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文史天地 > 成语不一而足是什么意思?面前有什么典故?

成语不一而足是什么意思?面前有什么典故?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8W 次

成语不一而足是什么意思?面前有什么典故?

成语不一而足出自《公羊传·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足:充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此成语背后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不一而足的典故

鲁文公九年冬天,楚王派了一个叫椒的人来下聘,椒是楚国的大夫,但是楚国一向被视为蛮夷之地,他的大夫是不被中原人承认的,而这个事又要记录在史书上,不给他个名分又不妥(那时候的史书不是什么都记的),权衡之下,还是用了大夫。这是有史记载以来第一次给楚国人以大夫的名分——“始有大夫”,按惯例,大夫是身份尊贵的人,称呼他的时候应该用他的氏,而不能用他的名(椒),为什么不称呼他的氏呢?——“何以不氏?”因为他毕竟还是夷狄之人,这是春秋公羊传的特点。华夷之分,不是绝对的,也不是按地域和血缘来分的,实际上,这些蛮夷和中原人,都有共同的祖先,这也是当时就承认的。华夷之分的标准是“礼”,遵循周礼,就是华,反之则是蛮夷。而且,中原人也有意识的向蛮夷推广他们的文化,同化和吸纳他们,但必须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稳妥的来进行,不能激进。认可夷狄(获得“华”人的文化资格),不能一步到位——“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不一而足,即一次性而且充分、完全。后来演变成成语“不一而足”,意思发生转变,变成了很多,不止一次或一种的意思。

不一而足的故事

元朝时期,乐善好施的施济资助桂富五300两银子,让他赎回妻子孩子,同时给他十亩田地。桂富五在地里挖出1500两银子偷偷到绍兴过好日子。施济去世后家道衰落。好友支德要施还母子去找那个不一而足的桂富五。可他对过去的恩人后代置之不理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