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战史风云 > 长平之战中,假如是廉颇对白起会是怎样的后果

长平之战中,假如是廉颇对白起会是怎样的后果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3W 次

长平之战中,假如是廉颇对白起会是怎样的后果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

此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

战争中,赵王在战争指导上,昧于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急于求胜,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中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急于求胜,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获得战争的胜利。

在春秋战国历史上,长平之战可谓是最具影响力的一场战争。经此一役,东方六国再无能单个抵抗秦国大军的国家,而秦国统一天下的趋势,也在难以改变。回到长平之战时,秦国的态度就是毫不后退,拼上国运也要打败赵国。而对于赵国来说,具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廉颇式的坚守不出,一个是赵括式速战速决。那么,如果是廉颇对上白起的话,长平之战的结果如何呢?

首先,对于长平之战这种拼上两国国运的战争,起主要作用的不再是主将的指挥才能,而是两国可调动的资源比拼。在这一点上,即便将白起和赵括对调,也难以改变长平之战的结果。由此,在笔者看来,就算是廉颇来继续指挥,而不是赵括来速战速决,也不能改变赵国战败的结果。那么,什么才是长平之战的决定因素呢?

长平之战中,如果是廉颇对白起,结果如何?

其次,在笔者看来,粮食问题是决定长平之战的根本因素。换而言之,赵国的粮食供应跟不上秦国了,所以要撤换掉廉颇,让赵括来和秦国大军决一死战。因为继续拖下去的话,很可能是赵国士兵饿死在前线。好比一个人患了重病,如果拖下去就是慢性死亡,做手术的话有30%的治愈可能性,那么,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说,大部分人会选择搏一把的。不过,相对于秦国,为什么赵国的粮食供应不上呢?

再者,对此,长平之战后期,赵国一度要向齐国等借粮,但是其他国家担心得罪秦国,所以迟迟不对赵国援救。与此相对应的秦国,在之前的战争中已经获得了巴蜀、关中平原等大型粮仓。虽然运粮的道路比较遥远,但是秦国当时的土地和人口已经接近天下的三分之一了,他的后勤保障能力不是赵国可以相提并论的。那么,赵国为什么缺粮呢?对此,追本溯源来说,这主要是秦国和赵国的变法所致。商鞅变法是一场军事经济的全面变革,而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更多的是军事上的变革。

最后,由此,赵国的经济实力,尤其是粮食生产资源和能力是比不上秦国的。尤其是在长平之战中,算上后勤保障人员,赵国至少五十万人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战争前线拖了几年。而秦国因为占领的土地和人口多,当时将韩国、魏国、楚国等挨个占领了不少土地和人口,所以打仗的打仗,种地的种地。那么,非常显然的是,不管是廉颇还是赵括,都不能让赵国多出粮食来,也即无法改变赵国兵败的结果。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