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心情随笔 > “对错观”之我见

“对错观”之我见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9W 次

读书应该像小偷,要有所得,不能空手而归。书籍是作者在某一时期的思想精华,也是智慧的集散地,倘若走马观花,岂不辜负了时光、忽视了宝藏?近日,阅读《底层逻辑》,将所读、所思、所感,随手记之,当为读书心得体会之类。

“对错观”之我见

初睹书名,以为是我们这些底层老百姓的逻辑批判,翻阅后才晓得,所谓底层逻辑,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底层逻辑看清世界的底牌,从更本质、更深层的地方进行逻辑思维,以更好地解决更多的问题。读书有一个从厚到薄、再从薄到厚的过程。我对于“底层逻辑”概念的理解也一定会有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反复的过程,毕竟我才刚刚读了几页。

全书共五章,分别为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个体进化的底层逻辑、理解他人的底层逻辑和社会协作的底层逻辑。开篇即为“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有法学家的对错观、经济学家的对错观和商人的对错观。一件事情出现了不好的结果或造成了损失,谁的损失大就怪谁,谁就是错的。依着作者的思路进行思考,很有道理,毕竟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是非曲直评判标准。

书中的例子是:坏人A诱骗好人B进入C没有锁门的工地,B失足摔死了。请问,这是谁的错?

作者从法学家、经济学家和商人的角度进行分析评判,最后认为:谁的损失大就是谁的错。

既然我们讨论对错观,就不能只追究谁是错的,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推导出某某人是错的,但其他两人是对的吗?可能不是吧。因此,我认为作者的“三种对错观“当有值得商榷之处。

例子中,好人B被骗致死,最后结论为“B的错”,这还有天理吗?大学生被骗杀、儿童被拐卖均是咎由自取?杀人劫货天经地义?毕竟前者损失大、后者获利多嘛。这样的观点,无论从哪个层面上看,都是荒谬至极的。

常言道:一千个人眼里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说明,想问题、看事情会有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方法,从单一方面看也许会“山穷水复疑无路”,换个角度可能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我们提倡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地观察与思考,但也不能一味地盲从,要有自己的头脑与思考。

依照底层逻辑的观点,当公司发展顺风顺水时,大家都没有损失,就都是对的,谁更对呢?老板,毕竟老板收益大。当公司发展遭遇瓶颈、遇到困难、造成损失时,大家都是错的,谁更错呢?那就要看损失的大小程度了,如果企业倒闭的话,那就是员工的错了。那么问题来了,员工错在哪儿呢?可能大部分员工到死都不明白自己会是“对错观”的牺牲品。

既然看问题会有不同的角度,为什么“一个人的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呢?怎么不是四种、五种?作者在书中并没有推演、概括、说明,只是随心所欲地找了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仔细推敲一下,似乎有些欠严密吧!

当然,“三种对错观”也给我们不少启示:首先,多角度地看问题。地铁里踩脚事件,人们往往只作出道德评价;违法犯罪行为,人们只关注法律准绳,换个角度思考,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其次,强调内因。一旦出现了问题、造成了损失,我们不能过分地强调种种客观理因素,要多从自身找原因,要敢于担责,勇于负责,这对于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大有裨益。再次,有利于企业管理。从三种对错观的最后总结论来看,作者更倾向于商人的对错观,毕竟他是企业管理者和咨询专家,更强调“成年人只讲利弊”。有人读了此书后,还直接套用,进行社会评判。套用可以,但要像穿鞋子一样,看清尺码。否则,不伦不类,抑或见陋。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