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心情随笔 > 那一年,从未想过我会来北京

那一年,从未想过我会来北京

推荐人:嘉莉妹妹 来源: 阅读: 2.72W 次

有没有一些话,一些事,你从来没有想过它会发生,在内心深处笃定肯定不会发生的事偏偏就发生了。人生啊,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你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了什么,更何况是变幻莫测的未来。

那一年,从未想过我会来北京

2014年的端午节前一天,那是的我还是一名青涩的大二学生,在上课的间隙收到初中同学发来的qq消息,约我去北京找她玩。“好哇好哇,我还没去过北京呢,石家庄离北京这么近,马上就订票去找你。”

那时的我对北京完全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在脑海的想象里,它是神圣的,是伟岸的,是紧张的,是高贵的,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是不可能触摸的梦想,是打死也不会去工作的地方。我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为什么那么笃定不会去北京工作,为什么那么早就设定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可能骨子里缺少自信,认为北京这样快节奏的城市不适合自己,处在人才济济的大都市会很压抑、很焦虑,还不如选择一个安逸的小城市来得更舒心。

所以呀,当你对某一件事物产生了偏见,你的所见所想所闻只会加深这种偏见。

北京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西站密密麻麻的人群,想走走不开,想躲躲不掉,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等着同学的召唤。好几年没见的情谊,在相遇时显得分外动人,我们握着彼此的手感慨万分,任凭周围的人影攒动,时光匆匆。

既然来了,肯定要逛逛这里的著名景点,我们的第一站选择的是颐和园。那是一个炎热的午后,我和同学穿过人群,沿着景区溜达。在去颐和园之前,并没有查阅过相关资料,关于它那厚重的历史并不知情,所以对于饱经沧桑略显古朴的元素没有多大的触动,只是一味沉浸在回忆里。那年上初中,夏天是好漫长的,西瓜是吃不完的,作业是最后两天才赶的。我们谈到了好多过去,也瞻望了未来,却忽略了最实实在在的风景。

可能时间有些陈旧,而回忆都怠慢起来了,拼命回想也无法还原曾经的一幕幕,只是将同窗情扎根到了心底。

说起来我复读过一年,而她上的是大专,当我还是一枚缺乏社会经验的小姑娘,她已被社会打磨了好久,她住在的地方是实习公司提供的集体宿舍。嗯,人很多,而且男女混租,对于租房经验为零的我来说,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为什么一个房间住这么多人,而且男生女生可以混租吗?那一年的我,并不理解北漂人的压力和心酸,也不懂所谓的生存压力和经济拮据。

和她挤在一张床铺上,心里却想着自己的事,难道这就是在大城市工作的代价吗,难道我毕业以后也会过这样的生活吗,不啊,我不要去北京就呆在石家庄,算了还是别想了,我才大二……

大四临近,在周围同学选择去北京实习的时候,我还是坚守在国际庄,如果不是因为感情受挫想离开那个伤心的城市,我恐怕会在那里终老。在北上的火车上,我显得很渺小和柔弱,说不清楚为什么会来北京,这明明并不是我的本意,我只是为了逃避,为了远离。

那一年,我从未想过来北京,但还是来了;那一年,我从未想过住集体宿舍,但还是住了。实习生的待遇总是让人很惆怅啊,2000多点的工资也只够租一个床铺呢,而且是在紧衣缩食的基础上。那些说着不会发生的事情就这样冷不防地扑面而来,让人措手不及,忍不住打个冷颤,这样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刚来的那段时间整个人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听得最多的歌是张杰的《天空中最亮的星》,在孤独中彷徨,在回忆中向往,在追寻中思索,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的行走着。

清明节的假期,和大学同学相约在颐和园,第二次来这里,心境全然不同。或许跟天气有关,春天的绿意萌动,水光潋滟,山水皆为景,万事总含情。

同学在来之前,做了一些准备,有关颐和园的纪录片就是其中之一。在她的解读下,我才真正了解了颐和园的历史,读懂了雕梁画栋背后的韵味,也平添了一抹对北京的好感。这处景点,正如这座城市,如果不去了解它的历史,它背后的故事,又怎么能体验到它真正的美。不要被表面的沧桑所迷惑,不要被北漂的心酸所吓倒,还没开始努力就缴械投降,还没迈出脚步就匆忙回头,还谈什么理想?

你会发现,当你沉下心来,用心感受这里的一切,山美、水美、景色美,微风在轻轻摇晃着柳条,洒下了一圈圈波光粼粼的细纹,桃花无意怒放,只是静静地舒展腰肢,桥面上的游客时而停驻,时而观望,定格在这里,属于你我的风景。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