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情感日记 > 曾经沧海参照

曾经沧海参照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K 次

忽然明白了火山喷发的深层原理。就是忽然想唱首我是愤怒或喊句我手执钢鞭将你打,却没有任何理论上或者原则上的理由以及表面动机。于是变成了心痛,甸甸地坠下去。顺便类比了碳循环,解释了光合作用。

曾经沧海

传统文化里有很多的渣滓,或说是很多值得诟病的地方。比方把人塑造成钢般的抗氧性。所以很重。

也终于明白所谓云深不知处的奥妙,原来是如此的深沉。似乎是人类发现光速下可以彻底粉碎经典宇宙观一般。既然是新的一步,或许总得有其进步之处,尽管这个进步写的时候手一直在抖。然而终究那么久了还找不到些许推动地球改变分厘黄赤交角的迹象。

可能是留下的足迹分布太广、太深了。又一个淅淅沥沥的下午才到的家,似乎总要跟很轻的雾气、沙沙的雨声,以及静静的带点莫名的兴奋的街道相联系。于是才发现总有点不习惯。因为这天的雨不是那使街道水浸半尺,要一番努力才可以顺利实施偷渡行为的雨。于是这也不是雨,参照白马非马原理的推论。接着就是塞了半天车都辗转反侧的副作用。醒来的时候头痛依然,幸好日程排的好满,以至没有时间思考中枢神经的突触频繁反应。

于是发现中国人用实例直接把可知论干掉了,不留一丝的上诉机会。如果粮食不够可以把李家洲的土地都蓄一下肥,如果绿化不够可以去一中买几棵凤凰,哈哈。如果钱不够可以拼命努力一下,取之有道就好了。这些似乎可以用可知论完美解释,只是,实例还是说明了,可知论对国人不响应。

其实可以很容易理解,只是,密度很大,很重。

每次在车上穿梭于绿油油的稻田,看着远处偶尔出现的仍旧传统的袅袅炊烟,总有一种舒心的感觉,也就形成了喜欢选个黄昏的时间启程的习惯。只是,期待就只限于此了——尽管总有那么的千丝万缕牵依着。现在,更多了一分陌生,因为这个堂皇的传统。

据说文中不提主题中的一个字是绝妙的,然而也做到了。只是,这不过一纸方块字的层叠。总有人猜到。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