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战史风云 > 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6W 次

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炸毁沈阳柳条屯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企图以此来侵略中国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根据冲突爆发的日期,史称“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开端。

至今人们想不通,张学良为何不抵抗呢?每年的9月18日这天,国人都要纪念,这是耻辱的一天。1931年9月18日这天发生的事,对中华民族危害极大。从那以后,日本侵略中国肆无忌惮,以前至少还考虑再三。

张学良为何不抵抗?有人说因中日双方对比悬殊,抵抗也是输,所以不如保存实力。事实非如此。

1931年的中日的确悬殊很大,那时的中国是全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民族资本空前繁荣。但由于日本起步早,中国远差于日本。但你要明白,一场战争的胜负,绝不能仅看双方实力对比,还要看天时地利,看你能对一场战争投入多少。越战时,美国输了,并非美国不行,而是不能再往里面投入了。

九一八事变是以石原莞尔为首的少壮派擅自做主发动的,根本没得到日本内阁批准。日本内阁一开始就不想这样做,认为风险太大。年轻气盛的石原莞尔想赌一赌。天高皇帝远,最后他真赌了。石原莞尔早年是个冒险家,他的想法是:如果东北军奋起反抗,那我就撤;如果不抵抗,那我大功告成。石原莞尔看出张学良可能不抵抗,这才发动事变。

了解石原莞尔的人惊呼他是日本最智慧的人,绝不亚于艾森豪威尔等人。他有个著名的“日本再战必亡论”。当日本企图进攻美国时,他坚决反对,认为日本必输,并且走向灭亡。最后的结局证明他是对的。他还认为日本不可能吞并全中国,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抗打能力强,他又说对了。

石原莞尔在1931年就抱着赌赌的心态。当时,参与事变的关东军多少呢?27000万,东北军对少呢?16万。而且这2万多关东军装备并不精良,如果张学良抵抗,完全有赢的可能。

这场事变对中国危害极大,从那以后,日本肆无忌惮蚕食中国,张学良开了坏头。他为何不抵抗呢?

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张学良战略误判。张学良以为这是石原莞尔的挑衅行为,只要自己乖乖的,关东军就没理由进逼,谁知关东军不讲道理。他所处的时代跟父亲活时不同,此时的关东军非常激进,天天想着扩张。那时,意大利和德国都有这问题。张学良没看准这点。

第二,张学良缺乏勇气。很多人一定知道此人有小勇而无大勇,他敢徒手擒住刺客,但不敢跟关东军开战。张学良根本没有与日本人斗智斗勇的经历,以前一切靠老爷子。

第三,张学良怕东北军受损。表面上他是蒋介石下属,其实蒋拿他没办法。那时中国虽说统一,其实地方势力强大。张学良知道打起来东北军铁定冲在最前面,即便赢了也受损严重,干脆不打。

最后的结局是,白白将140万平方公里土地送给倭寇,3000万同胞沦为亡国奴。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