要像我们这些扎扎实实工作在最底层的员工,但更需要敢作敢为有能力有梦想的时代弄潮儿。毕竟自己也工作十多年了,也只能理解为,人生的路上无论好坏,都躲避不过自己所处的时代,看淡一些事,以后的路还是要走,以后的生活还是要继续。引用路遥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本篇日志的结尾,那就是: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

引用一段以前曾看到的一段文章,或许更深一层的让人对生活有一番反思:

上世纪的战乱时代,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而今日,偌大的中国,再难找到平静的心灵。

不平静,就不会幸福,也因此,当下的时代,平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想要平静与幸福,我们内心的问题终究无法回避。

古人聪明,把很多的提醒早变成文字,放在那儿等你,甚至怕你不看,就更简单地把提醒放在汉字本身,拆开“盲”这个字,就是“目”和“亡”,是眼睛死了,所以看不见,这样一想,拆开“忙”这个字,莫非是心死了?可是,眼下的中国人都忙,为利,为名。所以,我已不太敢说“忙”,因为,心一旦死了,奔波又有何意义?

然而大家还是都忙,都不知为何显得格外着急,于是,都在抢。在街上,红绿灯前,时常见到红灯时太多的人抢着穿过去,可到了对面,又停下来,等同伴,原来他也没什么急事,就是一定要抢,这已成为我们太多人的一种习惯。

在这样的氛围中,中国人似乎已失去了耐性,别说让生活慢下来,能完整看完一本书的人还剩多少?过去人们有空写信、写日记,后来变成短信、博客,到现在已是微博,144个字内要完成表达,沟通与交流都变得一短再短。甚至144个字都嫌长,很多人只看标题,就有了“标题党”。那么,下一步呢?

对此,一位老人说得好:人生的终点都一样,谁都躲不开,慢,都觉得快,可中国人怎么显得那么着急地往终点跑?

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

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

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然而,谁又打算停下来等一等呢?

如果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