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心情随笔 > 年味淡了还是负重多了?

年味淡了还是负重多了?

推荐人:未央长喟 来源: 阅读: 5.5K 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春佳节是中华民族乃至于中华文化圈的一件大事。每到了这时候总会有家人团聚的一番欣喜和感叹,也会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可以说,春节是中华文化圈最为盛大的一个节日,也是最为人关注的节日。但是近些年来,总会有人说年味淡了,我们自己可能也会觉得,现在过年不如从前有意思了,这是为什么呢?

年味淡了还是负重多了?

可能有人会想到,从前的时候生活条件不好,而过年是一年中少有的改善生活的机会,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过年的食材和平时差不多,也就感觉不出来什么了。也有人说,从前交通状况不好,过年的时候是一家人难得的团聚机会,所以感觉很珍贵很有意思。这当然都是原因,可是说起来这貌似也不是重要因素。我们对年味的感受好像并不在这两个方面。那又是什么方面给我们造成这种感觉呢?我感觉可能是因为自身的压力导致的。

关于中国的国民性,从清末以来就有很多国家很多人研究,例如美国人明恩溥的《话说中国人》,鲁迅的各种杂文,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等等。可以说他们把中国的国民性都研究得比较透彻。我感觉,中国的国民性可能是一种社会。当年柳宗元为了讽刺官场上那些贪得无厌、贪恋权势的人写出了《传》,今天看来这不仅是说的那些官场上的人,简直是把国民性揭示出来了。“行遇物,辄持取,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这些话和中国人的性格不是十分类似吗?西方人总在赞叹中国的勤劳,可是这种勤劳多半是被迫的,其实这些人谁不想休息不想过一种安逸的生活呢?但是中国人内心好似就有一种天生的不安全感,逼着我们不断负重,宁可超载也不愿放松。可能有人看出了这种性格,想要跳出来,可是总还是被周围的环境逼回到这条道路上去。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又如何开心呢?

近年来,随着通讯、交通等方面的发展,我们确实把从前一年一度的团聚变成了说去就去的探访。而随着社会的变迁,我们也不得不承受更多的重量,这些重量有些是自愿承担的,而更多的是被迫承担的。在这种压力下,我们对过年也就变得无所谓了。而现如今的快速社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毫无隐私,而且工作、学习和家庭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我们永远都要提心吊胆,即使在家里也不会得到随意的放松,而是有很多清规戒律和公司、学校的各种事情要处理,过年的时候对自己而言也不过就是一个时间稍微长点的假期而已,我们心里把这件事已经看淡了,自然年味也就淡了。

年味之所以淡,其实还因为过年时很多人团聚带来的各种“关心式问候”,在过年的时候,家人、朋友团坐一起,本来是一件十分惬意舒服的事情,可总是让一些问题弄得十分尴尬。对方问的一些问题往往还都是自己一些不愿回答的问题,而且过年的时候往往还都是好几代人在一起,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思维方式,相互之间对同一件事的看法经常不一致,这也就必然会导致矛盾的出现。平时的了解多了,在过年的时候反而不好交流。以至于现在的所谓过年就是亲朋好友坐在一起以关心的名义互相伤害。所以现在的人们对过年并不是这么盼望,而是十分矛盾。在外的游子们并没有因为“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急不可耐地往家赶,而是一方面费尽千辛万苦去抢票,另一方面则大叫着“我不想回家”。“近乡情更怯”已经代替了“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的喜悦。这要怨谁呢?我们每个人都已经不堪重负了,好不容易回到家,以为这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没想到却是一个互相伤害的牢笼,气氛自然一下就变得压抑了。在这种气氛中度过半个月,恐怕很多人都是避之唯恐不及吧,又何谈欢乐,何谈年味呢?

人们总是说年味变淡了,而且把责任放在了现在的生活条件提高和交通发达让人们少了些期盼感上。不得不说这是舍本逐末。其实所谓年味淡了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因素,现在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超负荷已经让我们不堪重负,而家庭在无形中给我们造成的伤害更让我们对过年持一种无所谓甚至排斥的态度,这恐怕才是年味淡了的原因所在。想让年味浓起来,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在交际中一定不要故意哪壶不开提哪壶,更不要对他人伤害之后还说这是关心,让对方有苦说不出。懂得尊重他人,不以辈分、职务和年龄去“好为人师”,而是以平等态度进行真正亲切友好的交流,这可能会让年味逐步浓起来,人们也才会不这么抵触过年和团聚吧。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