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心情随笔 > 君可见,月如水

君可见,月如水

推荐人:萧萧井梧叶 来源: 阅读: 1.89W 次

月亮

君可见,月如水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我没有上过幼儿园,学会这首诗的时候,我在上小学,那时候姑姑还没有出嫁,奶奶还能追着调皮的我打手心,我的小同桌还和我形影不离。

那时的我,相信月亮是一个系着风筝线的玉盘,她会时刻随着我的脚步,徘徊往复,我以为月亮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到可以看见广寒宫里的嫦娥玉兔,近到只要你在晴朗的夜空下抬起头,她都会在你眼前出现。就像我生命里遇到的每一个人,我希望他们永远在我身边。

那时候,月亮还只是月亮,我们好奇她真正的样子,所以去了解关于她的故事,从嫦娥奔月,到玉兔捣药,从天狗食月,到吴刚伐桂,我们的祖先撰写了一个个的神话,让我们对月亮充满遐想。

这些神话对儿时的我们来说,也不过是有趣的睡前故事,我们把《静夜思》背得滚瓜烂熟,仍只看到月亮的神秘与美丽,却不懂她的思念和挂牵。

思念

思念是什么呢?

思念是每次回校,塞满我行李箱的零食;是许多个深夜里,我躲在被窝里留下的泪水;是我站上领奖台,想要与之分享的人;是蓝天上飘着的每一片云,是夜空里挂着的每一颗星,是那一轮皎皎高悬的明月。

我从初一开始寄宿,那一年我十二岁。那时我姑姑家的表妹可以走路了,我的奶奶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我儿时的同桌搬了家,我们也少有联系。我每个星期最期待的时刻,就是周末回家。

我开始理解古人为什么总拿月亮寄以相思,于是我想念他们的时候,就看月亮。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这场景若隐若现,在我的脑海里,也有这样的画面。夏夜,院子外枝繁叶茂,院子里欢声笑语,月光也似这般从林叶中洒漏,我们一家人围着桌子吃着西瓜谈天说地,夜深了还可以搬张小床,在月色下入眠,那时那刻,月圆人更圆。

故乡

“路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我真正读懂这句话的时候,已是背井离乡。

大一入学,是爸爸送我去的,到宿舍里的时候,他看着我淡定地爬到我的床铺,铺床、套被子、装蚊帐,一气呵成,下铺同学的妈妈一边整理一边对我啧啧称赞。我满意地看了看自己的成果,这下爸爸该放心了吧,就算离家再远,我也可以照顾好我自己。

我看着爸爸坐上了回程的火车,那一刻我知道,从此我的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那一年,我第一次没有在家过中秋,我站在宿舍的阳台上,吃着妈妈寄过来的月饼,“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再后来,我就几乎看不到故乡中秋的月了。工作之后,春更秋迭,寒来暑往,我与故乡之约,一年也不过两次了。

我喜欢看月亮,也喜欢看雪景,“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的场景,是我梦里经常出现的,可是我现在的城市,几乎不下雪,若是不巧,年关遇上大晴天,故乡的雪亦是奢望了。

我爱的月色与雪色之间,第三种绝色,是故乡。

月亮

我们把愁肠和思念,欢喜和团圆,都寄予明月,是因为我们觉得,她蕴含着时间的永恒和空间的无限。

这天涯与共的明月啊,牵系着漂泊的游子和盼归的亲人,照耀着相爱的恋人,慰藉着莫逆的好友,即使相隔千里,也仿佛咫尺之间。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千万年来,那一轮明月,见证了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你我不过是那蜉蝣一粟,逝如流水,古人看到的月与我们如今看到的一般无二,纵横天下,只有这月色是亘古不变的。

如今,“嫦娥”奔月已不只神话,我也知道了“白玉盘”并没有风筝线,她和我们的距离,有38万公里那么远,“天狗食月”其实是月食,她的面纱被一步步揭开,但是理智的科学,与我们千百年来的情感寄托并无冲突。月还是那轮月,她升起的时候,天涯依然共此时!

漂泊的人,逝去的人,离别的人,此时此刻,君可见,这如水月光。

(今晚上海的月亮很美,所以有感而发。)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