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 > 历史解密 > 东吴与荆州不成不知的七大成绩

东吴与荆州不成不知的七大成绩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79K 次
1、荆州对东吴有什么意义?

答:毫无疑问的上游屏障。荆州(尤其是北荆州)一扼峡口,二扼汉江,守住从上游顺江深入东吴本土的水道。扼汉江之要在于襄樊,夏口为退而求其次之选。

东吴与荆州不成不知的七大成绩

加上扬州段长江两大要塞——濡须、采石,擅舟楫的南方军队在内部没有衰弱的情况下可让北方政权望而却步。东吴最后亡在蜀汉灭亡,自己内部问题暴露纷争不断、病入膏肓积重难返,如果正常情况下断不会如此。历代南方政权被北方所灭,多半也是自己作死,只不过南方政权作死比例比较高。

此外相对于隆中对所言从襄阳、汉中两路出兵直取中原,对于拿下了荆州的东吴而言,同样也拥有了两路(如果造船业跟上,加上广陵就是三路)进攻中原的契机。不说效果如何,在此只想说一句,关羽初期的成功不可复制。

而孙权在多处后人评价中一直都和刘裕相提并论,辛弃疾之所以喜欢孙权也是因为孙权坐断东南虎觑中原的积极北伐,不知为何到了近代变成了自守之贼。

2、为什么荆州一定要在东吴自己手里?让蜀汉帮自己守住上游不行吗?

答:盟友不可靠。老话说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历史上随处可见因战略需要而弃盟的例子,所谓的结盟只是为了暂时追求双方共有的利益。

先不说蜀汉守不守得住,蜀汉对于荆州的重视程度肯定不如东吴。如果蜀汉荆州失守大可退回蜀地继续顽抗,而对东吴一旦失去荆州的长江沿线据点就几乎等于全线崩盘。

蜀汉之所以近十年时间没有弃盟(虽然215年已经接近弃盟),是因为从蜀汉角度来看不背盟更为有利,刘备甫得益州,曹操又取得了巴蜀咽喉汉中,需要时间喘息和应对曹操,发动汉中攻势。而对东吴来说,东吴需要的是以最小代价取得这块让自己如鲠在喉的长江上游之地,同时尽量与蜀汉不要明面翻脸,毕竟双方在这样形势下结盟仍然是有利的。所以双方利益不同,对待联盟自然有不同的态度,无所谓哪一方的更高尚或者更高明,一切都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只不过210—219年这段时间,蜀汉的利益恰好与南方对抗北方的整体利益在大体上保持一致。

3、为什么南郡在蜀汉手里,近十年没有遭到曹魏的进攻,到了东吴这里,曹魏就敢打了?要不是朱然,南郡甚至荆州可能非吴之有。

答:这是个伪命题。

关羽在荆州时曹魏一样对荆州发动过攻势,“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1]“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2](《乐进传》)。又刘备对刘璋言“与乐进在青泥相距”[3]。虽然蜀迷大多将[1]认为是绝北道期间发生,[3]则是刘备讹刘璋,是子虚乌有,[2]则与关羽没多大关系,但是且不说这种看法鄙视了刘璋的智商和其斥候的智商,看史书将[1]和[3]联想到一起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历代史家也大多这么看。直到杨文理还是勇剑弄出了个堪称奇葩的“绝北道关羽KO曹魏诸将”,将这一笔史书中所有模棱两可可以移到209年的记载全部移到209年,吹得神乎其神,还算作了关羽生平与襄樊之战相提并论的两大战绩,才出现了此战发生在209年的论调。不过既然出现了不同看法,也不好说定XX一定是不对的。

作为跟着大多数史家走的我,自然可以知道曹魏在关羽(诸葛亮)掌控荆州时并非没有进攻过荆州,而且还取得过不错的战果。即使按照蜀迷的理解,[2]的记载依然是抹杀不了的。所以关羽时期曹魏不敢进攻荆州本来就是假命题。

至于三路伐吴之战,那对曹魏来说也是难得的机会,东吴拿下除魏属荆州外的全境没多久,荆州守备未善、人心未附,所以这次基于东吴立足未稳的征伐就应运而生。每当某地易手之时往往是多事之秋,用江陵之战来证明曹魏不敢打蜀汉所据的荆州而敢打东吴所据荆州本来也是不靠谱的论证。

值得一提的是,汉末南郡共三次易手,第一次周瑜从曹魏手里拿下南郡,曹魏退出后在孙刘两方勾心斗角各怀心思时碍于周瑜亲镇南郡,也没打南郡的主意(东吴似乎惯以刚打胜仗的名将直面其敌,使敌人心怀忌惮。如周瑜陆逊皆如此)。第二次南郡从周瑜移交刘备,这是和平交接,加上刘备在荆州素有恩信,所以没出乱子。第三次则是吕蒙重夺南郡,被朱然守下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与其吹关羽镇荆州十年无人敢犯这个假命题,还不如来看看在江陵之战打得曹魏狼狈退军名震敌国的朱然——自从此战让曹魏认识到这个镇守江陵的男子不好惹之后,二十六年再未主动进犯过荆州(货真价实的毫无记载),而朱然却对北方数度出兵。而朱然死后仅一年,王昶、王基、州泰就卷土而来。

赞助商