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世界历史 > 朝鲜和平中并肩,第四次战役李奇微破解运动战

朝鲜和平中并肩,第四次战役李奇微破解运动战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7W 次

朝鲜和平中并肩,第四次战役李奇微破解运动战

马修·邦克·李奇微(MatthewBunkerRidgway,1895年3月3日-1993年7月26日),美国陆军上将。生于弗吉尼亚州门罗堡。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因在朝鲜战争中挽救了联合国军而闻名于世。

李奇微生于弗吉尼亚州门罗堡。1917年毕业于西点军校,被授予陆军少尉军衔。毕业后的第二年,他回到西点军校,担任西班牙语教员。在佐治亚州本宁堡(FortBenning)步兵学校完成军官课程后,李奇微曾在驻中国的第15步兵团任职。之后,他又被派往尼加拉瓜,负责监督1927年举行的自由选举。

问题一:朝鲜战争中,美军第二任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真的用兵如神吗?

回答:根本没这么回事!

李奇微是在沃克死后担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的,作为联合国军前敌总指挥,李奇微指挥联合国军在中国军方的第3次战役、第4次战役期间与中朝军队作战。

1951年4月10日左右,美国总统杜鲁门羞辱性地撤销了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一切职务,李奇微接替麦克阿瑟,荣升联合国军总司令,范佛里特继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一职。

所以,李奇微在朝鲜战争中单独指挥作战只有第3次战役和第4次战役。

第3次战役是什么结果?联合国军在短短8天时间内从三八线败退到三七线,后撤一百公里,丢掉了汉城。

第4次战役又是什么结果呢?李奇微依靠联合国军陆海空三军50万大军的实力,指挥26万地面作战部队,向深入敌境的28万中朝联军发起反击,在完全掌握制空权、地面火力占有绝对优势、后勤补给充足的情况下,花了80多天时间,把战线从三七线重新推回到三八线附近。而这时,志愿军的第9、第19、第3兵团以及大批特种兵已经集结在三八线附近严阵以待了。

看了以上李奇微的战绩,你觉得李奇微用兵如神吗?

问题二:在中朝军队发动第3次战役时,李奇微弃守汉城是诱敌深入之计吗?

回答:不是,李奇微当时没能力守住汉城。

李奇微从麦克阿瑟、沃克手中接下了一个烂摊子,当时,美第8集团军部队从清川江败退到三八线,而美10军(直接归麦克阿瑟指挥,当时不隶属于美第8集团军)从兴南走海路退到韩国最南端的釜山,形成联合国军在韩国兵分三八线、釜山南北两处的局面。

在三八线上的联合国军只有十几万人,而且损失惨重,兵无战心、将无斗志,根本守不住二百五十公里长的三八线。

李奇微在其回忆录中有如下记述:

“听说英国旅只有为数甚少的一点人马防守着前线的一个宽大的地段,而且,几乎每隔一小时中国军队就要发动一次进攻,于是,我便问他对这种形势是怎么看的。

“非常好,先生”。他立即回答,接着又令人愉快地笑着补充说,“不过,我们这儿就是有点太通风了。”“通风”一词便是他对形势的概括,因为,战线上有许多宽大的间隙地完全可以让一支军队成连横队通过。

然而,我不能责备我们的部队,他们表现出那样的精神状态是有其原因的。他们在兵力极其不足、武器严重缺乏、服装和食品不够的情况下被派到了这个不幸的国家,分散地配置在一个过于宽大的地域内,无法构成有效的战线。这些都不是他们的过错

……

我十分清楚,我们的部队兵力过于单薄,无法横贯整个半岛建立一条稳固的战线。……

在我放弃了立即转入进攻的打算之后,当务之急便成了做好准备,以对付中国几乎肯定要在元旦发起的攻势。”

由上可知,当时李奇微也十分清楚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上兵力不足,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防线。

1950年12月31日,中朝军队向三八线发起进攻,联合国军防线顷刻崩溃,败兵象雪崩一样溃退下来。李奇微跳下吉普车,走到公路中央,想阻止败兵溃逃,但根本是螳臂当车,最后只能随败退的部队撤往三七线。

手中没有足够的兵力,李奇微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创造不了奇迹。

问题三:李奇微是翻看美军作战日志,发现志愿军礼拜攻势的弱点,才决定发起反攻吗?

回答:根本没有这么回事。这是国内某些文艺作品编造出来的情节,以后又互相传抄,以讹传讹,变成了一个戏剧性的故事情节。

美军在第二次战役期间,就发现了志愿军后勤补给跟不上这个问题。1950年11月25日,志愿军西线部队向联合国军发起进攻,但是,到12月初,志愿军的攻势便逐渐停止了,美军发现中国方面大批后勤补给的大纵队,从鸭绿江畔不分昼夜地南下,人背、马驮、牛拉物资的纵队沿着大小道路南下,其先头尚未到达清川江。

由此可见,在志愿军结束从11月25日到12月初的礼拜攻势之后,联合国军就已经通过各种迹象(如攻势减弱)以及侦察、分析,了解到志愿军缺乏后勤补给的问题。这个问题决不是当时不在战场的李奇微后来通过翻看作战日志发现的。

美军当时非常庆幸,但是由于当时美第八集团军已经被志愿军打垮了(如美第2师被打散,集结到顺川以南的兵力只有其编制人数的20%),无法很快组织起新的抵抗防线,随着12月3日成川失守,第八集团军建立平壤防线的企图破灭,只能继续向三八线撤退。

第三次战役中,联合国军虽然后撤,但不是惨败,而且后撤基本上是有组织的,中朝军队战果不大。但志愿军后勤补给不行,只能打礼拜攻势的问题再次暴露出来。而此时,志愿军的兵力和武器装备也不再是什么秘密了。

后撤到三七线的联合国军当时情况如何呢,我们看看李奇微回忆录是怎么说的:

“武器装备完好无损的第8集团军在汉江以南有了实施机动的余地,他们占领了坚固的防御阵地。集团军所属美军三个军中的两个军(美第10军此时尚在南面集结兵力)和两个南朝鲜军,依托有利地形扼守着一道防线。不久,第10军便可加入战斗。美第1陆战师和第2、第3、第7师也将齐装满员地重返前线,随时准备给一切敢于继续推进之敌以严厉的惩罚。”

1951年1月中旬,美国陆军参谋长柯林斯等到朝鲜视察后向美国政府报告,认为中国军队因运输线延长,补给更加困难,已不能有效作战。

问题四:李奇微在1951年1月25日开始发起反攻,是冒险赌博吗?

回答:不是!李奇微是一个脚踏实地的美军将领,没有赌徒性格,不爱冒险。

李奇微在其回忆录中是这样说的:

“新设立的前进指挥所与周围隔绝的主要好处是,使我有很多时间安安静静地认真研究地图,集中精力制定第8集团军的作战计划。我长期以来就一直坚持这样的看法,一个头脑清醒的指挥官应能确切地了解他的部队会在何种环境下作战,尤其是那里的地形会造成何种障碍,或者提供何种有利的条件。因此,我在地图上消磨了不少时间,对于有疑问的地区还辅之以低空侦察。总之,一直到我感到自己在夜间也能摸清作战地域的道路才肯罢休。这样,对于我们正在作战的和打算控制的地区内的每条公路、每条大车道、每座山头、每条溪流,以及每条山脉,我都象熟悉自己家的后院一样了如指掌。所以,在我考虑派部队进入某一地段时,我便知道步兵是否要背负武器、弹药和口粮攀登二千英尺高的山岭,是否能把重装备运进去,是否能渡过江河—以及能否找到可供轮式车辆行驶的道路。”

由此可见,李奇微是一个办事认真细致的将领,不是一个爱冒险的狂徒。

李奇微敢于发起反攻,是基于以下三点:

1.联合国军(包括韩国军队)陆海空三军俱全的五十万大军的实力。

2.对中国军队兵力、武器装备及作战特点的逐步了解。李奇微在其回忆录中说:当时估计,在我们的正面有十七万四千中国军队。但是,他们配置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企图,甚至在我们的正面是否真的有这些部队存在,这些情况我们都难以确定。

3.李奇微初步找到了对付志愿军运动战的办法。

当时,联合国军陆海空三军共有50万人,作战飞机1100架,军舰300艘,坦克上千辆,各种火炮上万门,汽车几万辆,弹药补给堆积如山、应有尽有。而中朝军队以步兵为主,人数与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差不多,没有飞机、没有军舰,没有坦克,火炮很少,每门炮所带炮弹屈指可数,后勤补给主要靠士兵自身携带,每人带几天的口粮、百十发子弹,几颗劣质手榴弹。而且这支军队在一个多月内靠徒步作战行军400多公里,深入韩国境内100多公里,战线过长,后勤不继、军队疲惫等的问题统统暴露。

在这种情况下,李奇微发动反攻是赌博吗?是冒险吗?

问题八:为什么说第四次战役是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中最凶险的一次战役?

回答:第四次战役开始前,经过前三次战役,志愿军各部队十分疲惫,减员很大,作战、非作战减员共计十万人,东西线部队各五万。国内抽调补充前线的十万老兵尚未到达,后续入朝的第三、第十九兵团尚在国内集结换装过程中。第九兵团由于长津湖之战作战伤亡、冻伤减员很多,转入休整补充,暂时不能投入作战。在深入敌境作战的情况下,中朝联军的兵力竟然与敌军地面作战部队差不多,而且后勤补给极为困难。

李奇微抓住这一机会,迅速组织反攻,的确使志愿军感到很意外。如果李奇微能够象第五次战役那样,有针对性地抓住志愿军的弱点予以打击,志愿军很可能会提前遭到重大损失。大家想想,如果李奇微在砥平里之战后,抓住志愿军礼拜攻势刚结束,正处于弹尽粮绝之时,迅速集结兵力发起第五次战役后期那样的反击,志愿军的损失恐怕不会小。但是,李奇微没有做到这一点,客观地说,李奇微是人不是神,他当时还远没有想到这些。

砥平里之战后,美军第23团庆幸自己活了下来了,而李奇微想到的是“肩并肩(Shouldertoshoulder)”,是指示缩小部队与部队之间的间隔,以此来避免再出现砥平里那种局面,以此来对付志愿军的穿插迂回包抄。

李奇微采用肩并肩战法,的确破解了志愿军的运动战,但是,他没有充分利用中朝军队深入敌境、兵力不足、后勤困难的不利局面,大规模地杀伤中朝军队,只是一线平推式地、缓慢地(花了80多天)将战线推回到三八线。也许,联合国军当时的作战能力也就能达到这个水平。

从这个角度说,志愿军在第四次战役中是胜利者。

问题九:第五次战役,联合国军是李奇微单独指挥的吗?

回答:不是。

第五次战役前,李奇微接替麦克阿瑟,荣升联合国军总司令。范佛里特接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在第五次战役中扮演了李奇微在第3、第4次战役中担当的角色。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