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日记 > 情感日记 > 三、四十年前的年

三、四十年前的年

推荐人:甘南草原人 来源: 阅读: 2.84W 次

人们都说黑龙江作协主席迟子建,是一个多产作家,尤其是她的散文随笔写的非常好,朴实无华,干干净净,没有啰哩啰嗦的词句。可是非常遗憾,我以前只是读过她不多的几篇文章,有一篇写方方的,倒是从各种公众号平台上反复读了几遍。

三、四十年前的年

从迟子建老师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这篇文章中,我了解到了东北过春节时的寒冷,确实令我大吃一惊,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我也就理解了以前读到《林海雪原》,杨子荣与座山雕的对话——脸黄什么?防冷涂的蜡!其实那会儿只是看热闹,并没有细想,没有去探究冷得需要在出门前,往脸上涂一层热蜡汁,让它变成防冷御寒的脸壳,可见那冷的非同寻常。

我想象不来现在的东北过大年时有多冷,更想象不出过去的东北,在春节里气温降到零下三、四十度时,到底是怎样的冷法,也许就是冻破钢管那样冷吧!不过我见过有人拍摄的泼水成冰雾的图片,真的是美丽壮观,可还是觉得太冷了,冷得令人禁不住打寒噤,全身发凉。而我们这儿,似乎春节时,最冷也没有上过零下二十度吧!更多的时候,到了春节,天气已经有点暖和了。

看着迟子建老师小时候去办年货的场景,我想起了我们过去办年货的情形,我们这儿办年货是在腊月二十六日集,那时候的货摊一律是架子车或竹编背篓,顺着土街道两边蜿蜒摆开,所摆货物中,以农副产品居多。

我们跟着大人们去赶年集,有两个地方是非去不可的,一个是农副公司的卖鞭炮柜台,一个是新华书店。鞭炮对我们来说,比大人们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要重要得多,而新华书店的琳琅满目的年画,也吸引着我们看了又看,总也看不够。

那些年中,过年前的年画,确实是春节喜庆气氛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新华书店内,它的四周墙壁上,中间顶棚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年画,每一幅画就是一个令人永远遐想冥思,变幻无穷的神秘世界。没有一个人进入新华书店不眼花缭乱,不晕头转向的。家里的任何一面或平整光滑,或粗糙不平,或白或黑的墙壁上,只要贴上光鲜亮丽的年画,家里立马就有了锦上添花,有了蓬荜生辉的气氛。

那时候,因为家家户户是花格小木窗,每到过年前,都要重新糊一层新纸,也就需要一些点缀——窗画儿,它们有两种,一种是民间土法印制的花鸟虫鱼,颜色花花绿绿,却比较粗糙老土,只求形似。另一种是剪纸,虽然也是花鸟虫鱼,却精妙绝纶,充分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那时候说是办年货,其实办不了什么,不买肉,不买菜,就买一些印冥币的麻纸和香,当然最不能马虎的是“灌”煤油,再怎么说,过年时也要灯盏里有添的煤油吧!很多时候父母亲身上并没有装几块钱,而是在架子车里拉着自家产的胡萝卜白萝卜,还有包包菜等农产品去卖,多少卖一些钱,才能办一些需要的年货。那时候办年货,首先不考虑大肉,因为家里有腊肉,其实也没有卖的鸡鸭鱼肉,新鲜蔬菜,因为家庭条件的制约,过年一切从俭,能省点就省一点。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