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志 > 空间文字 > 李远霖:金沙县诗词楹联学会创建诗词之县工作综述

李远霖:金沙县诗词楹联学会创建诗词之县工作综述

推荐人:李远霖 来源: 阅读: 7.17K 次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着力创建诗词之县

李远霖:金沙县诗词楹联学会创建诗词之县工作综述

——金沙县诗词楹联学会创建诗词之县工作综述

李远霖

金沙诗词文化事业的发展,伴随着神州大地的改革春风,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在全县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物质文明、社会文明扎实推进、硕果累累的同时,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教育、文化等建设事业已是异军突起,五彩缤纷,丰收在握。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潮中,涌现出一支团结奋斗、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发挥余热的诗词文化建设的战斗队,被社会戏称为“白发军”。这支“白发军”队伍的基本骨干力量,主要由退休干部、教师和职工组成,他们就是现在的金沙县诗词楹联学会。

金沙县诗词楹联学会(简称诗联学会),始建于1986年8月,她的前生是金沙县玉屏诗社。后金沙县楹联学会合并给诗词学会,组建为金沙县诗联学会,是经县民政局登记注册的法人社会组织,至今已走过30年历程。现有会员272人,其中有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1人,贵州省诗联学会会员93人,毕节市诗联学会顾问2人,理事4人。1990年10月,被贵州省诗词学会接纳为团体会员;1997年10月,被中华诗词学会接纳为团体会员。金沙县诗联学会已先后召开过六次代表大会。

金沙县诗联学会第六届领导班子有理事42人、常务理事21人。学会正副会长、正副秘书长的平均年龄70余岁。

这支诗词文化建设的“白发军”队伍在会长赵正乾同志的带领下,他们以繁荣发展金沙诗词文化为己任,以创建中华诗词之县为目标,敢于担当,不怕困难,组织和带领县内一大批中华诗词爱好者,全身心地投入到诗词文化建设中来。他们中的许多同志年事已高,身体欠佳,但笔耕不辍,奋斗不止。全县已有李访明、赵正乾、刘志开,彭富翔等30余人出版个人诗集50余部,发行2万余册,学会李访明先生94岁高龄,现已出《风雨余音》诗集27集,作诗7万余首,写作《乡情琐话》等文集7集,近40万言。仅赵正乾的《红色诗教》一次就印刷8000册赠送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县诗联学会的会刊《金沙诗联》已出诗刊164期,刊登诗、词、联、赋近6万首(阕、副),另外,还与各个时期中心工作配合,创作中华诗词,并集成出版,如纪念建党90周年时出版的《光辉照征程》;配合学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版的《壮飞颂诗词集》、《黉园诗韵》;配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的《我们的节日》、《金沙诗词选》等不胜枚举。在这些工作中他们不顾年老体弱,不计名利得失,为着向往的目标和肩负的责任,勇往前行。

是他们以探索诗教之路,广开诗教之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以培育新一代诗词人才为动力,积极参与并带头在全县推行诗教。让中华诗词大步走向农村、走向学校、走向社区、走向机关、走向景区、走向企业。在这些工作中,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放弃许多休息时间和与朋友、同学聚会的机会,为诗词班备课,为学校办讲座,为诗词写作进行辅导,他们再苦再累也觉得使命光荣,并能成为他们坚持不懈,继续前行的动力。

也是他们以扩大中华诗词的影响力、传播力为重点,以提升人文素养为中心,在全县大力开展“抓诗教、创诗县”工作,经过认真规划、层层发动、精心组织、大胆实施、不断总结,现在已经建成一批受到省、市、县命名表彰的诗词之乡、诗词校园和诗教先进单位。在这些单位中,有的已成为全国、全省的文明村镇。

又是他们把认真办好《金沙诗联》作为联系广大诗词爱好者的桥梁,以此作为推进诗词交流发展、巩固提高的纽带,把一个从刻钢板,打字油印的小刊物办成弘扬中华诗词的主阵地、宣传金沙的窗口和学习交流的平台,这些诗词爱好者分布在北京、上海、湖南、湖北、四川、江苏、福建等20余个省市区。

还是他们以发展诗词组织为基础,以壮大诗词队伍、形成诗词群体为方向、深入农村、社区、机关、学校指导建立诗词组织,目前全县70%的乡镇、街道、90%的学校已建立诗词组织。为壮大诗词队伍、坚持与老年大学配合,长期开办诗词班,为基层诗词组织培训骨干人才。

就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主动作为,深受各级诗词组织和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好评和赞扬,同时也得到金沙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机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自2007年以来,在全县创建诗词之乡、诗词校园和诗教先进单位方面发出的文件26个,其中以县委办、政府办名义下发的创建工作通知、实施意见等文件9个,占文件总数的34.6%;以县委宣传部正式文件下发的3个,占11.6%;以县文明委下发的文件4个,占15.4%;以创建诗词之乡、诗词校园工作领导小组文件下发的4个,占15.4%;以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教育局、县文体广电局、县文联、县诗联学会联合行文下发的6个,占23%。2015年县第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启动创建中华诗词之乡;2016年县十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上述情况表明,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有益于金沙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他们所做的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至2014年底止,金沙县有11个单位先后获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文联、省诗联学会命名为“诗词之县”(1个)、“诗词之乡”(4个)、“诗词校园”(1个)、“诗教先进单位”(5个);16个单位、中学、小学获市级“诗词之乡”、“诗词校园”和“诗教先进单位”命名表彰;19个单位获中共金沙县委、县政府表彰。

近年来,金沙县诗联学会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制定工作目标、落实工作任务、主动加压

每年年初,学会首先制定工作计划,把学会工作和创建“诗词之乡”、“诗词校园”和诗教先进单位工作结合起来纳入全年工作计划,提出具体实施要求;在工作措施上,加强责任落实,加强信息收集,加强巩固提高,加强学习交流,这一主动加压、自觉作为的精神,确保了全县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完善工作措施,不断推进全县“抓诗教、创诗县”工作

每年,县诗联学会、县创建诗乡办公室(两块牌子、一班人马)主动请示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同意,拟写有关领导讲话和创建工作有关文件,做好全县性会议的筹备工作,每年都要召开1—2次全县性的“抓诗教、创诗县”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创建工作任务,总结表彰先进,推动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学会一班人不辞辛劳、风雨无阻,经常深入学校、农村、企业、机关召开有关创建工作推进会议,力求把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并组织现场参观,结合各创建单位实际,总结交流创建工作经验,互相取长补短,以推进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抓好中华诗词楹联的创作培训,不断扩大诗词创作骨干队伍,使中华诗词薪火相传

学会按照工作安排,每年都要组织举办春秋两季诗词骨干培训班,共培训学员累计达500余人(次),由县诗联学会老师授课,并要求学员课后创作。参加培训的学员有乡(镇、街道)的诗词爱好者,也有学校教师和中、小学生。每期培训班学员最多时达80余人,最少时也有40余人。在教学管理上实行登记签到制度。通过培训,为全县“抓诗教、创诗县”工作培养了大批人才,逐步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诗词群体。此外,还组织学会老师深入到乡、镇、学校、机关、企业进行诗词培训。

为办好金沙诗联的宣传窗口,2014年,学会在百度网上建立了“贵州金沙诗联”网站,供诗词爱好者点击学习交流。

四是抓好《金沙诗联》的出版发行,为金沙经济社会发展传播正能量

县诗联学会编辑出版的《金沙诗联》至2015年止,累计出版了164期,近10万册,选登诗词、联、赋作品达6万余件。诗刊每期除赠阅全县各乡(镇、街道)、机关、学校外,还赠予作者,并送中华诗词学会、《诗词之友》编辑部,省、市诗联学会和省外20余个诗社,发放范围较广,已基本覆盖全国,扩大了金沙知名度。

此外,还选编《金沙诗词》出版8集,《金沙古诗词选》2集出版;编辑出版了《金沙传统节日诗联选》、纪念建党90周年《光辉照征程》诗联集;编辑出版讴歌金沙建设成就、山水风光的《金沙之韵》、介绍金沙红色文化的《壮飞颂诗词集》,供全县学生学习的《红色诗教》以及为申报全国诗词之县、纪念金沙诗联三十年编辑待出版的《情系诗乡》上、下卷,《五彩金沙诗词选》、《五彩金沙楹联选》,《贵州金沙魅力冷水河诗词联韵》和《诗县影痕》纪念画册等系列诗词联书籍。在此基础上,学会还鼓励和指导会员30余人自费出版个人诗词专集50余部。学会原副会长、94岁高龄的李访明老先生一生笔耕不辍,坚持创作,已出版《风雨余音》诗集27集,近7万首诗词,创造了吉尼斯记录,并编辑出版《乡情锁话》5集,还自费编辑出版了《李访尧传记》、《张承业传记》等书籍近40万言。

在全国、省、市级每年举办的诗词创作竞赛活动中,学会组织会员积极参与,创作的作品都分别获得较好的奖项。

五是认真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积极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学会在每年的春节,端午节、建党节、国庆节、中秋节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等节日期间,均主动与县文联、文明办、县教育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和县直中、小学联系共同举办“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吟唱中华诗词经典、创建书香彩虹校园,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吟诵中华诗词,欢度中秋佳节,歌颂改革发展”等为主题进行大型经典诗词朗诵、表演等,激发了师生热爱中华诗词和诗词创作的热情。

六是组织会员深入农村、机关、校园打造诗词文化环境,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为推进诗词文化发展,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和建设诗词校园,先后组织力量深入到岩孔街道板桥村、永丰村、狮山公园;平坝镇新庄村;西洛街道 、西洛中学;思源中学;鼓场小学;金沙中学、一中、二中、三中、职教中心;冷水河风景区;木孔湾子——贵州隆喜食品有限公司等30余个精品点帮助其打造诗词文化,让诗词之花开遍城乡、企业、校园、景区,传播正能量。

县诗联学会为打造诗词文化环境,每次组织的力量均在20人左右,由学会会长赵正乾带队,下去的同志多数是70岁以上的老人,最大年龄80多岁,年龄最小的仅一人,都是50多岁,70岁以上的占90%以上,这些同志都是不计报酬,任劳任怨,有的同志还带病参加,充分体现了诗联学会这个集体无私无怨的团队精神和为创建诗词之县的敬业精神。

七是深入调研,助推创建工作进程

为全面了解全县创建诗词工作的情况,督促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县诗联学会每年都组织力量,分别深入到全县有创建任务的乡(镇、街道)、学校,按照《金沙县创建诗词之乡、诗词校园和诗教先进单位量化考核办法》进行工作检查,了解其创建工作的具体情况,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讲清解决的办法。检查结束后,并向县创建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汇报,研究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并在创建工作会上作出安排或以简报形式发至各机关学校交流督促,使创建工作步入正轨。近年来,县诗联学会、创建办每年都要出台文件、简报10余个(期)具体指导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八是发展组织、不断壮大诗词队伍,夯实工作基础

县诗联学会每年都认真抓好诗词组织建设,至2015年,全县已建立各类诗联学会、社团组织60余个,其中乡镇(街道)诗联学会18个,中、小学校诗社、文学社等社团近50个,乡镇建立了创建诗乡领导小组,组织网络基本健全。许多乡镇诗联学会、学校诗社有不少诗词骨干,会员不断壮大,为创建诗词之乡、诗词校园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有许多乡镇、学校还自办了诗刊、诗报。

目前,金沙县诗联学会集中精力、组织力量,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中华诗词学会关于创建中华诗词之县的标准,组织申报金沙县为中华诗词之县。

九是主动作为,争取领导,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工作上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跟时代脉搏,传递正能量;方向上坚持文艺的“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行动上身体力行,团结协作,多做奉献;在思想上求同存异、淡泊名利、包容大度。在实践中,做到“三个积极主动”和“三个自觉”。即积极主动向主管部门、主管领导报告请示工作;积极主动向上级诗词组织联系沟通,了解工作要求;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乡镇和学校协调配合。一是根据工作需要,自觉提出工作目标、计划和具体服务;二是根据全县中心工作,自觉提出融入诗词文化的建议;三是根据工作需要自觉加压,主动作为,把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