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世界历史 > 冲绳岛战役电影:钢锯岭的严酷与抗日神剧的欢乐

冲绳岛战役电影:钢锯岭的严酷与抗日神剧的欢乐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3K 次

冲绳岛战役电影:钢锯岭的严酷与抗日神剧的欢乐

冲绳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末期,美军在冲绳岛对日军进行的登陆战役。由于冲绳岛在日本本土防御中的重要战略位置,该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行动。冲绳被誉为日本的“国门”,因此冲绳岛登陆战就被称作“破门之战”。

1945年初,美军占领吕宋岛及硫磺岛后,为掌握整个琉球群岛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建立进攻日本本土的基地,决定攻占冲绳岛。

一个阳光帅气的美国男孩,二战入伍从军,为坚守“只救人,不杀人”的信仰而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被战友认为是“懦夫”而受尽欺凌,最终作为一名医护兵走上战场。

1945年冲绳战役中,在地狱般的战场上,这个阿甘似的青年全面开挂,口中默念:“上帝,请再让我多救一个人!”穿梭于枪林弹雨中,机枪扫不中,手雷炸不死,赤手空拳救回75名受伤战友,成为美国历史上没开一枪却获得最高“荣誉勋章”的第一人……

荣誉勋章(MedalofHonor)是美国政府颁发的美国最高军事荣誉头衔,授予“在战斗中冒着生命危险、在义务之外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军人,由兼任三军总司令的美国总统代表人民亲自颁发。荣誉勋章是美国唯一不能合法买卖的勋章,非获得人在公共场合佩戴它也是违法的。

这就是美帝抗日神剧《血战钢锯岭》,神一样的剧情,却是二战老兵戴斯蒙德·多斯的真人真事。

说实话,作为一个梅尔.吉布森的影迷,看完这部由他导演的电影后,感觉并不如豆瓣评价那么高,让人感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和自己比,钢锯岭缺乏过去梅式影片深沉大气的史诗气质,更像一部粗暴直接的美帝主旋律影片。

遥想20多年前,老梅巅峰之作《勇敢的心》让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当威廉.华莱士临死前高喊“freedom”,一柄长剑插在苏格兰的荒原上微微颤动,胜过所有反抗暴政的教科书。在校园外昏暗的录像厅中,小伙伴们被彻底震傻了,字幕放完,全场沉默了许久,忽然集体鼓掌吹口哨——那时通常只有香港导演王晶的“生活片”才会有如此反响。此后的《耶稣受难记》与《启示》,在极具震撼甚至血腥的画面外,也充满了哲理与思考。

和别人比,论战争场面的写实与细腻,战术设计的专业与精准,武器运用的细节与到位,钢锯岭又不如《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般教科书式的经典,可以当作军事教材。

钢锯岭上,枪林弹雨,万岁冲锋,火焰喷射器横扫银幕,满屏的爆炸、腾空、爆头,战场虽然惨烈,却模糊一片。作为军事影片,总觉了少了点什么?大场面替代不了细节,战斗替代不了战术。一挺持续射击的勃朗宁自动步枪的特写,替代不了M1加兰德步枪弹夹跳出弹仓的那声脆响;蜘蛛侠脚踢手雷,也替代不了精彩的班排攻防战术刻画。

虽略有失望,但该片已属近年不错的战争片了。比起抗德神剧《狂怒》中,布拉德.皮特驾驶谢尔曼坦克,单挑德军虎式坦克的意淫,还是真诚了许多——真实战场上美军见了虎式望风而逃。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即使才华不如当年,60岁的梅尔.吉布森还是展现了自己的诚意。

一枪爆头,串烧鬼子,血肉横飞,残肢飞舞,人类如同动物一般互相撕咬……钢锯岭不竭余力地展示战争的血腥与残酷,吓得我旁边观影的一位姑娘叫出声来。

真实的战争恐怕比银幕上还残酷,冲绳战役美军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仍然有1万多名美军阵亡,其中包括视察前线的第10集团军司令巴克纳中将。失败的日军逼迫冲绳居民用手榴弹或跳崖集体“玉碎”,至今可见著名的“自杀崖”。

美帝战争片从本质上讲都是反战的。喋喋不休,不厌其烦地给观众布道:战争是残酷的,生活是美好的,要做爱不要作战。

影片基本套路是:越是经历过战争的人越反战,越是战争英雄越反感战争;战争对心灵的创伤远胜于肉体,战争对士兵的心灵伤害,对人性的扭曲永远无法消除。

钢锯岭中男主角的父亲,一个终日酗酒殴打老婆的渣男,是超凡蜘蛛侠童年的梦魇。这样一个看似无能窝囊的父亲,却是参加过一战的老兵。

为了搭救儿子,当他一身旧军装闯入军事法庭时,胸前三枚勋章昭示了这位战争英雄的牛逼身份。尤其是第一枚银星勋章(SilverStar),是授予面对敌人时的英勇行为的勋章,在美军中的地位仅次于荣誉勋章和服役优异十字勋章。

就是这样一个战争英雄,也由于严重的战争创伤综合症,让他性情大变,再也回不到正常的生活。很多人只看到影片后半段展示血肉横飞的残酷战争,其实,前半段看似舒缓的节奏中,从更高的层次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扭曲与心灵伤害。

战争究竟有多残酷,也许只有经历战争的人才知道。“军神”刘伯承元帅建国后从来不看战争片,一见到电视屏幕上出现战争场景,就会关掉电视或换频道。

子女曾问刘伯承:“淮海战役打得那么漂亮,怎么从未听您在我们面前提起过呢?”刘伯承说,那场战役后,他梦见千百万年轻寡妇找他要丈夫,无数白发人找他要孩子,他心里不安,所以根本不愿去想、更不会去谈起那场战役了。

国外批判、反思战争是“政治正确”的主旋律,我们的战争片却颂扬战争的“美好”,充满了欢乐。

在抗日神剧中,战争成了一出浪漫喜剧,也是杂糅了穿越、暴力、情色、谍战、武侠诸多元素的精神A片。

主人公都是“中国队长”附体的英雄,只身干掉一个联队的鬼子弹匣都不换。鬼子总是猥琐的、弱智的、好色的、死得很惨的,而且一定会有强暴戏。想想也对,不拍这个还叫抗日么?不拍这个观众买账么?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很多人都痛批抗日神剧侮辱观众智商,就像批判臭豆腐太臭影响环境一样。

人民群众需要臭豆腐,就像宅男离不开AV。

其实,抗日神剧拍出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心声,我们眼中的战争就是这样。战争是光明而美好的,是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游戏,人只是其中的数字而已。

认识的一些朋友,过着比我不知高到哪里去的优渥生活,一谈起日本和美帝就义愤填膺,大谈“中日之间必有一战”“大国崛起必有一战”“宁愿大陆不长草,也要收复××岛”,似乎无比渴望战争,跟谈论一场高尔夫球赛没多大区别。

对于战争需要付出的代价,却无人谈及。“反正中国人多,怕啥?”这是通常的回答,“大不了公务员和城管先上……”

这是一个奇特的社会现象,人们既极度关心政治,又极度不关心政治:对于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民生问题、权力监督、社会矛盾等具体问题选择性失明;而对于国家、民族等宏大政治问题热情高涨。一开口就是民族、国家和政府的安危、盛衰和荣辱,但对自己的基本权利、自由和尊严,却从不思考,对于身边的各种不公和无数无辜、无助的弱者,却漠不关心。身边的小偷不敢抓,老人不敢扶,却一天到晚嚷着要灭日本、打美国……

作为一个爱国的军迷,虽比普通人多一点军事常识,但我也觉得:中日之间必有一战!迟早都要打,早打比晚打好,大打比小打好,这是国际大环境、亚洲小环境所决定的!这个战争不是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虽然我们爱好和平,但我们不畏惧战争!

现在的问题是:战场是选在横店还是中山影视城?攻坚的任务到底交给八一制片厂还是交给华谊兄弟?指挥官选冯小刚还是张艺谋?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