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心情随笔 > “年味”到底淡了吗

“年味”到底淡了吗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1W 次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与亲朋好友团聚的重要时刻,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过年的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的“仪式感”在弱化,但烙下新时代印记的新年俗在嬗变中传承,过年与家人团圆的“文化基因”依旧恒久不变。

“年味”到底淡了吗

绿色环保过新年-满城不闻鞭炮声(味)

除夕夜由热闹喧嚣满城鞭炮声到逐渐静悄悄,满城不闻鞭炮声,亦闻不到呛人的硫黄味,不见四处飘散的鞭炮碎屑,看到的是湛蓝天空,留下的是舒畅心情

爆竹声声辞旧岁,每逢除夕春节,人们会以燃放烟花爆竹的方式迎接新年。但燃放烟花爆竹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安全隐患愈发凸显,守住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安全过新年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望。

人情味之变——不见正如相见

伴随着出行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回家的距离不曾减少,归家的时间却整整快了不止一倍,高铁、动车、飞机,交通工具的出现让我们回家次数逐渐变的多了,也就不像以前几年回家一次那么期盼和兴奋。

同时,伴随智能手机、视频通话等通讯手段普及,亲朋之间的“见面”也更为容易。家中老人虽然不识字,但也都学会了用平板电脑、手机连接微信视频,几个老兄弟姐妹经常一起视频群聊。“现在亲友间电话、微信聊天和朋友圈互动多了,虽然不见但正如相见。”

此前由于交通、通讯条件的限制,亲朋交流等“乡愁”在春节回乡时是一种集中释放,现在却如常流水,“看似淡了,实际上却是交流机会和次数更多了。”

年味之变——仪式感弱化,团圆的文化基因恒久不变

小时候守着电视看春晚,等着穿新衣服、吃好饭,大年初一给长辈磕头拜年,和小伙伴一起放鞭炮……很多人都对这些记忆印象深刻。

但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科技的发展,对春节的参与深度降低,置办年货、拜年方式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过年的仪式感也在弱化。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大年初一扭一扭,虽然一些传统过年民俗参与的少了,但是人们过年回家团圆的习惯还是不变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心中对过年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年俗作为具体表现形式也在因此而变化着。例如,少放鞭炮、低糖低油饮食、网络拜年等都是适应新形势所发生的改变。年味其实就是人情味,只要人情味不变,形式变化是习俗的常态。

新年俗可以看成是一种年味的流转,从乡里乡亲转移到城市空间,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归家,从绿皮车到高铁,速度由慢到快;新衣,从绿、蓝、灰到五颜六色,色彩由单调到丰富;吃食,从酸菜粉条到大鱼大肉,菜品由朴实到珍奇;年货,从乡村集市到网络购物,选择由有限到无限;春晚,从看电视到网络直播,方式从单一到多样;拜年,从见字如晤到群发段子,手段由繁到简……

年味,成了对往昔的回味,从祈求丰收,到辞旧迎新,年承载着我们太多的祈求,也揭示着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和期盼,找寻年味,是平凡生活中不甘平淡的我们为之努力的倔强,但其实年味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它可能在家人的团聚中,可能在团圆饭的热气中,可能在朋友相见共叙往昔情谊中,也可能散落在乡间市集中。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