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心情随笔 > 平淡是福参考

平淡是福参考

推荐人:双旻峰下楚溪江霞 来源: 阅读: 8.9K 次

记得清汤咽过饭,记得白水和过盐,昏黄的煤油光,照着苍凉的木板,透着腐朽味道,若不是一种信念,又怎能支撑过那段时间。

平淡是福

父亲过早地失去劳动能力,我不得不辍学回家,那些事真的不愿去说,也不愿提及那种穷困。靠母亲赚得那点点工分,生活的实在艰难,我回村后,参加了集体劳动,一年赚得三到五千分,而每十分只能分得三到四毛钱。那年月“以粮为纲”忽视了多种经济,所以集体总是一蹶不振。虽然提倡农林牧副渔,只是很单调地大队有过耕山队,畜牧场,但收效甚微。那些年真不敢想象那是怎么挺过来,至今想起都有点不寒而栗。好在那年月穷富差别不大,只要能填饱肚子,其它也就无多大奢求。一旦手头松,添几间木房子也就心满意足了。好在娶亲也不贵,聘礼也不过几百元,男孩子只要勤劳肯干,思想品质好,准能娶上媳妇。不像今天,要求甚高,近地娶一门亲不下一二十万,实属艰难。如果家境贫寒,男孩子只能在外地打工捞一个媳妇回来,比较省钱。

也好在那年月看病只要五分钱挂号,如遇重病症,先治好病后交钱。不似今天,如果没钱只好躺在病床上……

那些年确很穷,但穷的负担不大,亲情往来礼仪也随便,请客送礼也没现时代如此奢华频繁,现如今奢华频繁的简直让人缓不过气来。

相对来说,六零后的人都比较勤俭,九零后的人比较爱奢华。如果用六零后的思想灌溉与九零后的人,似乎灌溉不进去,这大概是受时代节拍不一样,造就的质也不一样,所以思识故很难谐调一致。

我想,那年月虽是清贫,好在没有多少高消费,唯有的就是上海表、自行车,女孩子出嫁陪嫁一台缝纫机算是娘家最大方的了。

印象很深,小时候那年月乡下文艺活动频繁,每逢演出,乡亲们整装打扮去凑热闹,我们这些孩子们依然酣歌嬉戏,却也可以苦中取悦;而今虽说有些富裕,但追求甚高,讲究气派,穿着名牌,拖贷也得买车置房,有些好高骛远,过于祈求完美,劳得身心憔悴,疲惫不堪,能说不是悦中取苦。孩子从小被圈进在玩具城,已看不到那年月我们那代孩子们那股翻江倒海,下河捉鳖的童真稚气了。

由于近几年人们趋于城乡化,小山村基本瓦解,涌向城市。迫于这种趋势,谁都想图个发展,唯恐一朝不慎竟落了伍,但还是的紧追慢赶,否则就会被抛进穷窟,做了时代的遗婴。

所以迄今人人为了改变现状,心中既感压力。当然有压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可以触动一个人的动力,以不变而应万变,在勤奋的耕耘中必有所获。但也有好多人都想去做个弄潮儿,把命运压在风口浪尖。且莫说,有的很幸运地乘风破浪,一朝打拼,风帆靠岸,当了个什么老板或什么经理的,锦衣足食。可有的,因为方向错了,却落入旋涡中,成了弄潮儿的牺牲品。

我想,在我们这个世界里,无论过去和现在,有欢笑也依然有哭泣。不过,本人平生只求辛勤耕耘,一切随其自然,但愿平淡是福。

——瑞竹园二零一五年农历三月随笔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