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中国历史 > 清朝党争:康熙两废太子防了八爷党却成就了韬光养晦的雍正

清朝党争:康熙两废太子防了八爷党却成就了韬光养晦的雍正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7W 次

清朝党争:康熙两废太子防了八爷党却成就了韬光养晦的雍正

历史上各个朝代相比唐朝争夺地位的斗争,康熙的儿子表现得最为惨烈、最为尖锐、最为复杂。这种斗争一直可以延续到清朝末年。在写《雍正王朝》的时候,反映的这段历史事件就是真实的。

康熙有36个儿子,活下来的有24个。康熙晚年,产生了中国封建社会任何一个王朝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接班人问题。选谁做下一代皇帝,成了政治斗争的核心问题。

康熙两次废太子。第一次废太子的时候,在承德发生这样的事情,太子偷偷去看康熙的动静,因为他感觉到自己的位置不稳了,然后偷偷和康熙的妃子见面,在书中,我设计了郑春华这个人来表现这段故事。康熙在废太子的诏书中说“疑有鬼物凭附”,那是因为有些比较暧昧的事情不好直接说出来。

康熙废太子以后,一群人都起来了。原来只有太子一条狗,现在变成一群狗来咬。康熙下了一道圣旨,让大臣推举太子,选出谁,谁就是太子。结果,选举的情况大出康熙意外,按照他的想法,这个太子再不争气,太子毕竟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是你的老领导,怎么说,你们也该给太子一个面子。他本来只是想教训太子一下,借着百官推举,找个台阶下。谁知选出的是八爷(康熙的第八个儿子),几乎全部的人都选八王。康熙看到这种情况,把所有的奏折都留下,不表示自己的意思。他在想这个事情该怎么办呢?原来说大家选谁谁就是太子。但是他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个情况。康熙到第七天接见大臣的时候就变卦了,开始追查投票有没有舞弊的行为,结果查到了上书房的大臣马齐。据说,马齐在自己手心里写一个“八”字,见到谁,就把手伸开给人看。但是,如果八王平常是一个无所作为的人,临时招人拉票也是没有用的,由此可见八王早有预谋。

康熙感到情况很可怕,就借马齐这个事情把原来的决定推翻了。理由是因为八王的母亲是辛者库的贱奴,出身微贱;他本人也没有帝王的气量。但是,大家都不服气,儿子不服气,大臣也不服气,这时候唯一能够得到实惠的是太子。康熙重新立皇二子胤礽(原来的太子)为太子。太子本来就势单力薄,没有多大的实权,主要是依靠皇四子胤祯和皇十三子胤祥的支持,经过这样一投票,他们对太子也不那么忠心了。而且出现了新的势力,最显眼的是老八。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康熙吸取了前朝也就是明朝立太子的制度弊端的教训,改了别的立太子方法,及培养皇子们独立有作为的方法,清朝之所以党争过于激烈与残酷,也是因为各皇子独立而有能力而危及太子的权威。明朝是如何扶持太子而把其实皇子养成“猪”的呢?

明代的皇帝,大体都是采取立嫡的办法,只要皇后有儿子,不管是一个傻瓜,还是聪明人,都是太子。明代立太子,还有一个特色,为了防止其他人争太子的位子,就把其他儿子封出去,不让他们进北京,不能和太子争这个位置。比如说,卫辉是潞王,洛阳是福王,南阳是唐王。唐王是朱元璋的第23个儿子,开始到南阳的时候,就是唐王自己,那么到明朝灭亡的时候,那里有多少姓朱的子孙呢?只是被封为参将以上的人就有3万人。因为他不能做别的事情,不让他干政,工资待遇高,又没有事情,所以他就生孩子

洛阳的福王,王府里库存财宝,堆积如山。李自成攻打洛阳城的时候,有人劝他把钱拿出来激励守城将士,但是他一毛不拔,结果城被攻破的时候,被李自成全部接收了。明代这种制度,实际上存在很大弊端。

到了清代的时候,就接受这种教训,不能像明朝一样养出一群“猪”,就采取了水涨船高的办法。所有的儿子,比如康熙的24个儿子,除了还小的、不能工作的儿子,都分差事,都独当一面地做工作。以太子为首,带领一群人共同工作。有的人管一个部门,有的临时领一个差事,反正不让你在那里闲着。就害怕你一直闲着就出现了明代那样的人。这种办法,有优点,就是孩子的工作能力都很强,哪一个都不弱,除了小的,哪一个人都很强,身体也强,工作能力也强;缺点在于工作过程中,每个人都栽培了自己的势力,太子无法控制全局。而且这些皇子做工作,都是直接向康熙负责,不是向太子负责,太子的势力就越来越弱。虽然和每个皇子比起来,他都不弱,但是和整体的势力相比,就显得弱了。

康熙主要是由于在位时间长,子嗣众多,再加上清朝立贤不立长的原则,使得没到皇位继承的时候,就会有一场腥风血雨的争夺。个人认为,虽然这种争夺会导致一部分人无辜受害,但是确实能为国家选一个有一定能力,尤其是政治能力的比较不错的皇帝。如果抛去那本就不该有的狭义民族观点,但看事实而言,满清从努尔哈赤到康熙,都不失为一时之选。嘉庆也算是守成之君。

所以,在康熙一朝,几乎每个皇子身边,尤其是比较出色的大阿哥、二阿哥(太子)、四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身边,都聚集了一批比较优秀的人才,为他们出谋划策。而皇子们也开始结党打击皇太子,当然就有一些上不了台面的诬陷手段。

事实证明,最终胜出的不是最出色的太子或者八爷党,而是最具有隐忍精神,能韬光养晦的雍正。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